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人同志:在职教之路上幸福地成长

 大头公举 2019-10-22

我的教育故事

在职教之路上幸福地成长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科学校/徐慧

作者徐慧授权代发

那一年,我从中国纺织大学针织工程专业毕业;那一年,在从教一辈子的父亲的建议下,我走进了靖江电视大学校门(xxxx年与靖江工校合并为靖江中等专科学校);那一年,我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从此走上了这一辛苦却充满幸福的职教之路。

1997,我的教育故事开始的地方,从此22年的坚守与成长渐次展开……

甫登杏坛,在别人眼里,我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再加上来自“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所以显得朝气蓬勃,非常自信。面对来自同事的称赞,我感到很高兴,但并没有自满。我明白,正是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足;正是因为非师范科班出身,所以我更能感觉到教课的不易;正是因为名校毕业,所以肩上担负的责任也就更重。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这是亘古未变的道理,所以一切都要从课堂开始。

为了上好课,我首先主动申请当班主任,然后立即虚心地找到AAA老师,拜她为师,形成师徒结对。每次上新课,我都会争取把同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的课听一遍,像BBBCCCDDD老教师的课堂,我基本一节都不落下。听课绝对是一门艺术,也是老师的必修课,对老师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课的时候,除了仔细研究讲课老师是如何组织教学、辅导学生、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之外,我还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每一点滴反馈,力求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更加客观、全面、深入地掌握课堂效果。

只有老师“沉”在备课中,学生才会“浸”在课堂中,听起来津津有味。当时网络还不发达,备课的资料很匮乏,一本教材基本就是老师的全部资料,所以学校图书馆就成了我课余时间常去的地方。那时候我还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日常杂务,又是住在学校教工宿舍,年轻人精力充沛得很,所以我经常选在周末去图书馆,基本上一泡就是一天,各种摘抄笔记不计其数,唯恐摘不完、记不全。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勤奋是使得我迅速走出“非科班出身”,走向成熟的“科班出身”的重要积淀。凭着对教学的无限热爱和刻苦钻研,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考试,班级平均分都遥遥领先,我和学生参加的各种比赛也基本上次次有奖。记得有一年的说课比赛,组委会还给获奖者每人发了一个小镜框,里面嵌着比赛时的照片,直到现在还在我的床头。现在看来,这个小镜框已不仅仅是比赛的一个奖励,更是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份记忆,是自己探索职业教育教学之路的一个见证。

我曾经连续当了N年班主任,我带的第一个班有50多名学生,由于是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那时的学生比较单纯,学习也很刻苦,管理起来也就很容易。但“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每个班里也总有那么几个学生需要班主任给予“特殊照顾”。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曾经好学上进、踏实认真的小郜,变得桀骜不驯、浮躁不羁,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同学起争执。有一次,他又“犯事”了,被学生处处分了。当时,我很生气,再想起平时他的一些劣迹,更是火冒三丈。因此,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劈头盖脸地批了一顿,并做出了让其马上回家反省的决定。回到办公室,我冷静下来思考,对于小郜这样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屡教不改而且管得越严犯得越多呢?突然,我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我的管理方法上,“批评指责”不知不觉成了自己管理的常态。在管理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去要求管束学生,却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做好解释梳理工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通过课上关注、课下关心,和他交流自己当年报考大学的一些经历,帮他逐渐树立新的信心,并动员跟他闹过矛盾的学生主动和他交朋友,让他感到来自班级的温暖,还鼓励他发挥自身特长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不断增强自身班级荣誉感,等等。没过多久,小郜主动找到我,表示今后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再次考上理想的大学。一年后,小郜没有让关心他的人失望,成功考入了某本科高校。现在,他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小有成就。

班级管理,不能机械、硬性地理解为“管束”“制约”,而应该多一点温暖的人性光芒,采取“以人为本”的措施,真正付出感情,形成一种对学生潜在的说服力让学生在被鼓舞、被信任的氛围中,自觉主动、自然而然地获得幸福感、升华感情、养成道德。我想,我能够有这样的感悟,除了自己的思考外,更多的还是以小郜为代表的学生对我的影响。

做好一个人简单,但做一个好人不易。同样,做一名职教老师简单,做一名幸福的职教老师也很难,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有一次,正在上着课,突然感到眼前一片虚无,头上虚汗一个劲地往下流,手里的粉笔都握不住了,我明白眩晕老毛病又犯了。我故作镇定,慢慢地坐在凳子上,强忍着疼痛上完了这节课。自己的异常举动并没有逃过学生的眼睛,下课后,看着脸色苍白迟迟不动的我,学生们没走出教室,大家眼睛里噙着泪花,几个强壮的男生把我背回了办公室,剩下的事情一片空白。醒来后,自己已经躺在了家里的床上,丈夫和儿子陪护在床边。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深深地自责,自己是一名努力的老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母亲。2000年结婚以来,丈夫对自己的工作一直是大力支持,默默地为家庭承担了很多,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自己早出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晚归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下,每当周末孩子问我能不能早点回家一块儿出去玩的时候,我对孩子更是充满了愧疚。但是想起学生们对知识渴求的双眼,看到学生们考上大学后的灿烂笑容,我觉得所做的这一切都值得,家人也一定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因为,他们跟我一样很清楚,“职业教育”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份简单的谋生职业,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拓展生命意义的人生事业。做一名职教老师很幸福,而这份幸福需要长期的坚守和奉献。

现在,我似乎也成了一名“老教师”,还兼着校办的一些事务,却越发地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上的挑战也更大了。但我也明白,重担子、大挑战与其说是负担和压力,不如说是领导师生家长的信任和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因此,在20多年的职教一线,我凭着对师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坚定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了过来,其中的故事更是愈发地精彩,生命也愈发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