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兰博2000 2019-10-22

张充和(1914年4月12日(阴历)~2015年6月18日),女,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张家四姐妹”中的小妹,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家四姐妹”,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出身于安徽合肥的官宦世家。四姐妹可谓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好像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后来四姐妹所嫁皆为名人:老大元和嫁给昆曲名角顾传玠;老二允和嫁给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三兆和嫁给文学家沈从文;老四充和则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四姐妹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淮军二号人物),祖父张华奎,光绪十五年进士,官至按察使。父亲张武龄(冀牅),受西式思想影响,是民国期间开明教育家,在苏州创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20世纪30年代,张家四姐妹与父亲张冀牖在苏州九如巷家中合影

1912年,张武龄举家离开合肥,迁往上海。张充和就是在上海出生的,在生她之前,母亲陆英已经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和三个姐姐不一样,母亲生她之前生了一个男孩,可是一出生就夭折了。这次怀孕殷切盼望是个儿子,甚至冲着一些迹象已经做好了贺喜的准备,结果再次降临的又是个丫头,这当然令迫切想要男孩的家人欢喜不起来。

在充和八个月的时候,因为奶妈奶水不够,充和饿得哇哇大哭,母亲陆英难免心情复杂,不禁悲从中来,忍不住也抱着女儿失声痛哭。当时充和叔祖母(叔祖公为张华轸)在他们家里做客,听到母女俩悲痛的哭声,第二天就提出想收养这个女孩。 因为叔祖母自己的女儿、外孙女都不在了,别人会认为她收养充和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伴,可是充和却认为她是因为怜惜自己和母亲。叔祖母怕自己命硬,会妨到小充和,准备找人算一卦。陆英说,“充和有自己的命,别人是妨不到她的。”于是,叔祖母放心地带着充和离开上海,回到合肥。

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她信佛,取法名“识修”——认识和修行。她对充和要求严格却并不僵化,不失自由之精神。 当充和一点点长大,识修就开始四处为她物色好的老师,前前后后请了好几位先生。为了请到名师,她不惜花几倍的薪金。后来有六安的才子、举人左履宽,负责教她古文、诗词;精于楚器研究的考古专家朱谟钦(拜石),吴昌硕的弟子,负责教充和书法和古文。充和很喜欢朱先生,因为“他主张解释,不主张背诵”。朱先生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充和跟着他从十一岁学到十六岁。朱老师的工资是一年300银元,当时一般仆人的工钱是一年20银元。充和一直铭感这两位恩师为她奠定了国学的功底。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

张充和三岁读唐诗,五岁起练书法。她天资聪颖,悟性甚高,也非常勤奋,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除去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一直都跟着老师读书、写字,十天才休息半天,如是10年。

1930年,即充和十六岁那年春天,一生行善的识修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那年冬天,充和回到苏州九如巷,就读父亲张冀牖创办的乐益女中。她的三个姐姐受的是中西结合的教育,这和充和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二姐张允和《最后的闺秀》一书中写到小妹刚来时,她们还常常笑话她,后来才发觉,小妹的诗词国学,却是她们中间最好的。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家内刊《水》,1997年复刊的第5期封面

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张武龄和陆英都是戏迷,张武龄还特意请来了苏州全福班的尤彩云、“传”字辈中的佼佼者沈传芷、张传芳等来教孩子们唱戏,受此影响,女儿们也喜欢上了昆曲,后来充和主要跟沈传芷学习昆曲。四姐妹中最迷昆曲的是大姐元和,她特别喜欢登台表演,后来嫁给了著名小生顾传玠(详情参阅: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充和呢,更多的是将昆曲当成爱好,她曾说:“她们喜欢登台表演,面对观众;我却习惯不受打扰,做自己的事。”

充和特别喜欢和信任三姐张兆和,遇到事情总向三姐求教,后来去上海光华实验学校读中学也是因为三姐在光华教书。后来三姐与沈从文(详情参阅:【收藏名家】沈从文:与文物的半生情缘)结婚,她还和他们一家住在一起。

光华附中毕业后,张充和用一个假名字张旋报考了北京大学。由于在私塾从来没学过数学,结果算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却考了满分。为了录取这名偏科生,当时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费劲脑筋,力排众议录取了张旋,她也被报纸称为“北大新生中的女杰”。胡适后来还对她说:“你的算学不大好,要好好补!”她心想:都考进来了,还补个啥呀?

