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王江泾enne 2019-10-22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流浪乞丐出身的李卫自从跟随了皇四子胤禛,就如同搭上了人生的快车,在胤禛的刻意培养和提拔下,被其委以特殊任务的李卫迅速成长起来。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以后,李卫的仕途更是步步高升,布政使、巡抚、总督,当时的李卫在朝廷上的巨大影响力绝对不亚于一个亲王。

科举舞弊案时的嚣张跋扈、曾静悖逆案时的无人敢拦,李卫从一个流浪乞讨的乞丐生生的成长为了权势滔天的同时还被雍正皇帝倍加恩宠、绝对信任的雍正朝一哥。

从清朝历史上的“雍正帝三大宠臣”之一,到《雍正王朝》中无人敢惹、无人敢得罪的封疆大吏,李卫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必要条件全部满足以后的必然结果。


被洪灾直接影响了的李卫,在灾民区里行骗乞丐为生,有被迫无奈的成分,更有其流浪习气的使然。环境决定性格,环境决定命运,如果没有皇四子胤禛的出现,李卫所处的环境几乎可以决定其混迹社会底层的一生。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但,同时遇上皇四子胤禛的还有很多人,年羹尧的出身和起点甚至超出了李卫何止十万八千里;出身满洲贵族、皇亲国戚的隆科多更是李卫绝对无法比拟的高度所在;甚至连同一起点、同一出身、同一环境下的坎儿都没能达到李卫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

可见,影响甚至主导李卫成长并稳固地位的并不在于起点,更不在于现今人们哀哀怨怨的没背景、没后台、没资本、没条件。

李卫的成功在于忠诚、平台和恐怖执行力的完美融合!

01 平台

平台的寻求和搭建,为李卫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或许是上天给的机会,李卫和坎儿在灾民区行骗的时候,偏偏遇上了两位“天之骄子”——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就连单独行骗的翠儿也因为“演砸”的骗局间接为李卫攀上胤禛提供了必要条件。

李卫对于胤禛、胤祥身份的判断来自于那锭普通好心人绝对拿不出的银元宝,来自于胤禛面对知府、巡盐道等李卫绝对高攀不起之官员的轻蔑和绝对自信。仅凭这些,李卫不惜冒着“诈骗”的罪名也要央求胤禛的帮忙,被胤禛扭送到了扬州知府衙门。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李卫向胤禛求助的奉承之言为:

“求求你了大爷,您放了我妹子吧!您要生了儿子,个个点状元!”

胤禛随即接道:

“生了女儿,个个封诰命,对吧!”

刚刚因为这两句“奉承”而求得众人同情,却被戳破骗局的李卫,为何在明知道胤禛身份不一般的前提下,还用这套骗人的言辞求助胤禛呢?不担心会惹怒这个刚刚被自己骗了,连知府、巡盐道都不放在眼里的“大人物”吗?

这正是李卫的聪明之处!

如果这时的李卫改换用辞,就说明他已经瞧出了胤禛、胤祥身份的不一般,就会让胤禛看到李卫求助自己,寻求攀附自己的目的。如果继续沿用刚才骗人的奉承之语,就能提醒胤禛刚刚被自己骗过,就会让胤禛觉得自己现在的求助也是骗局之一,胤禛就肯定会将李卫等人带走。而只有被胤禛带走,李卫才能利用自己对江南地区的了解为胤禛募捐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才能完成攀附胤禛这棵大树的目的。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而只有拥有了胤禛这个绝佳的平台,才能让李卫改变命运,完成人生的逆袭。

找到平台以后,就要在平台之上,展现出自己能够被利用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关乎李卫的平台搭建和完善过程。

李卫第二次出现在哪里?

胤禛借了扬州知府车铭的官服,交给了田文镜,田文镜在扬州城内搭建粥棚、赈济灾民,李卫就被胤禛派去暗查扬州城的灾民赈济情况。

回来后,李卫回禀道:

“参见四爷、十三爷,奴才在城外跑了一圈。新增的粥场有五个,一早就冒烟起火了,吃了粥的灾民们都说二位主子是救命的菩萨!”

李卫的回禀换回了皇十三子胤祥赏赐的点心和皇四子胤禛给予的“以后把爪子洗干净点”的宠溺责骂。

这说明什么?

