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至真至程 2019-10-22

记得小时候当我说出带有“死”字的句子,尤其在某些节庆时,总会听到大人马上跟我说:“呸呸呸!快吐个口水重说过!”。当我们年岁渐长后,我们也总是试图掩藏或不想承认我们的衰老。

于是乎,关于死、衰老,一直都是我们一个十分忌讳的话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而且基本上是与癌症患者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我的大半辈子见证了许许多多的生老病死。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同时,作为一名兼职的心理咨询师,我也了解了我们对衰老、死亡的恐惧是如何以直接或各种变形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另外,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亲历了双亲的衰老与死亡,我的父亲是因晚期癌症而逝去的,我的母亲则是因衰老而去世。我如今也刚过半百了,孔老夫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也该悟到何为“死生有度,生命无常”了。

所以,今天,我打算借由【美】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所著的《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一书中的主要观点,试着跟大家一起打开这个关于衰老与死亡的潘多拉的盒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盒子里都装着些怎样的宝贝。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段故事,有开头、中间过程、还有结尾,无论是衰老而死抑或因病而死,都构成故事的结局。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需有一个ending,无可避免,无处可逃。

关于衰老

过去,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但是今天,随着科技、医学的进步发展,活到高龄已不再少见了。在美国,1790年的时候,65岁以上的人占人口的比例不足2%,现今,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4%。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个数字已超过了20%。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然而,不管我们的寿命如何延续,“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接受变老是一件令人崩溃的事情。

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在小说《每个人》中,作家菲利普.罗思说得更加苦涩:“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变得多孔而乏力;到60岁时,人们已失去1/3的牙齿;85岁以后,大约有40%的人已经一颗牙齿都没有了(特别佩服日本的全民保健意识,他们提出一个“8020”计划,也就是,80岁仍保持有20颗牙齿,要知道,牙齿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也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

在我们的骨头和牙齿软化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变硬了。随着血管的变硬、心脏负荷的加重,一半多的人到了65岁形成了高血压。脑也随之萎缩,30岁时,脑是一个1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70岁时,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所以也导致老人头部撞伤后易致颅内出血。老年人的组织、记忆、协调、平衡等能力每况愈下。

上面我们罗列了一大堆关于老年人身体器官衰竭的数据,似乎表明,正是这些器官的衰老使我们陷于危险之中。但老年医学专家于尔根.布鲁道则指出,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每年有35万美国人因为跌倒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中40%的人最终进了疗养院,20%的人再也不能行走。导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为平衡能力差、服用超过4种处方药和肌肉发力。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老年人一年有12%的机会跌倒,三个风险因素都有的老年人几乎100%会跌倒。因此,对于照顾老年人来说,防跌倒是重中之中的任务。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是什么使生活值得过下去?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五大人类需求层次论,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优先需求则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大多数老年人削减了追求成就和社会关系的时间及努力,他们缩小了活动范围,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也就是越来越怀旧了。他们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所以,这也是“常回家看看”如此盛行之由吧!有人说疗养院的三大瘟疫是: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我想,这也是老年人的三大瘟疫吧!

家人、相伴到老的伴侣、老朋友可谓是我们抗击衰老的三大法宝了,珍惜!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最大限度地保有自主和有尊严的生活也是老年人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一扇能上锁的门,也能成为老人的一种渴望。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时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比如,对于很多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

关于死亡

人类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伊比鸠鲁认为,痛苦来源于我们对死亡无所不在的恐惧。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也曾说过: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但,既然人生是一个故事,而死亡便是故事的最后结局,我们还是要直面死亡。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无论是由于年龄还是健康不佳所致,随着能力的衰退,要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往往需要警惕认为医学干预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干预、修复和控制的冲动。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他们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遭遇死亡。这也引出了一个艰难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治疗?或者,换一种问法,如果你换上了转移性癌症,或者任何相似的晚期、不可治愈的疾病,你希望你的医生怎么办?

目前的医患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关系是“家长型”的——我们是医学权威,目的是确保病人接受我们认为对他最好的治疗。我们有知识和经验,负责做出关键的抉择。如果有一粒红色药片和一粒蓝色药片,我们会告诉你:“吃红色药片,这对你好。”我们可能会给你讲讲蓝色药片,但是,我们也可能不讲。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第二种关系是“资讯型”关系。我们告诉患者事实和数据,其他一切随患者来裁决。“

这是红色药片的作用,这是蓝色药片的作用,”我们会说,“你想要哪一个?”这是一种零售型关系。医生是技术专家,病人是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医生成为这个样子,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对科学的了解越来越多,而对病人的了解则越来越少。总体而言,这种关系是目前最受欢、使用最多的关系。

事实上,这两种类型的关系都不是人们想要的。我们既想了解信息,又需要掌控和裁决权,同时我们也需要指导。伊曼纽尔夫妇把第三种医患关系称为“解释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解释型医生会询问:“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你有些什么担心?”了解到答案后,他们会向你介绍红色药片和蓝色药片,并告诉你哪一种最能够帮助你实现优先目标。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但面对一个已病入膏盲的病人来说,现实情况又如何呢?无论是医生或者家属,大多都选择朝一个方向走:那就是采取更多的措施。因为医生也好、家属也好、甚至病人也好,他们唯一害怕犯的错误就是做得太少。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在另一个方向上也可以犯同样可怕的错误——做得太多对一个生命具有同样的毁灭性。不是有一句经典的行话吗:“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

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

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并且已经重演了千百万次了。在美国,25%的医疗保险费用花在5%生命处于最后一年的病人身上,其中大部分的钱用在了最后几个月没有任何明显作用的治疗上。

也许,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之外,重病患者还有其他的优先考虑事项。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包括避免痛苦、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意识清醒、不成为他人的负担,以及实现其生命具有完整性的感觉。

也许,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人们生命终结之时,帮助他们实现其最重要的愿望。如何与大限将至的患者进行艰难的谈话以了解他们最重要的愿望?

问他们问题吧:他们觉得预后会怎么样?对于前景,他们有哪些担忧?他们愿意作出哪些取舍?如果健康 状况恶化,他们希望怎样利用余下的时间?如果他们自己不能做决定,他们希望谁来做决定?

我们为衰老和死亡做好准备了吗?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面对不可避免的衰老、死亡,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我们将如何进行最好的告别?

勇气。我们得准备两种的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具体来说,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用自己的勇气书写自己生命故事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