在北大国文系,胡适(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76期:胡适,抽烟喝酒怕老婆,最爱收藏火花和古籍)、钱穆、俞平伯(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74期:红学泰斗俞平伯,会唱昆曲,更会收藏古籍)、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那时,祖母和父亲都给她钱,她常常去古董店买东西。大三时,充和因患肺结核病休,没能拿到北大学位。她先去了香山疗养,而后转青岛疗养。康复后,《中央日报》的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胡适力邀张充和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抗战期间,张充和先赴安徽老家避难,1938年后辗转抵达昆明,仍跟三姐、姐夫住在一起。当时沈从文是西南联大教授,同时负责主编教育部《中学国文教科书》,因为充和古文和诗词的功底,沈从文向西南联大秘书长和教育部代表杨振声举荐张充和参与教材编辑。当时,朱自清管散文,沈从文管小说,张充和则管诗词歌赋。是时在昆明,张充和与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均有交 往。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沈从文与张兆和

充和对沈从文的理解不在三姐兆和之下。后来沈从文去世,远在海外的充和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却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充和可谓沈从文的知音之人。后来这十六个字被铭刻在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1940年,张充和转往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当年她在重庆主演的昆曲《游园惊梦》轰动一时。在重庆她结交了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但并非沈尹默的入室弟子)。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人学写晋人书”,评价很高,后建议她多研习汉碑、墓志书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的至爱。在重庆那段时间,哪怕是经常要跑警报,她仍然坚持书写,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端立于桌前,一笔一画地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1940年代张充和昆曲扮相

抗战胜利次年,张充和返回苏州。1947年,张充和应邀到北大教授书法和昆曲,仍然借住在三姐家。沈家是当时北平文化人聚会雅集之所,杨振声、朱光潜、梅贻琦、贺麟、冯至、卞之琳等都是沈家常客。

相传卞之琳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为充和所作。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几乎成了当时文学圈内公开的秘密。他持之以恒地给她写信,甚至在她出嫁后去了美国,仍孜孜不倦。她看过,但从来没有回过,因为充和不喜欢他的气质和才华。他追求她长达十年之久,直到45岁才黯然结婚,而对她的爱恋,则持续了大半生。1953年,卞之琳到苏州参加会议,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秋夜枯坐在原主人留下的空书桌前,痴情的诗人翻空抽屉,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居然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于是他当宝贝一样地取走,保存了二十余年。1980年卞之琳访问美国时,与充和久别重逢,将词稿奉归原主。

1948年3月,中老胡同三十二号沈从文家迎来一位洋客人,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他因为钦佩沈从文的文学才气,通过季羡林介绍来认识久仰的沈从文。没想到,这个老外和沈从文两个孩子龙朱和虎雛打成一片,经常来沈家作客。这个直接、单纯又兼具中国儒雅的西方人引起了充和的注意,慢慢的两颗心开始接近。沈从文也在观察这位洋先生,他觉得傅先生对充和比对他更感兴趣了。此后,每次傅汉思来,沈二哥直接说“充和”。孩子们也渐渐感到他们之间的要好,一看到傅汉思就嚷嚷“四姨,傅伯伯!”

文姬流落干谁事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和傅汉思北京大婚

1948年11月19日,德裔美籍教授傅汉思与北大教师张充和在北平结婚。这一年,张充和35岁,傅汉思32岁。对傅汉思这个终身伴侣,充和是满意的,傅汉思这个汉名就是她起的。她说,汉思是个单纯的好人,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傅汉思生长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父亲和舅舅都是欧美的学术泰斗,他本人也是著名学者,但为人十分谦和。他的中文很好,汉学修养很深,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了解,写起文章来一篇是一篇,让她很服气。

这段婚姻对充和的最大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渡重洋。1949年,充和与汉思在上海搭上戈顿将军号前往美国,她随身带着一方古砚,几支毛笔和一盒五百多年的古墨。

