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寒:被打脸!曾鄙视商业的他竟然跟思聪一样开始借爱犬营销了,做了老板之后,他还是那个犀利的男人吗?丨艾问

 艾问人物 2020-07-22

艾问,为你而问!每天给你讲一个有用、有趣、有料的人物故事!

韩寒的眼光、判断、反应、速度、参与感、明确的态度、他身上的普通属性、感知快乐的能力,他的较真劲,已经在改变这个一再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的世界画面。

知乎网友独立思考一下尚可,要说做意见领袖,他还差的远。曾经的反智先锋吧,毕竟我也一度很迷他,但是等长大了再回头看,也就呵呵了。

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更多可能是靠科学靠商业


借爱犬营销

《神犬小七第二季》最近在北京举办了发布会,值得注意的是,萌宠阵容上又添新星,韩寒的爱犬马达加斯加本名出演了反派一号“马达”。和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狗一样,韩寒也给自己的爱犬开了微博账号,这一举动被网友认为是韩寒新的营销举措。

今年四月,韩寒的亭东影业&ONE发布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韩寒宣布了新片计划,台下坐着叫兽易小星、王思聪、罗永浩等好友,时不时一束追光过去还要引起全场的惊呼。他这个“文化人”的商业化道路经过曲折磨砺,开始变得顺风顺水。

然而,曾经在面对媒体时,韩寒不喜欢跟“商人”这个标签沾上任何关系。他总是极力地表现出自己与商业的格格不入,比如不印名片、不做签售。他最乐于被人们提起的是他作家和赛车手的身份。

换在几年前,你肯定不相信这句话是从他口中说出的:“以前我觉得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也许靠杂文,也许靠勇气,也许靠争论,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更多可能是靠科学靠商业,商业,能够给科学最好的支撑。”

从《独唱团》的夭折,到“ONE·一个APP”试水互联网,到《后会无期》超6亿票房,"文青"韩寒已进化成"生意人"韩寒,不再遮掩纠结,而是坦荡。从对商业不屑到赞赏,“国民岳父”经历怎样心性蜕变?


“生意人”韩寒

早在2014年,《后会无期》完成拍摄时,创办自己的影业的想法已经从韩寒脑中诞生。此前,他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脱颖而出,从松江二中辍学,然后写作、赛车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就连昙花一现的杂志《独唱团》都显得独树一帜。对于韩寒,好像没有不可能的事。

《后会无期》最终收获超过6亿票房,这个数字无疑能为踌躇满志的韩寒打一剂强心针,电影是一门有利可图的行当。很快,亭东影业被注册成立,《后会无期》时期韩寒的助理于孟直接负责这个公司亭东影业的名字来源于韩寒的故乡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创办《独唱团》时,工作室就以亭林镇命名。亭东影业第一笔交易是参与了《万万没想到》的投资,这部由叫兽易小星执导的电影遭遇滑铁卢,盈利远远少于主创们的预期。

《独唱团》夭折之后,2012年韩寒带和原有的团队成立了工作室,发布“ONE·一个”APP,定位文艺青年群体,上架24小时,冲到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他们已经积累了3000万用户,日活近百万。现在已经签下近20个年轻作家。然而“ONE”也正面临自己的瓶颈。ONE在今年1月底获得华创资本6000万元注资,不久后作出了大幅度改版,增设了音乐和影评社区,还要进入电商、咖啡实体店、艺术家平台项目领域。


有评论认为:“尽管ONE在微博上仍能博得许多用户的关注,但这个产品从内容上已经过时了。鸡汤文和轻小说占据了ONE的每日更新,越来越年轻的作者群体使平台难以产生真正杰出的作品。”一位ONE的早期作者说:“如果有一天中产阶级的阅读趣味成为城市主流,ONE的受众将被挤压到三线城市以下。”

对比ONE大张旗鼓的改版,亭东影业要低调得多、年轻得多。在中国的电影版图里,它还没有正式出场过。前段时间,韩寒宣布自己将成为《三重门》电影的导演,他告诉观众:“《三重门》非常难以改编,弱故事冲突,强语言风格,是电影改编最头大的事情。”该电影的档期被口头承诺为2018年。除此之外,韩寒宣布的拍摄的另一部电影《天空制造》已经取得了电影拍摄制作备案,正式开拍指日可待。

“韩寒对电影投入的精力不足。”《后会无期》的大卖过后,韩寒并不缺乏警告他的声音。一位接近亭东影业的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知情者的描述,韩寒到目前为止,在电影事业上的投入远远没有当年筹备《后会无期》时那么多:“他太成功了,辍学到现在,没有遭遇过太大挫折。”

不过也有人认为,从APP的迭代速度来看,韩寒其实很懂商业和用户心理,靠着韩寒这个超级IP,其商业道路大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他们都没有我写的好

韩寒最艳丽的衣服大概是赛车服,通身上下五颜六色的广告logo。平时,他几乎只穿黑色。头发长了会戴黑色的曲线金属发箍,露出宽脑门,瘦削的脸有着漂亮的轮廓,眼睛鬼亮,喜欢笑,像个懂礼貌的孩子,长相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更多的人总是希望在他身上寻求视觉之外的收获。

上世纪90年代,韩寒随父母搬到金山县,“他喜欢读书,但毕竟家里书有限”,父亲韩仁均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韩寒得以到“少儿读书社”看书,几个晚上的阅读让他萌生自己动手写的念头:“他们都没我写得好!韩寒告诉父亲。从此他不再去图书馆,而是每晚埋头在家写,“写了十几篇散文和小说,然后寄出去。”


“我的杂文其实这么多年一直要坚持一点就是不用典。”韩寒在初二写《三重门》的时候还很酷爱掉书袋,“其实那些书袋都是我昨天现看的书,拿一个本记下来,要不是我哪会背得出这些话。”现在,他觉得用典过多是底气不足的表现,“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他人的典,我觉得这才更酷一点。”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坐在导演监视器后的韩寒,似乎已经对电影上了瘾。不论国民岳父是不是被女儿小野转变了心性,反正10年前一脸不屑的说:“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的韩寒,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他会在演讲台上说“一个尊重商业和科技的社会总是会进步的”,将自己对于商业的畅想与计划娓娓道来,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有情怀的商人。然而这种情怀能被买账多久,或许是韩寒需要思考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