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寒的逆行:二刷《后会无期》有感

 yushi823 2019-10-22

昨天再看了一遍《后会无期》,并一口气读完了记录电影诞生全过程的《告白与告别》,有了新的发现,并确认了一些重要细节。(有剧透,慎入)

(一)

首先,片子是表里分层的。

“表”,就是情节和段子。它们都是一次性的,会被剧透毁掉。第二次看,段子不再好笑,而那些情节——冯绍峰身世、钟汉良偷车等等,也不再震撼。

“里”,就是情绪和音乐。它们是可以反复品味的,甚至你越剧透,它越有味道。这回得以分心去聆听配乐的起点和落点,觉得十分舒坦。

上周那篇影评写得纠结无比,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明明能从表面上挑出一堆“毛病”,我却还那么喜欢它?

首周铺天盖地的影评给出了答案——这片子的“可阐释性”太强了!

它暧昧,含糊,一语双关,欲说还休,上一秒刚道破真理,下一秒就戏谑消解……它像一则有多重寓意的寓言,每个人都能挖出点自己的理解。海量UGC不仅源于营销团队的引导,更是源于故事本身的开放性。

反观很多“类型商业大片”,虽然逻辑环环相扣,剧情层层反转,主题明确到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但却没有可供回味之处。只因故事封闭,缺乏阐释性。

一个是功夫茶,一个是碳酸水。

(二)

那些被盛赞的优点,不是偶然;被抨击的缺陷,也不是失控;这些全是韩寒的有意为之,都在控制范围之内。

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他要表现的风格。

在韩寒的导演手记中,有这么一段:

“我的气质比较奇怪,就和我写的小说一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专业编剧很难有人能跟我的风格搭得上吧。举个例子,我特别不喜欢MV式样的情绪段落,我认为所有的情绪都应该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比如表现一个人最喜欢的狗死了,传统的处理方式不外乎是:你叫狗的名字,它没有出现;你看着它的照片,神情特别失落;你看着外面别人的狗在跑,感觉很悲伤。而我可能会这样处理:狗的主人有强迫症,他每天要上十四个台阶,每次他都是走到第十个台阶,最后四个他必须是一步两个台阶跨上去。但是在他的狗死去的那一天,最后的四个台阶他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之后这个情绪就结束了,我不会再去做其他的交代,因为我会觉得那些桥段比较酸。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跟别人产生创作分歧,跟别人阐述自己想法的时间,不如自己写。”

而本片的文学策划魏君子,有如此回忆:

“韩寒完全明白怎样做一部类型片。每次讨论到具体桥段,怎样设计悬念、幽默、节奏,他都有非常精彩的发挥。但问题是,我们讨论得越具体,他就越明确知道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不断地推倒重来。直到看到韩寒的剧本,才恍然大悟——他不想重复别人,他要做一部处处打上韩寒个人标签的趣味、风格、表达,公路片只是一个形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去做各种不同方向的准备和讨论呢?或许,这是韩寒第一次做电影故意要做的功课,他需要了解各种,但不一定照做;他想我们证明有能力做各种,但最后还是选择做自己。我们的前功并非尽弃,因为韩寒做的不是判断题,而是选择题。”

这,就是韩寒的逆行。

逆行到何种程度?

片中所有男男女女,情深意长,却没有牵手,没有接吻,甚至连拥抱都没有,总之没有那些爱情电影要有的“必备元素”。

(三)

如此反着套路来,很可能杀身,亦可能成仁。

以上文中“爱犬过世”为例,韩寒的处理方法非常的克制、隐晦,别有味道。但它却不够清晰和直接,或者说,缺乏“无可替代的必然性”——“强迫症改变上楼习惯”不是丢失爱犬后最必然的情绪,造成该情绪的也未必就是“爱犬丢失”。

试想,他失恋了,失去亲人了,理想破灭了,都可以用“改变上楼习惯”来隐晦传达。

同理,“袁泉在打台球时告诉冯绍峰身世”的处理,虽然逼格甚高、帅气冷酷,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把袁泉不能和冯在一起的难言之隐置换成别的——不管是她已嫁作他人妇,或是有重病在身,或者干脆是个有女朋友的双性恋……该戏的张力同样存在。

(四)

说说三个人。

一是胡生,他的消失,不是遗漏,而是百分百设计好的。

在片头,胡生已经明确交代自己在第一天走丢,然后回到岛上,等了两个大哥三年。

在片尾,冯绍峰骂陈柏霖时,就说他“勾搭女人,把胡生丢了;信任男人,把车丢了”,可见“丢失胡生”本就是两人在路上需要遭遇的挫折之一。

二是马浩汉。他的一路,就是一个全否定句。不断被打脸,不断失去。

说一个细节:开场胡生说“我崇拜他们,因为只有他们不认为我是个傻子”。但浩汉却在途中对世人说,胡生是个智障。

就这简单的一句。浩汉,就已不是胡生心中的浩汉了。

而江河的一路,就是从一个肯定句,变成半否定句的过程。韩寒虽悲观,却不刻薄。就像手绘海报中,旅行者1号虽然坠落,但却依然有微光升起。

三是袁泉,站在杂货铺门口那场戏。

袁泉说到了父亲的死因,并略带羞涩地双手插袋,慢慢往马浩汉身边靠近了一个身位,但依旧保留了一个身位的距离。然后马浩汉为自己多年通信中的轻浮口吻道歉,袁泉轻松地笑着宽慰他说,喜欢就是放肆,然后顿了几秒,目中含泪,充满遗憾和隐忍地说,但爱就是克制。

前半句说的是马浩汉,他喜欢她;

后半句说的是自己,她其实,爱他。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哎……

(五)

几个细节。

在上海车墩的戏,陈乔恩被枪杀、浩汉江河以为爆胎的那一幕,背景的墙上是一幅书法。如果我没看错,应该是韩寒的笔迹,写的是李叔同的《送别》。

第一次看时,三叔(贾樟柯)左手戴着石膏出场,我本以为是为了增加江湖气息而设计的造型;二刷才发现,他的手是在“临检”那场戏里被门夹了……

影院版的《平凡之路》到底和网络版有什么区别?

我纠结了一个礼拜,昨天终于听出来了。在RAP部分,影院版是“就走吧……”,而网络版的歌词是“向前走……”,

“向前走

就这么走

就算你会错过什么”

————————————————————

直接回复,和作者功夫查理kungfucharlie一起聊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