早在40年代初,有一次章士钊给她的赠诗中就有“文姬流落干谁事,十八胡笳只自怜”之句,把她比作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但当时张充和对此“文姬流落”的比喻很不喜欢,说这是“拟于不伦”,沈尹默还写了和诗打圆场。此事只等到多年以后,张充和嫁给了傅汉思,并远居美国,她才自我解嘲地说:还是章先生有远见,他说对了。我嫁了老外,不就是嫁了“胡人”么?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20世纪60年代,张充和与傅汉思在美国家中

刚到美国的那些年,他们的生活并不顺利,两个人都没有全职固定的工作。他们先去了汉思父母所在的斯坦福大学短暂工作,后来在朋友帮助下,两人进入加州州立大学做事,傅汉思任兼职教员,收入不高,充和则在图书馆负责中文图书编目。她这段柴米油盐的主妇生涯与大多数人想像中的闺秀、才女的诗情生活完全迥异。

艰难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直到1959年,傅汉思拿到博士学位,进入斯坦福大学任教(全职),他们的生活才算安稳下来。1961年傅汉思被耶鲁大学东亚系聘请为副教授,不久后,张充和也被耶鲁大学聘任,开设昆曲、书法课程。

1956年,他们抱养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以元。1960年,他们又抱养了一个女儿,取名以谟,是为了纪念张充和的启蒙老师、考古学家朱谟钦。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与年幼的以元、以谟

1962年,充和在给宗和的信里这样写着:“初秋时爱看红叶,深秋时怕扫红叶。真是诗情画意不能与居家过日子相提并论。恰如这儿的妇人们出门宴会时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家中亦都是打草除粪粗细一把。我这十几年来真是手足胼胝了。”虽然家务如此繁重,张充和仍然挤出时间在昆曲、书法和绘画上。“我做家事,一面唱曲子,而且吊嗓子,不然我哪有工夫唱,每出戏至少也是十五到三十分钟。做细点事便唱细曲子,如《牡丹亭》,若拖地板扫地便唱《刺虎》《断桥》一类的曲子。”

张充和在1968年所作的《结缡二十年赠汉思》中有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三朝四次煳锅底,锅底煳当唱曲时。何处夫君堪此事,廿年洗刮不颦眉。'即记叙这些生活琐事。有时曲友小聚,在她信中常提到的就有项馨吾夫妇、王季铨夫妇(即王季迁,大收藏家362期:王己千,大藏家更是大文人,推动中国画走向世界)等。她还去了一次好莱坞录制电影。

种菜种花,似乎是张充和从到美时就养成的习惯。种花是她原本的兴趣,种菜是由于美国的蔬菜物价贵又不新鲜。她的七绝《小园即事》十首,意趣生动,情怀雅淡,即是菜园光景的绝妙写照。孩子长大以后,她还一直保持着种菜种花的习惯,“我的身体好,还常骑自行车上山坡,挖土种地。今年出了毛一百五六十斤菜蔬。”(1971年)这大概也是她晚年时候能够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的原因之一。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五十年代张充和在园子里除草

除此之外,她还亲手制作昆曲的衣服、团扇等道具,乐此不疲地制笛、刻章、做砚台。别人问她如何能既照顾家庭,又玩这么多玩意,她答说:“惟忙者能乐此,不忙者惟有此不乐也。”她是以此为休息,以此为生活的必须。然而张充和所谓的'玩',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她的'玩',是指不带任何功利性,其态度,却又极其认真刻苦。'我练字都不是消遣,正如唱曲一般,是用全力的。'

无纤豪俗尘

在白谦慎教授看来,张充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有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造诣。她工诗词,年轻时曾请戏曲专家吴梅为她改词。在重庆时,她也曾向沈尹默请教诗词。沈尹默以“词旨清新,无纤豪俗尘”来评价她的词。与其唱和者,也常为一时之选。她还通音律,能度曲,每有佳作,辄擫玉笛吹奏。

