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读懂那串佛珠,才能读懂年羹尧的无奈和临终的号啕大哭

 自然雨 2020-05-15

导读:就如一代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所言,“世宗之立,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确为实事”。年羹尧在康雍皇权更迭的过程中,确实做出了绝对不容磨灭的巨大贡献,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得到了较为完美的还原。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自皇四子胤禛“江南募捐”开始,年羹尧就开始了自己谋取拥立之功、鼎力助主的长期职业规划。从杭州将军手下的参将,到京中任职;从四川提督到四川巡抚,再到陕甘总督乃至雍正朝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看似步步高升、一帆风顺的仕途之路,却时刻被皇四子胤禛、被雍正皇帝牢牢掌握于手中。说到底,年羹尧只是皇四子胤禛向皇权进攻、维护皇权的一枚棋子。“血洗江西镇”以后,未受处罚反被晋升四川巡抚的年羹尧,主动向皇四子胤禛要来一串平日念经用的佛珠,从此,年羹尧便走上了一条注定灭亡的不归路。

按照年羹尧自己的说法,“我年某也是进士出身,书生意气,动不动上万言书,耸人听闻的事,我也做过”,进士出身的年羹尧必定对前朝历代功高震主、骄横跋扈之辈的历史教训,了然于胸。

可明知道自己的疯狂举动,必定带来灭亡,年羹尧为何还要拼命作死呢?

尤其是被赐自尽之前,年羹尧明知自己的所言所行受此处置,已属雍正皇帝开恩,可为何还要号啕大哭?是后悔自己所为,还是心寒于雍正皇帝所行?

其实,只有读懂了那串佛珠,才能读懂年羹尧的无奈,才能弄明白年羹尧被赐自尽前的号啕大哭,只是解脱以后的释放而已。

那串佛珠,到底代表了什么?

“血洗江夏镇”以后,皇四子胤禛借故开始了对年羹尧的首次敲打:

“这钟也邪性,没个准点儿,我看还得送造办处去修修!”

很明显,这个被皇四子胤禛说成“邪性”的钟,就是敲打年羹尧的用辞。“送往造办处修修”,更是足以让年羹尧心惊胆战的暗示。此时的年羹尧,虽为一省提督,位高权重,但其政治生命、仕途发展仍然甚至会始终牢牢掌握于自己的主子——皇四子胤禛的手中。皇四子胤禛的一句话,可以将年羹尧捧上天,更可以将其一下摔死。

所以,即使没有柏林寺里的数日参禅,犯下如此大错却未受惩治,反倒被晋升四川巡抚的年羹尧也必定会向皇四子胤禛“表忠心”、“诉衷肠”并以实际行动让其放心。临行前,年羹尧向皇四子胤禛要了两样东西,除了李卫和翠儿以外,还有那串“主子平时念经用的佛珠”

在自己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关键时刻,李卫这个对皇四子胤禛极为忠诚的小奴才,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会被皇四子胤禛赶出府去?

四爷府向来以“铁门栓”出名,正常情况而言,李卫和翠儿的丑事应该是拼命掩盖、秘密处理。可李卫和翠儿这对严重影响四爷府名声的奴才,为何就如此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年羹尧拜见皇四子胤禛的必经之路?

李卫到底被皇四子胤禛赋予了何种差事,年羹尧心里难道会不清楚?

他当然清楚,只不过让李卫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正好是一个能够证明自己忠心不二的绝佳机会;只不过相较于别人而言,李卫在自己身边对自己更有利;所以,年羹尧也只能顺水推舟,顺手救下李卫。

除了主动求来一个监视自己的眼线,年羹尧还必须用皇四子胤禛更能信服的办法,证明自己会坚定站在“四爷党”这条大船上。向皇四子胤禛要来那串佛珠,年羹尧给出了如此解释:

“有一点,奴才会铭记在心。主子,您是菩萨转世,奴才应该做一个护法的金刚!”

啥意思?

