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简讲书法:卫恒《四体书势》导读 07

 雁飞云 2019-10-22

2014年9月13日写于加拿大工作室。

我把卫恒《四体书势‧隶书》这一段文字,解释一遍。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这一句话说明隶字产生的原因。秦始皇废六国古文,改用小篆;废封建,改为中央集权。各地官员由中央授命,向皇帝负责,奏章极多,应答不绝,小篆写起来很慢,不便应用,于是命令隶人帮助抄写,称为隶字。毛泽东有诗曰「百代皆行秦政法」,从秦开始,中国就是大政府,忙个不停。但也正是这样的体制,维持了中国这样大一块地方的统一。

《四体书势》,四体是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前两者是古文字,后两者是今文字。今古文字的分界,就是秦汉之际。

要注意卫恒的用词,这一句话中,他说「篆字」「隶字」,不说「篆书」「隶书」。字,是文字学角度说的,指文字的基本结构;书,从书写角度说的,有文字才有书写。秦将篆「字」改为隶「字」,这是在说字体的改变。

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

刘汉代秦,沿用隶字,这是很实际的政策。秦朝只有十四年,推翻了秦朝,文字怎么办?是否回到六国古文?汉用隶字,说明隶字有生命力,不能废弃。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进步的,废不了。

惟有符玺、幡信、题署用篆书。庄重的场合,重要的东西,还是用篆书,这不是天天要写的,快慢无所谓。而且越难写越好,不容易模仿。汉篆其实就是秦始皇令李斯整理的小篆,政治上的敌人,未必是文化上的敌人。敌人的好东西,拿过来用,这是聪明的做法。

汉《嘉量铭》

隶书者,篆之捷也。

上面讲「隶字」,这里换用「隶书」,为什么?因为接下来讲书写了。

上文讲文字的改革,隶字的产生;下文讲隶字的书写,由此产生隶字的书体。

古人写文章,真是非常严谨,一个字的转换,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读书时要小心体会。古文并不难读,只要静下心来,祖宗的智慧,比钻石还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