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的“孤篇盖全唐”情怀,是被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委屈给撑大的。 孤篇盖全唐,还真不是天王盖地虎,一公压一母。春江花月夜当然很棒,但您所盖全唐,这就过了,长恨歌琵琶行蜀道难庐山谣石鼓歌古柏行,一数一大堆,您说可以颉颃,但您要说能盖住,那怕是人家不太服气吧。 除了春江花月夜,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红楼梦的秋窗风雨夕,是从春江花月夜而来,而葬花吟,就是从这首而来的),都是可以千古传唱的名篇,却也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要说委屈,委屈的也多了。 我的浅见,好的选本,其实很难把每一首好的作品都选入,只要能保证选入的作品,大多是好的,那就很难得了。历代选本很多,《唐诗三百首》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了,但再经典也有黑点。蘅塘退士的个人观点,是比较偏爱那种温柔敦厚冲淡内敛的(尤其特别偏爱韦应物),鉴于李杜白是大家,所以其长篇要收入,若是作者没那么出名的,那么就割爱了。 ![]() 大家请体谅选诗之难,那是从全唐诗(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中去选择的。现在男篮国家队选人,每次结果出来,都有一堆人忿忿不平,说某某这好咋就没选入涅。何况这里是要面对一帮最会扯淡最会损人的文人的口诛笔伐。 当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时,可以把前人赞赏的语言拿来,这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用这个来打压别的作品。这就好比男人对女人说: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如果这娘们真认为自己倾国倾城,那可就糟了。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推荐阅读,传送门在此: 相关论述如下: 被闻一多《唐诗杂论》誉为“孤篇压全唐”的经典名篇《春江花月夜》,唐诗三百首没有入选,这往往受到阅读者的批评,也有人认为没入选的原因,是这首诗一直到清代还隐晦不彰,故而没有引起孙洙的注意。但是我们阅读了程千帆先生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误解》,知道这首诗明代以后还是颇受重视的,作为诗选家和诗论家的孙洙不可能不注意到。同时,唐诗三百首的蓝本是《唐诗别裁集》,而 《唐诗别裁集》是选了春江花月夜的。故而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认真研究。 我觉得孙洙不选春江花月夜,是由于春江花月夜的相关作者和题材问题。因为张若虚之前作春江花月夜者,有陈后主和隋炀帝,他们的诗作不合温柔敦厚之旨,甚至还被指责为亡国之音,而选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可能会引导初学者去阅读和学习六朝时代期的《春江花月夜》,故而尽管张若虚诗写得极为感人,孙洙也只能割爱舍弃。 |
|
来自: 123xyz123 > 《壮哉唐诗、唐诗素描、醉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