年羹尧再是荣升巡抚,再是于地方开府建牙的封疆大吏,也只是翻不出皇四子胤禛手心的小角色。面对皇四子胤禛这位真菩萨,年羹尧愿永远只做护法金刚,坚定站位、矢志不移。

如此忠心之言,自然会让皇四子胤禛欣喜,那一句“你能悟到这一点,可见是佛法无边”就是对年羹尧最大的认可,更是让其对年羹尧暂时放心的表现。而那串佛珠,就成了皇四子胤禛紧紧拴住年羹尧的代表。从求来佛珠,到被赐自尽的“替我还给他”,年羹尧再嚣张跋扈、再不可一世,也始终被皇四子胤禛、被雍正皇帝牢牢掌握于手中,从未改变。

自从戴上这串佛珠,年羹尧便开始了身不由己的被动命运:

夺嫡时,年羹尧只能拼命向前

四川巡抚任上,年羹尧确实没让皇四子胤禛丢脸,李卫和皇四子胤禛之间往来的书信中,也始终未出现年羹尧的负面消息,直到西北战乱再起。

传尔丹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原因何在?

监管兵部的皇十四子胤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道监管户部的皇四子胤禛就脱得了干系吗?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想争夺西北的带兵之权,以增加夺嫡胜算;难道,拥有带兵出身之皇十三子胤祥的“四爷党”就不想争夺这个带兵之权?

邬思道分析道:

“皇上还在观望,观望八爷,更在观望四爷您!太子一位虚悬,皇上又日见苍老,这大清的继位人才是他老人家最大的心思。这继位人,皇上心里早就有数了,可一直没将他抖落出来,一是为了保护他,以免他重蹈废太子的覆辙;二是要进一步观察他,看他这个人是不是有人君的气宇。您如果真有这个气宇,您一定要力保十四爷出任这个大将军,而不是去争这个大将军!”

可皇四子胤禛的回应,则将其心里的真正打算暴露无遗:

“可十万大军在他手里,万一......”

邬思道早就明白皇四子胤禛争夺西北带兵之权所行之事,只不过不能也不敢直接说破,只能履行幕僚职责,予以理性劝诫:

“不是在他手里,而是在朝廷的手里。我刚才已经说了,西北用兵打的是粮草是后援,而接济调配大军粮草的是陕甘总督。只要争取到这个位置,就能节制他十万大军、百万大军。”

直到此时,皇四子胤禛才明白传尔丹的全军覆没,到底能给自己到来何种利益!年羹尧,再一次成为了皇四子胤禛手中用以政治交换的工具,成为了夺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而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在远离京城的四川被闲置了数年,眼看康熙皇帝日渐苍老,眼见“九子夺嫡”愈演愈烈,年羹尧这个只能通过拥立之功才能继续自己仕途发展、家族荣光的潜邸奴才,心中会有多着急,可想而知。

更何况,接到兵部例文的年羹尧,先行拜会皇十四子胤禵,再由胤禵“携带”拜会皇八子胤禩,本就有着胁迫、被动的意味。再加上,被闲置数年以后,如果年羹尧再不向皇四子胤禛证明自己的炙手可热、争相拉拢;再以一副坚定服从、绝无二心的奴才形象面对皇四子胤禛;他距离拥立之功不是照样很远吗?他的妹妹年秋月,不还是一个只能伺候别人的下人吗?

更何况,不管是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还是自己的本主皇四子胤禛,哪个不是一句话就能将自己剥得干干净净的大人物?哪个是自己能拒绝就拒绝的所在?

再说了,不管年羹尧回京如此安排自己的拜会顺序,不管自己如何向皇四子胤禛表忠心,类似“血洗江夏镇”以后的训斥必定还会发生,皇四子胤禛对自己的敲打甚至会更为直接、露骨。与其如此,年羹尧还不如在夺嫡的最后关头赌一把大的,为自己,为家族,更为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勇敢进取、始终不止的上进心。

雍正朝,年羹尧于西北领兵,更显无奈

“血洗江夏镇”的训斥以后,经过接任陕甘总督时的训斥,于西北任职的年羹尧有一次经过了忠心耿耿的数年沉寂。只不过,这次沉寂充分保证了康雍皇权的平稳更迭,顺利实现了立下“拥立之功”的政治梦想。

可立下如此功勋的年羹尧,并未像隆科多那样,迅速实现官职的晋升、爵位的封赏,仍然在西北等待着召唤,直到西北战乱再起,雍正皇帝急需用一场战事的胜利为稳固统治根基、为压制朝廷上下的负面舆论。

西北战乱再起,雍正皇帝一开始就想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吗?

