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 5

 雁飞云 2019-10-22

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 05


  • 黄简

三 三个时期的划分:广义和狭义的上限

研究书法史的上限,最重要的是把成熟的书法这一阶段首先划分出来。

在上文中,潘伯鹰先生从笔法角度,李泽厚、宗白华先生从美学角度都得出了魏晋是中国书法成熟期上限的结论。潘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卷下《隶书的重要作用》一节中,更明确地提出由于王羲之成功地把隶法运用到楷、草中,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枢纽性的人物,「事实上,自从有了他,中国的书法才形成了由他而下的一条书法的大河流的」。[24]

考虑到上述四个标准,以魏晋为中国书法的成熟期之上限,自然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我认为还可以稍稍向前推进一些,即以张芝、钟繇为成熟期的起点;从时间上说,大约在桓、灵之间;从字体上说,恰在隶书演为楷书、章草演为今草的交接点上。张芝是今草的始祖,钟繇是楷书的大家,二王继其踵而总其成,登峰造极,成为千古宗师,但平心而论,开创性的人物是张、钟。这一点,王羲之本人也是承认的。

从笔法上说,桓灵之际,碑碣云起,美不胜收,这是隶书成就最辉煌的年代。在此之前的遗世书迹,因为限于文字实用之目的,虽然质朴之处颇可动人,毕竟给人以粗糙的感觉。隶书可观者,当推东汉恒灵以后的作品。这时,一方面由于笔法的迅速成熟而出现了大量隶书精品,另一方面又促使楷、(今)草二体的迅速崛起。楷、草书在这纯熟的隶书笔法的滋养下,没多久便取代了隶书而成为中国书坛上的主要书体。这是一个总结的时代,转变的时代,又是创新的时代。自张、钟始,中国的书法技巧达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前文说过,笔法的成熟与工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一时期已能制作精美的文具,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直接促成了书法的成熟。

从指导思想上说,张、钟之后的书法,开始摒弃了美术字的装饰倾向,而坚定地以用笔来抒写作者的个性。秦书八体,新莽六书,都包括了美术字在内,至楷、草书兴,美术字就从官方文字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唐六典》举当时官方书体五种,就没有了美术字,虽然朝野仍有人在写,那是怀古之意,不成大局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法从文字的附属地位中独立出来,正是在张芝之时开始的,其证据就是赵壹的《非草书》。赵壹非难张芝今草的普及,其罪名是「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易而速」的草书,是服从于「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这样应用的目的,它考虑的基点是快速应用而不是艺术性。「难而迟」的草书在实用上毫无意义,但它是一种艺术,尽管难写、难学、难识、难辨,然而由于它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它就能生存和发展。赵壹《非草书》是现存最早的书法论文之一,它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向我们提供了书法与文字应用性分离的第一手数据。这就有力地证明,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正是从张芝时代开始的。

那末,在桓、灵以前的书法又怎么估价呢?我以为这是中国书法逐步形成、走向成熟的时期,它还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从桓、灵时期追溯到到秦、汉之际,可称为中国书法的形成期。这时期中,一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书体,如程邈的隶书,崔、杜的章草,王次仲的八分,刘德升的行书等,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摸索、寻找笔法的规律。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专门的书学著作,也说明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实践尚未上升为理论。正由于对书法用笔的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产生了书体繁多的现象,显示出摸索和变动的特征。西汉以来的刻石,虽然已懂得保留书迹的笔意,但艺术风格却是单调的。可以看到,这些书法家创作的方向,不是如魏晋或唐宋书家那样竭力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而是着意于去创造种种新的书写体,从这些新的书写体中来表达出书法美。除了那些创造新体的人和在正史中二十来位「善史书」者之外,其余书家的情况我们简直是茫然无知。[25]这一切,与成熟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无论怎么说,桓、灵之后突兀而起的高峰,正是在这一时期中铺奠的。

从秦、汉之际追溯到春秋末期,我把它称为中国书法的发生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已意识到了文字本身艺术化的价值并开始把它用于实际需要的地方,这种利用文字的方向经常是游移不定的︰有时把它作为花纹,有时又作为美术字,但无论如何,至少是意识到了文字本身蕴蓄着美,而开始发掘和利用这种美。从书法上说,这时的书体仅有篆书一种,线条也是单一的,因此它的表现力、艺术性也就不能不受到相当的限制,但是,它与春秋晚期以前的应用文字不同,明显地表现出追求文字艺术性的意识,而正是这种意识,孕育着后世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

所以,归结起来,中国古代书法史的上限,从严格的狭义上说,当在汉末桓、灵之际;从广义上说,可推溯至春秋末期。早于这个时期不存在书法,或无所谓书法,至少没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书法。

整个古代书法史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发生期,从春秋末期至秦、汉之交,以篆书为主要书体,以李斯为其终结。

第二期为形成期,从秦汉之际到汉末桓、灵时代,以隶书为主要书体,章草为其变体,以蔡邕为其终结。

第三期为成熟期,从桓、灵之时至清末,以楷书为主要书体,行、草为其变体,张芝、钟繇是开创人物,二王父子是成就最着的代表性书家,至康有为辈为其终结。


注:

[24] 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卷下《隶书的重要作用》,增订本p.77。

[25] 汉碑中虽有个别题名者,但是否是书家至今不能肯定(如「郭香察书」等),而《汉书》中所载严延年等「善史书」,究竟「史书」为大篆还是为隶书,至今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