1、李卫已经明确了胤禛、胤祥乃系当朝皇子的身份;

2、田文镜刚刚下令增设五个粥场,李卫就准确了汇报了粥场的数量和启用的时间,这说明李卫对于胤禛委派的差事,尽心尽力;

3、灾民们对于胤禛和胤祥“救命菩萨”的评价,肯定不在胤禛委派的差事之内,这毫无痕迹的马屁让两位很少接触基层民众的皇子非常受用。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而且,胤祥在赏给李卫点心的时候,李卫脏着手,拿起来就吃才会被胤禛责骂,又说明什么?

已经跟在两位皇子身边的李卫真那么饿吗?为什么顾不上洗手就急慌慌的跑来给胤禛、胤祥汇报自己在扬州城外看到的粥场情况?

别忘了,李卫和高福一块洗澡的时候,是被胤禛同时叫走的,是被同时委以“查看赈济灾民情况”的差事,可为什么汇报的时候只有李卫?

(或许是笔者过度解读,但银针对于李卫“不洗手就抓点心吃”的责骂并不是剧情的多余,而是有着具体含义的!)

李卫不洗手,说明他是在查明了情况以后,第一时间来复命的,将一同领命的高福抛在了后面,独得了功劳;

李卫抓起点心就吃,是李卫再次向胤禛、胤祥表明自己跟在两位皇子身边的愿望就是能有口饱饭吃,而没有可以攀附的意图。

李卫的所做所行,给胤禛、胤祥留下了办事牢靠、用心、忠心不二的印象,所以才有了纵容灾民抢掠富商时,李卫成了领导者,而非高福;

那首传到康熙皇帝耳朵里的“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的歌谣,真就是灾民们自发编写传唱的?就李卫的奉承功底和在乞丐中的较高地位,这首几乎影响了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地位的歌谣,恐怕就是李卫在胤禛的授意下,传出去的!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从这时起,李卫和高福之间已经拉开了绝对差距,李卫对于平台的搭建也基本完成。

而后,便是李卫对平台的维护。

让皇四子胤禛看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就是李卫对平台最为有效的维护。

血洗江夏镇以后,高福前往当铺赎回《百官行述》的差事没有完成,为什么李卫一出手就成功了呢?

“山西口音”上的语言天赋、换装以后的纨绔子弟形象,是唯唯诺诺的高福绝对完不成的,也是李卫能够被邬思道委以“险招”托付的原因所在。

这份不可替代的能力,还只是李卫的初步维护。

火烧百官行述以后,李卫和翠儿在约会时,李卫则完成了人生路上逆袭的关键一招。

“翠儿,我要走了!就为了万永当铺卖假当的事儿,四爷怕人家认出我来,因此要撵我走!”

李卫和高福同样都出现在了万永当铺,都给当铺老板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铺老板甚至连高福“烧成灰也能认出来”,可为什么李卫就得被赶走,而高福却没事?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因为李卫和高福之间还差别,而差别就在于和翠儿的关系。李卫和翠儿的男女之情,才是有着“铁门栓”之称的四爷府可以光明正大将李卫赶出京城的原因所在。

前面刚提及需要派一个人前往四川监视年羹尧,后面李卫就因为“门栓不严”而和翠儿一同被绑在了年羹尧面见胤禛的必经之路,是不是有点太过巧合?

从李卫的话中能够看出,胤禛明确告诉了李卫,要让其离京,但并没有说明离京之后的目的地,“怕人家认出来”的理由又太过牵强,毕竟还有高福这个例子,毕竟火烧《百官行述》以后,《百官行述》是如何得来的,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李卫在被告知需要离京的时候,在知道年羹尧马上就要离京赴任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胤禛的目的何在,就已经明白自己“被迫”离京的任务何在。

于是,他“猴急”的叫出了翠儿,就在高勿庸肯定会发现的地方,为胤禛的计划来了一次“推波助澜”

自此,李卫基本稳固了对胤禛这个平台的利用,借助年羹尧的“东风”,顺利当上了知县,开始了新的征程。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02 忠诚

李卫的忠诚有两层:绝对忠诚和为了显示自己忠诚而刻意表现忠诚的相对忠诚。

绝对忠诚和相对忠诚的有机组合,是李卫成功的前提条件!

离开皇四子胤禛之前,李卫对于每一个命令和差事的绝对服从和认真执行,包括李卫被“告知”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时的忠心表述:

“主子,您是不是不要奴才了,您要杀要打,奴才都认了。就是死,奴才也要死在主子身边呢!”