在御前的军事会议上,廉亲王允禩如此建议:

“皇上,臣弟以为首先是调集大军,因为西北到处是沙漠荒原,如果我们没有数倍于敌军的兵力,是绝对不会取胜的。但是,从各地调来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既懂兵法又有身份的人去统领的人是不行的,就像当年先帝为什么用老十四去统兵,就是这个道理。”

不可否认,皇八子胤禩此言的最大目的乃系为皇十四子胤禵出任大将军王提供舆论基础,但“既懂兵法又有身份”这等大将军的必备条件建议,也确系理性分析。

如果,雍正皇帝果真是因为年羹尧的身份不足以担任大将军,才会暂时搁置任命,那么在“八爷党”积极争取大将军一职时,雍正皇帝为何不再顾及这方面的影响,就直接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了呢?

所以,雍正皇帝在最初阶段并不想任命年羹尧出任大将军,因为他对年羹尧始终有个不能释怀的质疑,直到李卫将其打消。

和李卫共同用膳的时候,雍正皇帝问及了大将军的任命建议。李卫,虽然已经成为了江苏巡抚,贵为一方封疆大吏,但其只是一个流浪乞丐出身的潜邸奴才,对军事形势、对武职任免全然不懂,雍正皇帝为何会问这样一个人关于大将军任免的建议?

因为雍正皇帝知道邬思道在李卫府上,他真正想要问的是邬思道关于这次大将军任免的建议。因为,雍正皇帝真正担心的并非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更非西北叛乱,而是“大智近妖”的邬思道和“统兵数年”的年羹尧会结成联盟,这一文一武的最佳组合才是对雍正皇权最大的威胁。

邬思道通过李卫向雍正皇帝举荐年羹尧出任大将军,反倒让雍正皇帝看到了两人之间的坦荡交往、清白关系,才让雍正皇帝下定了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的决心。

只是,这一切和年羹尧有何关系?他只不过是再一次被手中的佛珠牵引,勇赴前线,成为雍正皇帝维护皇权,压制负面舆论的统治工具。从陕甘总督到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看似得到了拥立之功的巨大回报,但实际上,他仍然在雍正皇帝设定的圈子里转悠,仍然被那串佛珠牢牢掌控。

和叛军对决,年羹尧真能速战速决吗

就算年羹尧在走向仕途顶点之前,屡受胁迫,可如果他在成为大将军以后,和叛军迅速决战,一举为雍正皇帝立下不世之功,不就落得善终了吗?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叛军主力到底在哪,年羹尧果真不清楚吗?别忘了,这个掌管西北大军粮草供应,在陕甘总督任上经营数年的年羹尧,必定对西北局势乃至叛军活动轨迹,可能的藏身地点非常清楚,他之所以不急于同叛军决战,原因有三:

1、单就康熙朝而言,大清王朝和西北部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作战,每次都是耗尽了人力物力,费尽千辛万苦才取得阶段性胜利。传尔丹的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十四子胤禵于西北耕耘数年,才得短暂和平。

年羹尧即使能够一举将叛军击垮,就不怕打脸之前的历任大将军吗?就算皇十四子胤禵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祖宗基业,希望年羹尧速战速决,那些兵部、户部的官员呢?也就是说,如果年羹尧短时间内解决西北战乱,会打脸一大批前朝老臣,更会得罪这些曾经在西北平乱中并未全力以赴的官员们。

就此来看,就算年羹尧立下战功,获得雍正皇帝的嘉奖,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足以淹死自己的弹劾奏折。

2、就像当时皇八子胤禩试图陷害时任大将军王胤禵的“劝谏信”一样,“西北战事平定之时,即吾弟失去兵权之时”,如此劝言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于当朝皇子尚且如此,对于潜邸奴才出身的年羹尧,岂不更是如此。

和叛军速战速决以后,年羹尧是能立下不世之功,但本就对其疑心不减的雍正皇帝,如果将其兵权收回,年羹尧是能位列殿阁,进入军机处;还是能继续担任一方封疆大吏?恐怕,被封公爵,闲散搁置的可能性更大吧!

