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女性身体是很容易瘀堵的,瘀和堵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很大困扰,尤其是血瘀问题。 但血瘀也分气郁血瘀和寒凝血瘀,如何去区分它们,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又该如何调理呢? 这里有个案例,可以帮助分析。 有个女孩子,人比较瘦,性格内向、敏感且多疑,话偏少,非常情绪化。每当她气不顺的时候,感觉身体很多地方都疼痛,并且还有痛经、怕冷的情况。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她七八年了,看了很多医生,调理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她去请教了我们的老师,询问这是什么情况,这几年她都积极配合调理,冰箱里的东西几乎都不碰,为什么没有效果,自己到底是什么体质? 气郁血瘀与寒凝血瘀 经常有人说“女人比男人老得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女人爱生闷气、容易想不开,很多人心里堵得慌,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宣泄,总是憋在心里,久而久之人容易抑郁、胸闷、情绪低落。像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子一样,敏感多疑、爱生闷气,这是典型的气郁血瘀症状。 气郁血瘀常见的症状就是舌苔呈淡红色,平日总是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生闷气的时候胸闷不舒,偶尔会出现胸胁胀痛或是窜痛感。 心有烦闷郁结,最先伤害的就是女性的气,气推动着血,如果气不足,则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的情况,有时工作压力大或者遭遇挫折,脑袋一片空白,有缺氧眩晕之感。 案例中的女孩子,之所以症状一直没有好转,主要还是与她敏感、多疑、抑郁、爱生气的性格有关,总是纠结于为什么病症还没好,胡思乱想、心事重重,她本身又是气郁血瘀体质,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气郁血瘀主要是由于气机运行不畅造成的,寒凝血瘀则主要是因为受到寒气侵袭而致。 这个女孩子,在气郁血瘀的同时还有寒凝血瘀的症状,比如说她容易痛经,还有畏寒的表现等,这是典型的寒凝血瘀症状。由于寒邪侵袭了身体,造成身体阳气受损,阳气温煦推动的功能减弱了,经络气血阻滞就造成了瘀血。 很多女性的血瘀情况,都不单单是一种问题导致的,病症并不单一,气郁与寒凝交织的情况很多见。 中医食疗方 以下是针对两种情况兼有的血瘀而配的食疗方,可温经散寒、活血通气。 取材:当归12g、川芎8g、茴香9g、良姜9g、香附9g打成粉末,用开水冲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汤匙的量即可。 艾灸调理 艾灸调理对于气郁血瘀以及寒凝血瘀的效果都很好,可以取以下穴位:关元穴、气海穴、膻中穴、膈俞穴、内关穴、合谷穴、血海穴。 关元穴是人体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力的原动力,集一身元气之所在,所以也是古今保健养生的大穴;气海穴也是人体大穴之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的作用;膻中穴具有梳理胸中闷气、抒发正气的作用。 以上穴位,重点艾灸关元穴、气海穴、膻中穴。其他穴位循环艾灸,每穴艾灸30~40分钟左右,具体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除艾灸之外,平时把手掌搓热,有空就按揉一下这些穴位,也能很好地补气活血。 除了中药食疗调理以及艾灸、按摩以外,保持好心情很重要,多去与人接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节假日出去走走散散心,多找朋友聊聊天,有气、有心事不要一个人憋着,适当运动发泄,对身体有很大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