这都是李卫对于皇四子胤禛的绝对忠诚。

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以后,在李卫上呈给皇四子胤禛的每一封信中,都有关于年羹尧动态的汇报,这却是李卫为了展现自己的忠诚,而刻意表现出来的忠诚。

从根上讲,年羹尧和李卫都是皇四子胤禛的奴才,但李卫被年羹尧带走以后,尤其是四川巡抚年羹尧将李卫任命为一县知县以后,李卫就面临了重新选择主子的关键时刻。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将李卫任命为一个七品知县,身为四川巡抚的年羹尧能够做到,但要再想继续高升,恐怕就不是年羹尧能够做主的范围了。而李卫的仕途追求并不仅仅在于此,李卫有着更大的官场追求,而这些追求也只有自己的原主子——皇四子胤禛才能完成,如果胤禛有朝一日成为了大清皇帝,自己的仕途更是会步步高升、不可估量。

李卫明白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更明白在年羹尧和皇四子胤禛之间该如何选择,所以他在每封信中,都极力将自己的忠心表现在字里行间,刻意表现出对胤禛忠诚的矢志不移。

反差之下的相对忠诚,让胤禛更加的信任和器重李卫。

对于李卫的相对忠诚,在年羹尧的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李卫如此巧合的被年羹尧救下带回四川,年羹尧真就不明白李卫被胤禛赋予监视自己的差事?(对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另成文论述!)

既然,年羹尧明白李卫就是胤禛派来监视自己的所在,又为何敢于在自己被任命为川陕总督的时候,回京先行拜会皇十四子胤禵和皇八子胤禩,而不担心被真正的主子胤禛知道后会雷霆震怒?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他当然知道!

这正是年羹尧的相对忠诚,正是年羹尧用于稳固自己在胤禛心中影响和地位的巅峰操作。

年羹尧能不明白这个川陕总督就是胤禛操作的结果?他绕过胤禛,而刻意向胤禵、胤禩等人靠拢,为的就是让对自己委以重任的胤禛心急如焚、雷霆大怒,为的就是让胤禛看见自己的利用价值之大会被众多皇子拉拢。

然后,年羹尧再前往四爷府下跪赎罪,再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胤禛的忠诚,就会被胤禛更加信任,更加珍惜从而加倍重用。

李卫的目的也在于此,在年羹尧重用自己的同时,向“强迫自己离京”的胤禛更殷勤的表述忠心,用巨大的恩惠对比,而赢得胤禛更多的信任、赢得更多仕途高升的可能。

年羹尧严格听从胤禛指挥调配西北大军粮草供应的时候,已经升为四品粮道的李卫也带着翠儿返回了京城。

李卫进入四爷府胡同便放弃坐轿,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李忠四爷”都是相对忠诚的具体表现,这看似有些低级甚至拙劣的忠心表现如果用在别人身上,肯定会被胤禛视为“故作忠心姿态”的做作表现。但,如果被乞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拿来表述忠心,就会被胤禛高度认可,因为这就是李卫式的忠心,这就是李卫所能表现忠心的最佳形式,他符合李卫所处阶层的特性,符合李卫“奴才”身份的忠心表现。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皇四子胤禛离开以后,李卫前往高福生前所住的地方,就立马换上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在和邬思道的对话中,李卫说道:

“做人和做官是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这个道理很简单,就那我来说吧,原是个小叫花子,有了四爷才有我的今天,四爷就是我的本,什么时候忘了四爷,我这树枝尖上的叶子也就没了根,就会枯死!”

从李卫的表述来看,他还是原先那个小叫花子吗?还是一个“奴才”样子吗?还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儿子取名“李忠四爷”的胸无点墨之人吗?