3、经过“九子夺嫡”事件以后,唯一能够让年羹尧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就只有一个仍有战乱的西北地区,年羹尧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于自己经营和控制好这方乐土。更重要的是,只有证明叛军的强悍,保证叛军不会永远消失,才能保证年羹尧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那么,既然年羹尧如此打算,为何在邬思道来到西北,两人之间进行了一场都心知肚明的对话后,年羹尧就立即消灭了叛军主力呢?

因为年羹尧于西北的权威已然明确,因为大清国库马上就要见底,更因为他并不明确邬思道的前来是不是雍正皇帝给自己的另一次敲打。

西北大功以后,年羹尧为何如此跋扈

可如果取得西北大胜以后,年羹尧并未出现恃宠而骄、骄横跋扈的负面举动,是不是就能躲过一死,躲过雍正皇帝的那条白绫呢?

别忘了,以雍正皇帝在年羹尧身边安插的眼线之多,他不可能不知道邬思道曾经到过西北前线,更会明确经过邬思道的指点,年羹尧才会一举平定西北叛乱。如果,立下如此显赫战功的年羹尧谦卑谨慎、卑躬屈膝,一改素日“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嚣张模样,对其极为熟悉的雍正皇帝会作何感想?

会不会怀疑年羹尧的背后有高人指点?甚至,会不会怀疑年羹尧已然和邬思道结成了联盟?也就是说,如果不跋扈,如果不嚣张,年羹尧死的更快!

凭心而论,年羹尧在雍正皇帝面前的举动,果真就是僭越逾制、嚣张跋扈吗?

周亚夫的手下,如果不是只认军令不认皇令,汉景帝能如此器重周亚夫,让其出将入相吗?

年羹尧为何乱箭射死福宁安,而不按照军法处置?不就是年羹尧请示过雍正皇帝,不得不进行的权威维护吗?没有军令如山,何来西北战事胜利!没有只认军令,不识皇上的部将,年羹尧又该如何统领几十万大军!

张廷玉手中那份长长的请功名单,就是年羹尧嚣张的表现吗?不如此,年羹尧如何向手下将士交代!又如何继续镇守西北,为雍正皇帝守住一方疆土!相比较于年羹尧的跋扈嚣张、僭越逾制,西北战乱再起或者西北将士兵变,哪个罪过更大?

再说年羹尧的末日来临时期,如果他真想谋反,就凭他在西北经营的时间和权威,岳钟琪果真能轻轻松松夺过西北军权?

所以,从开始到最后,年羹尧都只是雍正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就连最后阶段的连连贬黜,也只是雍正皇帝用以敲打别人的树威工具而已。赐死年羹尧,就非得让李卫去吗?雍正皇帝的真正用意,还不就是想让李卫看看年羹尧的下场,让其始终警醒,不要步年羹尧后尘的敲打吗!

李卫赶来之前,年羹尧和小牧童的一场对弈中,小牧童在画棋局时,为何先画四道内线,再用一个四方框框起来?这不是顺序颠倒的画法吗?

此时的小牧童,代表的就是雍正皇帝;那四道内线就是雍正皇帝从开始就为年羹尧设定的命运路线;而那个四方框,不就是那串将年羹尧紧紧控制、严格掌握的佛珠,由不得其嚣张,更由不得其走出手心半步吗!

被赐自尽,年羹尧没哭;丢下那串佛珠的时候,年羹尧号啕大哭,不是因为后悔自己所行,更不是因为对雍正皇帝所行心凉,而是对解脱数十年无奈束缚的尽情释放。或许,只有死,年羹尧才能真正活成一个“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汉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