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江花月夜》凭什么“孤篇盖全唐”?

 123xyz123 2019-10-22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而盛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是这座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向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说,甚至有人认为它“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原来为吴地乐府歌曲名,相传此曲与《玉树后庭花》都是南朝后主陈叔宝所作,张若虚以此为题作了这首深沉、寥廓、宁静而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诗,诗中以月为主体,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一千多年来倾倒和痴迷了无数读者。

唐诗可分为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格律诗),依照字数又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但是唐诗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包括律诗和截句在内的格律诗。

《春江花月夜》能不能盖过、碾压全部唐诗这不好说,至少唐人是首推雄奇瑰丽、飘逸奔放的李白和沉郁忧思、格律精致的杜甫为诗坛之泰山北斗的,格律诗以杜甫称“圣”;歌行体以李白为“仙”,后来中唐的韩愈以一句“李杜文章在,光芒万古长”进一步锁定了他们的双雄地位。

但是《春江花月夜》既然为众多读者、学人所推崇,有“孤篇盖全唐”之说,显然它也不是浪得虚名。张若虚所处时代正是初唐南朝齐梁宫廷诗向格律体的发展演进时期。这类宫体诗多以吟咏风花雪月、闺阁宫廷幽怨为主,绮丽浮靡,音律精细,辞藻浓艳,而远离世事民情。

《春江花月夜》恰恰在这个关键的历史事时期做出了针对宫体诗内容空洞,格式单调的大胆突破,它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写作技法,但是表达了一个关于时空、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所以闻一多先生说过这首诗是“宫体诗的救赎”, 一改齐梁体宫柳城花、春愁秋怨、罗带轻解、玉枕凤摇这类浮靡之风,此诗在关键时候的关键创新,压全唐或许可能有些过誉。但不得不说,这首诗已经超越以往所有宫体诗格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第二部分写哲思、第三部分写游子思家,三部分巧妙地熔于一炉,引人共鸣。全诗始终以月亮在夜晚中的升沉过程为主线,以江的场景,紧扣主题,展清丽之笔,围绕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诗中处处写景,处处抒情,一切景语皆为情语,通过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思考的人生况味,表现了一种迥绝有缘的宇宙意识,完全脱离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全诗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

《春江花月夜》也摆脱了以往那些单纯模范山水景物诗中“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的旧窠,也不同于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意境。

其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远超景物诗、哲理诗、爱情诗等单一题材的作品,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也就是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意境深远悠长,语言质朴流畅,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我们可以说,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银瓶乍破,奇光突现,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如此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有些方向迷茫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