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万宁】陈新华:岭南画坛的孤独探索者

 画家辰州马典藏 2019-10-22

有人说,他是很纯粹的艺术家,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活着就是为了画画;有人说,他没有手机,只有几个人的联系方式,极少接待来访者,所有时间都在创作;有人说,他从不卖画,因为每一幅都是自己投入生命在创作。

  陈新华是岭南画坛的一个传奇,不仅仅因为他在中国画艺术上不断超越创新,还因为他是对创作追求极致的“画痴”,是向往逍遥游的“隐者”,是箪食瓢饮的“乐天派”,让熟悉他的美术界同仁由衷地赞叹钦佩。

  他是海南万宁走出的美术家,也是海南美术界的骄傲。5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独家专访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画家陈新华,为读者讲述他画里画外的艺术人生。

  对画画,时常陷入孩童网瘾般迷狂状态

  5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海口桂林洋的一处私人画室,穿过宽敞的展厅,看到一扇紧闭的大门,画家陈茂叶(陈新华的弟弟)敲了一小会儿门,里面才应了一声。五分钟后,陈老打开门,快步走出画室,他很瘦,戴着眼镜,头发胡子全白了,看起来仙风道骨。

《宝岛飘香》(着色后)

  他的胡子是一刀剪下去的,很齐,没有刻意修剪什么形状。“伯伯跟爸爸一起出去,别人总会认为他是父亲的长辈,其实伯伯把胡子剃了就很显年轻。”陈老的侄子说。陈老最怕自己的时间不够用,除了画画,日常生活简单至极。

  面对记者,陈老也没有繁文缛节,开门见山问记者想知道哪方面的问题。“你孤独吗?”听到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微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广州美院的李伟铭教授主动为他写了一篇评论《至今他在岭南画坛还是一位孤独者》,很多读者便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孤独者。“他没有像你这样采访我,依据自己观察所写。”

  据其身边人讲述,陈老过年回到海南老家,能够两个月足不出户,一心一意在画室里创作,甚至中午吃饭前还要在门口的大树旁画速写。除了同为画家的弟弟,一般人很难理解他对艺术的痴迷态度。“那得看你如何理解孤独。”在陈老看来,画家如果专注于艺术,注定要走一条孤独的路,即便孤独,他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谁让自己那么喜欢画画。

《雨林奇景》

  1950年,陈新华出生于海南万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幼迷恋绘画,从有记忆起,大约三四岁开始,“就爱到处胡涂乱画。”学中国画刚开始临摹线描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后来慢慢接触中国画的书,最初是钱松喦《砚边点滴》和吕凤子《中国画技法》。其中,吕凤子说的“用笔贵用中锋”到后来都一直影响着他画中国画。

  从小便保留下的习惯,还有对画画“时常陷入如今孩子染网瘾般的迷狂状态”。他坦言,不是不喜欢玩,不想像别人一样打麻将,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让他在两者之间做选择,他肯定要画画,因为戒不掉也放不下。“人的选择未必出于伟大的理想,可能就是小事。比如我就因为晕车,所以没法到处跑着玩。”

  为乐而画 为心而画

  正是因为晕车体质,陈老不能像旅行家一样用双脚丈量世界,家乡海南岛就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画海南的菠萝蜜,菠萝蜜上有个裂口,仿佛隔着纸都能闻到果香,“小时候没东西吃,我们就吃菠萝蜜,所以对菠萝蜜有很深的感情。”

  不去看世界,怎么会有世界观?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创作,难道不是闭门造车吗?这也是许多人对陈新华的疑问。“离周围越远,离目标越近。”陈老时刻关注着纽约、巴黎等最新的艺术动态,在万卷书中与古人对话,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从纵的时间轴,要关注远古时期的思想文化;横的空间轴,要知道世界上的思想动态。”

  诚如北宋思想家王安石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陈老不愿做一个“视野窄、思考少”的画匠,他要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超越,所以,“画家一定要了解艺术史,这样才能避开古人”,画家还要做一个思想者,“这样才能避开自己”。

《椰风·朗月·清茶》

  年轻的时候,他通宵达旦地画画,就算睡觉了,也是天天睡不着,脑子里都在想着怎样能画得再好一点,想着想着,天就亮了,鸡就叫了。如今身体状况不允许熬夜了,他仍在争分夺秒地画画,想要记下每一个灵感。“我的画还一直不成熟。”虽然外界不吝赞叹,陈老却期待着能在100岁的时候,还可以超越自己与古人。

  “想要把一件事做好,怎么可能不孤独、不寂寞?”他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但却在交谈中始终记着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一幅作品背后,有无数次的自我否定。艺术创作的路上,总是失败多于成功。“热闹是表象,作品都是用时间堆起来的。”

《海角》

  “儿时课文有个故事,讲老猫小猫钓鱼,小猫一会赶蝴蝶,一会抓蜻蜓,结果一无所获。但反过来想,小猫玩得开心,便收获了快乐就好。”对陈老来说,画道亦然,不抱负沉重的功利目的,任心随性凭感觉牵引,如无心白云随清风飘去,心想画画就画画,心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搭套项推磨,为乐而画,为心而画。

  追求逍遥游, 庄子是其隔代知己

  陈老有不少作品都是巨幅,能铺满整一面墙。照片中的他坐在梯子上,与巨大的画作形成强烈的反差。比如,《宝岛飘香》这幅作品,有2米8高、18米长,需要花半年以上时间创作。“创作大画并不容易,它需要大量的技法,非常费力。但是大创作的魅力也是无可替代的,过于简单就缺少了震撼和诱惑力。”

  除了1980年代在香港举办过一次个展,数十年来,陈老还从未办过个展,且几乎没有出售过自己的作品。“他舍不得卖自己的画,每一幅都是心血。”提到陈老不卖画,陈茂叶感慨道。陈老却有自己的解释,反问记者是愿意在他家中看一屋子的画,还是愿意看他炫耀一个亿的存款。

  “不是我清高,我很理性,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对他来说,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在广美有份教职,能够保证自己画画,这就够了。“要那么多钱也没用,没有多余的钱,也不给自己玩的机会,正好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创作中。“

《南海渔歌》

  庄子曾在《秋水篇》中讲过一个“曳尾涂中”的故事,意指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这与陈老的处世理念不谋而合。“我喜欢庄子,不是因为读了他的书,才喜欢他,而是他的思想观念与我很契合。”陈老常常在书中“找朋友”,而庄子无疑是他隔代知己。

《狮吼》

  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他都追求“逍遥游”。他尊重传统,古典作品中那种宏大气息对他影响很深,自己的部分作品表达出的沉雄博大的境界,就是来源于对汉唐、北宋经典艺术品的理解。然而,“如果让我在固守传统与自由表达中做选择,我一定选择自由表达。因为情感的表达是我创作中的首要因素,为了表现某种审美情感,我可以打破任何传统程式。”

陈新华和他的作品《乡土》 徐晗溪 摄

  你向往世俗的幸福生活吗?庄子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而陈老,则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只是对他而言,因为很难平衡世俗的热闹与艺术的疏离,所以在艰难的取舍中,他选择了艺术。“如果有来世,我不愿意再做画家。”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