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进退之道”,成就“兵家至圣”,向孙武学习“进退”精髓

 天地合1 2019-10-22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被奉为金字塔尖的璀璨明珠,位列世界三大兵书之首。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兵书”是充满计谋、心机、杀气和戾气的,但是《孙子兵法》中除了高超的谋略之外,更多的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被誉为“兵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明人茅元仪更是一语概之“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这部兵书的核心内容融入了孙武乃至整个家族的处世之道,我们梳理一下他个人以及家族的发展史,探究、提炼和领悟“进退之道”的精妙应用。

一、以退为进,兵不血刃,历经八世终于“田氏代齐”

孙武的“进退”思想可以上溯到他的远祖——陈国的公子陈完。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预感到灾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经过周密分析,选择齐国为避难之地。当时的国君是齐桓公,任用一代名相管仲,君臣同心,励精图治。陈完来到齐国后隐姓避难,改“陈氏”为“田氏”。齐桓公欲聘田完(陈完)为客卿,此时的田完“以退为进”,没有接受“卿”的职位,退而选择了“工正”的职位,负责管理百工(手工制造业),用谋略和才智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编定了《考工记》,巩固了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地位。

田氏家族逐渐兴旺,发展到五世孙田书的时候,因田书讨伐莒国立有战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封采邑在乐安,孙书(田书)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其实在孙书(田书)这一代,田氏家族“进退”之道的运用已经如火纯青,孙书(田书)的二哥田乞官至大夫,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深谙“以退为进”,以“大斗借,小斗收”的方式凝聚民心,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晏,婴曾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逐渐掌控齐国国政,姜齐君主逐渐被架空;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陈完的八世孙),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国政权;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姜齐政权完全被田齐政权取代,史称田陈代齐(又称田陈篡齐)。陈完及其子孙以退为进,由一个避难的“外来户”历经八世夺取了齐国政权,而且是在深得民心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兵不血刃的战争。“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田和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田氏)齐国的开国之君。

二、陈完“奔齐”促成“田氏代齐”,孙武“奔吴”成就“兵圣”和兵学圣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陈完为避内乱离开陈国前往齐国;160年后,他的七世孙孙武为避内乱离开齐国前往吴国。从本质上讲,两人都是以“退”的形式实现了大踏步的“进”。孙武生活的年代,恰逢“不倒翁”齐景公执政(在位58年)、名相晏婴辅佐,田、鲍、栾、高等各个卿族互相倾轧,历时数十年之久。孙武的“孙氏”实则和“田氏”同根同祖,也多次被卷进卿族争斗的漩涡中,长期疲于内耗无法施展才能,于是毅然离开齐国前往吴国。有的论著说孙武是被其他卿族排挤才不得不“逃离”齐国,实际上,孙武所在的“田氏”是势力最强大,既没有被排挤,更没有性命之虞。孙武不想将精力耗费在无休止的内斗上,要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选择吴国作为目的地也是有多重考虑的,一是远离齐国,彻底脱离了“原生国度”的影响;二是阖闾执政的吴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求贤若渴,入驻吴国可以实现成为元老级“股东”,获得原始股和潜力股。

孙武“奔吴”之前所著的兵法体系已基本成型,到吴国之后并没有直接求职也没有急于自荐,而是隐居穹窿山继续编修《兵法十三篇》,也就是后来人们尊称的《孙子兵法》。在此啰嗦几句,所著的兵法当时没有明确的书名,因为分成十三篇所著,俗称《兵法十三篇》,而《孙子兵法》是后人(包括孙武的门生和习读者)在学习、传抄和整理时所用的尊称。不由想起电视剧《孙子大传》,这部电视剧总体还是不错的,不过某明星所扮演的孙武经常口称“我所写的《孙子兵法》如何如何”,着实拉低了编剧和演员的平均水平。

孙武和伍子胥结识之后,面对伍子胥的力邀,他同样“以退为进”,没有跟随伍子胥直接觐见阖闾。当然,凭借伍子胥的“面子”和自己在齐国的家族影响力,阖闾加封他“客卿”是很有可能的。但他为了更好的立足,不想留下依赖他人引荐和家族福荫的口实,他对自己的兵法也相当自信,让伍子胥将他的兵法转交给阖闾。果然,孙武的“投石问路”发挥了作用,阖闾读完兵书之后,击节而叹,迫切要见这位谋略奇才。

不过,阖闾对兵法的实用性和治兵能力还是存疑的,“可以小试勒兵乎?”孙武答,“可。”阖闾提出一个荒唐的问题,“可试以妇人乎?”孙武依然答,“可”。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孙武已经有了“进退自如”的策略了。与其说是阖闾考验孙武,不如说是孙武也在考验阖闾。作为惜墨如金的史官,司马迁用占全文四分之三的篇幅描述“后宫练兵”。孙武再三重申军规军纪,但是宫女仍然视为儿戏,孙武为严军纪下令斩杀作为队长的阖闾的宠姬,阖闾派人求情,但孙武坚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最终还是斩杀了两名宠姬,在严明处罚的震慑下,演兵过程异常顺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经典成语——“三令五申”。

