分享

粟裕大将为何安葬安徽黄山谭家桥

 ymzxshy 2019-10-22

“女子祭扫粟裕墓被买票”,一时成为舆论热点。人们或许会感到纳闷,粟裕大将为何会安葬在安徽黄山市谭家桥?

一般来说,像粟裕大将这样的老革命家,去世后的归宿之地,要么是北京八宝山,要么是叶落归根安葬家乡。

粟裕大将是湖南省会同县人,又为何会安葬在安徽省黄山市谭家桥?

t0176100e059fc5ee99.jpg?size=506x348

粟裕大将的安葬,与一般人不同。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去世后,他的骨灰,不是安葬一处,而是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八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而在安徽省黄山市,粟裕曾在这里经历一次极其重要战斗,这就是著名的“谭家桥战役”。

粟裕在军史上以神勇著称,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可是,不得不提的是,谭家桥战役,是粟裕经历的一次惨痛败仗。

1934年7月,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向闽、浙、赣、皖诸省发展游击战,当时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由于沿途遭到优势国军的围追堵截,残部最后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与方志敏部的地方游击队会合,编成红十军团,粟裕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t011843aa80d2d68617.jpg?size=1000x702

1934年11月24日,方志敏带领红10军团和红20师向皖南前进。12月初抵达安徽休宁一带,18日在汤口与寻淮洲的红19师会师。蒋介石南京政府急令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带领第7师、49师、补充第一旅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共11个团进行围剿。

补充第一旅的旅长是王耀武。考虑到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求胜心切孤军深入,12月23日夜,方志敏部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拟歼灭补充第一旅。

谭家桥一役,结果是红军损兵折将,红19师师长寻淮洲在冲锋中身先士卒,结果负重伤,后在向泾县转移途中牺牲。红7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等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87团团长黄英特阵亡。

谭家桥之战的失利,是红十军团的转折点。从此,红十军团无法在皖南立足,逢敌必战,逢战必退,成为常态,部队越打越少,士气也大不如前。1935年1月,方志敏部开始退回赣东北,怀玉山之役,重创红十军团,方志敏、刘畴西先后被俘,他俩英勇不屈,同时就义。整个红十军团,只有粟裕率400余人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t019bf63f9ebff64417.jpg?size=777x601

兵败谭家桥,是粟裕终其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痛点。

而王耀武,因为在谭家桥战役中立下大军,深受蒋介石赏识,从此飞黄腾达。

而历史就是这样的有意思,12年之后的1947年5月,曾经兵败谭家桥的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大捷,全歼由补充第一旅起家的国军七十四师。而且,在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粟裕亲自拟定作战口号“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在攻下济南之后,王耀武化妆出逃被活捉。

1978年5月,粟裕大将在时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刘奎同志陪同下,回到了皖南徽州地区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乡境内石门峡与乌泥关之间的白亭这个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粟裕将军心情沉重地回忆谭家桥战斗,潸然落泪,他说:“我死后,将和战死在这里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粟裕夫人楚青向党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军委转达了粟裕的生前遗愿。中央领导高度评价了粟裕的高尚情操,决定尊重他的意愿,由他的次子粟寒生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护送下,带着粟裕骨灰于1984年4月28日来到谭家桥白亭的山坡上,挖了一个小墓穴,粟寒生从骨灰盒中捧出一捧骨灰放在穴中,盖上泥土,又在附近移几棵松、柏苗栽上。

t013c3ebddde6ba4b7c.jpg?size=500x346

1986年春,黄山区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此修筑了花岗岩墓丘,并竖起了”粟裕将军骨灰墓”墓碑。

粟裕大将实现了与牺牲战友长眠在一起的愿望,粟裕将军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深切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