她很早就开始了写作,随写随丢,一生中从未主动出版过任何著作。“我写东西就是随地吐痰,留不住。谁碰上就拿去发表了。”倒是那位暗恋她的诗人卞之琳一片痴心,私下将她发在报刊上的作品都收集起来,拿去香港付印。在耶鲁任教时,一名洋学生自费给她印了本诗集,名字很美,叫《桃花鱼》,装帧也很美,收入的诗只不过寥寥十几首。她百岁时,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张充和作品系列,分别是《天涯晚笛》、《曲人鸿爪》和《古色今香》,收录的其实都是些充和无意中留下的吉光片羽。

张充和早年在国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赴美后,尤其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报书法课的学生剧增,而她教的学生又多是不会中文的白人学生,所以她开玩笑说,弟子三千皆“白丁”。

她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在美国

张充和于绘画虽不曾师事名家,但家中旧藏古画甚多,所临名迹亦勤。1962年,她去纽约看画展,见到乔仲常的《后赤壁赋》,百感交集,因为这是她从前借来在身边临摹过的,现在却永远摸不着了。她少年时便与张家的友人、江南名画家樊少云等有交往。寓居重庆时,和张大千(详情参阅:张大千:中国头号艺术品投资理财大家)、谢稚柳(详情参阅:书画鉴藏家谢稚柳:对画就像对人一样,要持慎重态度。)等画家也有交往。加之书法功力好,兴之所至,寄情点染,亦能别成一番韵致。

1938年,在抗战爆发一年后,张充和经武汉等地辗转来到成都。一日张充和与舞蹈家戴爱莲同去拜访张大千,在张大千家中,戴爱莲跳了一个舞,张充和唱了一段昆曲。张大千当场挥毫,画了张充和的背影,画中的张充和梳理的是一个古装的发式。当时张大千还为张充和画了株水仙,长叶飘逸。张大千画完后,张充和做了一个身段,问张大千,是不是就是这个身段,张大千点头说是。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大千 充和曲影 37.5×38cm 镜片 设色纸本

好多年后张大千到耶鲁访问,停留了几天,看见她家的芍药刚好开了,他就画了好多幅芍药。充和拿她的旧宣纸给他画,张大千画了芍药、人物,还有一个自画像,送给了她两幅大画。

书画印收藏

张充和收藏有不少近现代名人书画,而张家祖上也传下来不少好物。

张充和的祖父考上进士后,她的曾祖父没有让她的祖父当官,而是派他到北京打听朝廷动态。他到了以后每天没事做,就喜欢上了买字画。但由于战乱和四处颠簸,至今所剩无几。张充和收藏的旧书画中,精的是文征明行草书《题金焦落照图》卷,是卷态肆开张,在文氏手迹中不多见。

张充和还收藏十余方清代的印章。这批印章不但印石好,且多出自名家刀下,如清代著名学者玉澍自用印“字曰虚舟”、“梁义兴太守后人”等印,“篆刻为江南第一”杨懈(1781-1850年)所刻“梅花似我”印,浙派殿军赵穆所刻五方极精彩的闲章,以及吴昌硕为合肥李家李国芷(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孙子)刻的六方印章。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高翔《张充和的印章收藏》配图

张充和收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有一个特点,即除了古代书画外,从不收不认识的书画家的作品。她所藏的都是和她有过直接交往的人的作品,因此每件作品后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

比如,章士钊等题张充和画《仕女图》,便记录了当时重庆文化界的一段丹青翰墨佳话。1944年6月,张充和拜访沈尹默时,沈先生抄录了一首近作。同日,张充和试画沈先生的诗意。水利专家郑肇经见后以为不俗,收去并请章士钊、汪东、乔大壮、沈尹默、姚鹤雏、潘伯鹰等题诗词于上。此画曾经劫难,但最终辗转回到张充和手中。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作《仕女图》(1944年)

在张充和的收藏中,沈尹默的墨迹最多,至今藏有数十件沈先生写于重庆时期的作 品(包括诗稿信札)。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几乎都是沈先生的精品,对研究沈先生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成就有重要意义。

在重庆时,闻一多还主动刻了一枚印章,托人送给正在乡下避难的充和。云南当地没有好的印石,这个章子是刻在粗藤上的,这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黄藤,质地很硬。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高翔《张充和的印章收藏》配图