江苏虎丘文化旅游区“孙武练兵”表演

其实,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这次演兵的成功与兵法中的谋略没有多大关系,反倒是孙武的“霹雳手段”起了决定性作用。之所以孙武当着阖闾的面斩杀宠姬,并且不顾阖闾的求情,也是出于“进退”考虑的:如果阖闾接受这个结果,说明阖闾是以国事为重的,也是真正爱惜和尊重人才的,那么他将选择“进”, 将自己的前途和兵书托付给吴国,可以为阖闾效力;如果阖闾因为他的铁面无私而大发雷霆,那么他将选择“退”,另寻“良木而栖”。在《孙子兵法·计篇》中就有“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的明确阐述。至于阖闾会不会震怒之下杀死他,孙武也有预判和考量的:第一,他是由伍子胥多次举荐的,杀了他犹如当众打了伍子胥的脸,而伍子胥是阖闾最倚重的人;第二,阖闾正在招贤纳士,如果因为两个女人而杀了孙武,无疑堵塞了吴国招聘人才的道路;第三,他的兵法和才能为他做了足够的“加持”。

果然,这次演兵的结局是双赢的:阖闾托付了千里江山,孙武托付了毕生心血。

三、审势度时,悄然隐退,开启新一轮爆发

孙武、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完成了许多壮举,“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子对孙武更是推崇有加,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吴越争霸中,吴王阖闾的宿敌越王允常于公元前496年去世,新越王勾践继位。阖闾不顾孙武劝阻,趁越国局势未稳大举征伐,不料兵败身死。太子夫差继任新吴王,新一轮吴越争霸开始。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犯吴国,吴国在夫椒大败越军,勾践逃至会稽山向夫差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勾践求和要求,最终养虎遗患。

孙武在此之前看清局势,功成隐退。将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感悟融入《兵法十三篇》,不断进行充实、更新和修缮,最终以《孙子兵法》传世2500年至今。“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从师鬼谷子,后成为齐国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称“齐孙子”(孙武史称“吴孙子”)。

而与他命运截然相反的是他的老朋友伍子胥。伍子胥没有认清老吴王阖闾和新吴王夫差的不同,也没有认清局势的发展变化,依然忠心耿耿苦心进谏。不料夫差逐渐骄奢,与伍子胥分歧愈来愈大。在太宰伯嚭的挑拨下,赐伍子胥属缕之剑令其自刎。伍子胥此时才明白自己死于只知“进”不知“退”,除了感叹与孙武的认知差距之外,愤然下咒,“将我一双眼睛悬于姑苏城东门,让我见证越军入城的那一天。” 一语成谶,勾践饱尝十年屈辱,卧薪尝胆伺机复仇。公元前471年,越灭吴。

为吴国效力的孙武和伍子胥因为“进退观念”的差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不同道路;同样,为越国效力的范蠡和文种的命运如出一辙,同样也是源于“知进退”的差异。两人帮助勾践复国之后,勾践陷于征战杀伐的狂热中,范蠡深知“王者之道”与“人性之本”不可共存,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邀约老朋友和自己一起隐退,但是同为忠臣的文仲“死忠”“愚忠”,坚决留下来继续辅佐勾践。而勾践渐渐容不下用《伐吴七术》帮他战胜吴国的老臣,公然说, “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同样,赐给文种属缕剑,文种悲愤之下自刎身亡。为后世也留下了一个经典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范蠡隐退之后,“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也被生意人尊为“财神”。

昆曲《范蠡与西施》片段


同样的履历,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努力,相反的结局。这一切取决于对“进退之道”的不同感悟和应用。

“进退之道”是基于对形势进行总结、剖析、洞察和预判的智慧和境界,更需要实力作为核心力量。没有实力做支撑的“进退之道”,即便作出准确判断,也难以做到“进退自如”,反而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没有足够的实力,田完即使不接受“客卿”的分封,也做不好“工正”的职位,更无法在齐国立足;田氏家族没有足够实力,很快就会被其他卿族所灭,何谈“田氏代齐”?孙武没有足够实力,是不敢走“后宫演兵”这一步棋的,即使没有被阖闾当场斩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会在死于将来某个时日,伴一抔黄土了绝尘世;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孙武和范蠡即便顺利隐退,也将籍籍无名地被历史淹没,更谈不上成为兵圣和商圣,并有著作流传两千五百年仍熠熠闪光……

“进退之道”集聚了数千年的东方智慧,凝练的是规律性的事理精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悟和应用。时至今日,大至国际合作与角力,小至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生活、工作,都有着非常高的借鉴价值和比对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