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西塘 在西塘的两天,一直是纷纷小雪,没有停的意思。这就是烟雨江南吧,在西塘,置身烟雨风雪中,是所有钟情江南人的情思梦幻。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人文资源丰富,典型的江南自然景色,优美诱人。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烁,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江南文化的衍生繁荣,在古代就悄然形成了,再加上特有的湿润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色。这里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桥多、弄多、廊棚多,形成了古镇三大特色。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换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的廊棚是沿河而建的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水乡特有建筑,1300多米的长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是一道著名的风景线呢。 还有的廊棚濒河而建时,沿河的一侧有靠背长凳可供人歇息。有的居中,都是一色的墨瓦盖顶,既避雨遮阳,又可驻足观景,各种商铺物品,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走在廊棚内,不经意间,会看到一两个身着旗袍的背影穿梭其中,很可体,花色古朴,手拿包也精致,看得出是刻意寻着一番古意打扮的,腰肢摆动,甚是引人注目。 脚踏烟雨中的石板路,潮湿、清冷,想着戴望舒《雪巷》的情景,时光仿佛凝滞了,婉约的丁香女子,漫步雪巷。用心打量着这个古色古香的镇子,灵秀、朴实、韵致有度,宛如陈逸飞笔下的女子一样的迷人。心境一时间安静恬淡,看着斑驳、被雨打湿的白墙黛瓦,心绪也飞回去了几十年前。 对面雅致的咖啡小店,门面很小,但很精致。门口一个很漂亮的油纸伞,花型清丽,惹人注目,因了雅致去品味。咖啡的价格不菲,可幽静的环境的确能让人在喧闹的古镇静下来发发呆,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情趣。 将身心陷在柔软舒适的沙发里,听着外面嘈杂的声音,对面竟然有捧书在读的两个人,外甥女说,一看就是台湾人,的确像呢。一墙之隔,两个世界,看来,来这里寻幽的人很多呢。 华灯初上,望仙桥上人头攒动,细细的雨丝随风飘摇,灯光倒映在河中,波光闪闪,很是美妙。游人兴致勃勃,真真是人间佳境所在。来时儿子一再推荐说西塘的景色很好,与其他古镇不同,定能找到心灵的归宿。看看周围,和我一般的游人都好兴致啊。 晚上下榻在一个叫乌阿唔里的酒店,外观很幽静,一个小型的长廊、一片掩映其中的竹林,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我住的房间设计很古朴,木质雕花的架子床、一个走廊里悬挂的秋千架,很有味道,从走廊望出去,可看到大半个古镇的景色,因了雨天,眼前雾蒙蒙的一片,古镇若隐若现,不知是炊烟还是雨雾,包围了整个古镇,蓑影晃动,船桨慢拨,一幅沉静迷离的江南水墨画卷呈现在眼前。 是的,这是烟雨江南美景,大可以在这里枕着烟雨再梦江南。 早晨醒来,雨还在下着,古镇的早晨游人不多,想着这两天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石板路、过了多少小桥,去过了几个窄窄又狭长的弄堂,那个古旧的戏台幻化出穿着戏服的身影,咿咿呀呀的唱腔传过好几条弄堂,还有那些个古旧的老屋在烟雨中,迎来了一群群访古寻幽的人们,说不清长长的廊棚下留下了多少身影,但在西塘,你尽可以懒散的情态缠绵、傻笑冲天。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