但李卫依然按照胤禛给自己的定位,完成了对胤禛的忠心表现,这就是李卫在刻意表现自己的忠心,其目的,不言而喻。

然后,就是胤禛继位以后,立马晋升李卫为从二品布政使的结果。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03 执行力

按照雍正皇帝对李卫的承诺,“好好干,将来朕把两江都交给你”。这说明除了平台和忠心,李卫还必须有强大到恐怖的执行力,必须“好好干”以后,他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仕途的再次飞跃。

从李卫后来被晋升两江总督的结果来看,李卫在执行力上做到了雍正皇帝的要求。

李卫的执行力在于绝对服从、有条件的服从和适当时机的绝不服从。

雍正皇帝下达在江苏推行“摊田入亩”的命令后,李卫面临的巨大压力绝对不比河南地区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田文镜小,但田文镜除了得罪几乎全部河南官员外,河南还出现了学子罢考的严重事件,而李卫却顺顺当当的完成了新政推行,完成了雍正皇帝交付的差事。

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李卫灵活甚至略有阴谋诡计的施政手段,在他并不在乎官声官体,更在于他敢于打破常规甚至不惜用乞丐宣传新政优势的“江湖”手段。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李卫敢于向雍正皇帝提要求,敢于向雍正皇帝表明“有条件服从”态度。

雍正皇帝离开河南的时候,对田文镜说道:

“你得拿出来点雷霆手段来,不要怕得罪人,天塌下来,有朕给你顶着”

田文镜回答:

“皇上放心,文镜心里从来就只有两头,上头是皇上,下头是百姓,对那些坑害国民、没心没肺的东西,臣不会手软。”

在江苏,雍正皇帝给予李卫意思相同的命令后,李卫则是这样回答的:

“下一步,奴才想形成制度,可是推行制度得靠各级的官员。像江苏的官吧,大多和当地的士绅有来往,靠他们办不了什么。因此奴才想请主子,先把这儿的藩台、臬台全都换了,其他的官儿慢慢再说。”

看出差距了吗?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田文镜把河南的差事办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依然壮怀激烈,依然高呼口号,并没有任何可行性方案。明明面对诸多困难,田文镜硬是一个要求不提,本着“不给领导添麻烦、添心思”的指导思想,将差事办成了“河南学子罢考”、办成了“河南官员联名弹劾”

而李卫在漂亮的打响了新政第一枪以后,面对雍正皇帝的询问,拿出了一个非常可行的推行计划,并就该计划中肯定会出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股脑的倒出来。

藩台就是布政使,为主管一省钱粮、民政的分管省长,虽然份属巡抚,但其从二品的品衔和巡抚平级。

臬台就是按察使,为主管一省刑狱、司法的分管省长,和布政使一样,乃系仅次一省官员中,仅次于巡抚的附属官员。

把这两个唯一可以牵制江苏巡抚李卫权力的官员撤换以后,李卫就会成为江苏的“土皇帝”,就会拥有江苏一省绝对的权力。

如此一来,新政推行还会有什么困难吗!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领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我不听你的解释,我要的是你的结果”。李卫的为官之道就是给予雍正皇帝最后的结果,但需要满足的条件和过程中出现的偏失,李卫并不忌讳更不在乎。这样有条件的服从下,才会出成绩,才能实现雍正皇帝的既定目标。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在有条件的服从下,李卫将自己“办成”了两江总督。

试问,换成任何一个领导,是喜欢有条件但出成绩的李卫多一点,还是喜欢无条件、不给添心思却不出成绩反惹麻烦的田文镜多一点?

雍正皇帝对于李卫的认可,还在于李卫适当时机的绝不服从。

这一点在雍正皇帝询问李卫,对弘时的处理意见事,有着集中体现。

雍正皇帝问道:

“暗杀弘历的人是谁,你也应该知道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呢?”

李卫慌忙下跪回道: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帮主子办,这事,奴才没法说啊!”

雍正皇帝无奈道:

“朕知道,朕不该问你啊!”

这就是李卫在“适当时机”的绝不服从。

皇三子弘时乃系雍正皇帝的亲儿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雍正皇帝的皇权,和雍正皇帝、弘历一样都是李卫的主子,所以李卫不能发表意见,即使是自己最正当的主子——雍正皇帝给出询问,也不能回答。

雍正王朝:李卫为何被雍正视为心腹?忠诚,只是前提条件

这不是李卫该参与、能参与的事,更不是李卫能够、应该给出处理意见的事。说到底,这是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李卫作为一个臣子,作为统治阶层的奴才乃系身外人,不管李卫给出什么意见,都有僭越、逾制的嫌疑。

另外,不论李卫给出什么意见,都有主观意识在内,都有着结党维护的嫌疑,所以,他只能拒绝,只能“无可奈何”

将官儿做到如此境界、如此地步的李卫,能够得到雍正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恩宠;能够在京中横行;连上书房大臣都畏惧;殴打曾静的时候,刑部官员连管都不敢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