充和去美国后,和胡适还有一些交集,当胡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客座教授时,充和正好就在这所大学图书馆工作,胡适先生常常来借书,却不会填表申请,充和则代劳。闲余,胡适常来充和家做客,胡适和傅汉思也是老友。所以张充和藏有不少胡适的墨迹手稿,但多年来她也送出不少。

20世纪80年代,上海的黄裳与张充和相见时,曾说起自己以前有过一张胡适的字,后来忍痛毁掉了。不料此语让张充和动了恻隐之心,回美后就将自己珍藏的一幅胡适手迹《清江引》,加了几句题跋,慨赠于黄裳。另一位南京的编辑、作家张昌华先生,他也和张充和有过交往,张充和知道他喜欢民国文人,尤喜胡适书法,某年春节,便突然寄他一封邮件,张昌华打开一看,竟是半幅胡适的字!大喜过望之余,只见书后有一段小跋:“这残片是1956年12月9日适之先生在我家中写的,因墨污所以丢在废纸篓中,我拣起收藏已近五十年,今赠昌华聊胜于伪,充和。”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吴昌硕 来修斋田黄章 2013年保利拍卖1380万成交 张充和旧藏

白谦慎有一次帮张充和做事,那天下大雪,从她家开回自己家本来两个小时的路程开了5个小时。张充和就跟他说,小白,我也没什么好谢你的,就送你几张纸吧。她送了白谦慎4张明朝的纸,现在要是卖的话也蛮贵的。

张充和就是这样的随和大度。向她求书索画,她总能让人满意而归。不仅自己的书法,甚至收藏的名人尺牍或字画,她也常常分送同好。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1946年,张家四姐妹、六兄弟,顾志成(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三连襟与周晓平、沈龙朱、沈虎雏在上海合影

古墨收藏

张充和最有名的收藏是古墨。

张充和曾祖父有三位公子,一人玩一种喜好的玩意儿。她祖父就是喜欢书,喜欢玩书玩墨,爱收藏古书、古墨,所以家里很多这样的东西。后来祖父外放当川东道台,在川东九年,离开的时候整船整船都是书。他过世以后,合肥张家的几房人,自然就把这些古书、古墨都保存下来了。她父亲不喜欢这类东西,拿着家里给的钱去办学校去了。

“墨是好东西,从前大户人家结婚陪嫁,都送一套套的墨来做嫁妆。明朝方于鲁制的墨,我现在还用着呢。”

“我祖母有个妹妹,我叫七姑奶奶,祖母带我上她家去玩,把我写的字带给她看。七姑奶奶称赞说:‘字写得不错呀,我要送给你好墨。’从七姑奶奶家回来,她送给我几个老墨,我小孩子也不懂,就拿到书房去磨墨写字。朱老师看见了,吃了一大惊,说:‘哎呀,这可是明朝方于鲁制的墨呀!你小孩子怎么不知痛惜,用来写大字!’以后,朱老师就要求我,用家里的老墨、古墨写字,只能写小字,而且要用碎墨,不能用整墨。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注意保存和收藏古墨的。家里的整墨我都舍不得用,所以就保存下来了。成年以后在各个地方走,我也注意收藏好墨、古墨,就一直收藏到今天。”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明 · 方于鲁制“太平有象”图墨 直径9.1cm 成交价:126.5万元

充和还不到十六岁时,有一年在芜湖,婶母要她写《金刚经》。经文并不长,她拿好墨让她写,是一套乾隆石鼓墨,上面有石鼓文。里面有碎墨,她就研磨碎墨写字,把整墨带回家。朱老师看见了,说:“这墨太好了,你小孩子不要随便乱用,要好好保存。”难得的是,老师是大人,却并没有骗这个不懂事小孩子手里的好墨。这套墨有十锭,相当名贵,充和就一直存着。这套石鼓墨后来被她带到了美国——在北平上飞机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带,那些古墨是后来随她的书,由‘修绠堂’卖书的伙计李新乾帮忙寄出来的。但刚到美国的时候很穷,整个五十年代汉思都没什么事做。实在没钱用,她就把这十锭乾隆石鼓墨,卖给了日本人,卖了一万美元——一万美元那时候是很多钱哪!好东西卖掉了很伤感情,她为这十锭墨,伤了很久的心。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清乾隆 · 巴慰祖石鼓墨

“那一年——应该是一九六○年代以后的事吧,我和汉思去印度玩,经过香港,在我表妹家落脚。表妹与我平辈,是李鸿章的侄孙女。她是四房的,我祖母也是四房的,所以我们很亲。她看我们驮着一个大箱子,就说:‘你不如换上我们家的小箱子吧。’她递给我一个小箱子,里面有个什么东西在滚来滚去。打开一看,是一锭墨。仔细看,不得了,是明朝的墨,上面雕着一个狮子头,比方于鲁还早,是方于鲁的老师——程君房制的墨!表妹说:‘你喜欢,就拿去好了——那是小时候我流鼻血,妈妈用它来给我止鼻血的。’呵呵,她用这明朝古墨来止鼻血!”这是她所藏的年头最老的一锭墨。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明万历 ·程君房制「大国香」龙纹墨及红漆龙纹墨盒 长18.3cm宽10.7cm 成交价:161万元

她还收藏有乾隆仿古制墨精、光绪癸未年胡子卿 徽歙曹素功九世孙端友氏制墨、真金镶刻“龙香剂”古墨(周绍良著、赵朴初题署的《清墨谈丛》有记录)等。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收藏的古墨

充和留在上海的古墨,打仗的时候放到上海银行保险箱里,八十年代回国时才拿出来,几十年后他们还保存得好好的。“保存古墨的学问可大了,空气干了不行,有湿气也不行,干了就会开裂。加州天气干,有时候夜里我都能听见墨裂的声音,听得直心疼。”

“一般的新墨磨起来很臭,我的墨从来不臭,都是陈年好墨呢,磨起来甚至带一种墨香气。我现在用的墨,最新的也至少是五十年以上的,都是我弟弟早年给我Order(定做)的。有的人写字,家里进不去人,因为墨很臭。”“艾青送给我一幅字,我总是不敢打开,打开来味道不好,墨很臭,呵呵……”

一曲微茫度此生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老年张充和

1981年4月13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部在即将落成的仿苏州园林“明轩”,举行盛大的《金瓶梅》唱曲会——雅集缘起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金瓶梅》课程,邀请张充和根据古谱,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金瓶梅》各回里的曲辞小令。

1986年,北京举行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演出活动,她与大姐同被政府邀请。她与时龄80的元和同演对手戏《游园惊梦》,还邀诗人卞之琳观赏。俞平伯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剧照,说这是“最蕴藉的一张”。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1980年张充和与姐姐张元和合演《游园·惊梦》,元和饰柳梦梅,充和饰杜丽娘

2004年秋,张充和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和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举办书画展,得到艺术界的好评。她那信手点染的仿古山水和自做诗,令人反复玩味,那隽秀的隶书对联,质朴中透出娴雅和大气,那昆曲工尺谱朱黑相间,饶有意趣,尤其是84岁高龄时临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第一百通长卷,形神兼备,令人叹止。

2006年,她的好友米米·盖茨(比尔·盖茨的继母)在外地给她举办过一次规模很大的展览,动用了私人飞机来接她。张充和有个木头的容器,出门的时候,什么都往里面装,跟着飞机走。她说:“这将来就是我的棺材。”

2008年,张充和被发现罹患癌症。她说:“没有关系了,一个人要死总是要有个原因的。”

2015年6月17日下午一时,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妹终为绝响。

早在70岁生日时,张充和曾用隶书写过一副对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观照其一生经历,恰如其分。

大收藏家461期:张充和,一曲微茫度此生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写于1985年

参考资料

世间独有张充和:她的人生像一曲最惊艳的梦境

苏炜《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

白谦慎《张充和诗文集》

高翔《张充和的印章收藏》

张以䇇、王道《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谈艺录》

卫毅《张充和:最后一片优雅高贵的羽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