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梅·海棠】西塘,我梦中的水乡(已链接)

 书香盈盈 2011-10-04
 
  【腊梅·海棠】西塘,我梦中的水乡(已链接)


  


 白墙黛瓦雾如烟,斜塘人家尽枕河
   廊棚石巷深几何,古桥撸声皆余半
              ——风随沙走


   走西塘,源于今生心中的一个梦,一直怕醒的梦。
   有一年浙江电视台每天给西塘古镇做宣传片,介绍水乡西塘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镜头中精致风韵的小桥,古朴幽深的巷弄,还有那长卷般的千米廊棚深深印进了记忆。梦魂萦绕,思念日深,竟不敢轻易踏入……
   此后接连去过乌镇,周庄,同里,唯独把“江南四大古镇”之首的西塘一直留在了梦里,不因其文化底蕴太深厚,只为留一份永远残缺的美。后来读过采薇儿的《烟雨下西塘》,那种“烟雨迷茫,蕴着浓浓湿意,水墨一般的幻境”,更是将梦中的西塘酣藏不舍。再后来就是在萧湘西园里看到了文端的那张图片,梦中的西塘便成了光媚诱惑、美丽浓艳,流溢着风情一般的彩墨油画。愈久弥香,西塘就成了梦里最最不敢轻触的美好……后来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红袖书话中看到了酒妹的《西塘,你是我一生最清幽的怀想》,那些“白墙墨顶,舟影波光”的图片和朦胧婉约的文字,以及红袖书话与苗夫的那份真诚,终于促成了这次西塘之行。
                       --------题记-------

   西塘古镇隶属浙江省嘉善县,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西塘的夜•梦里水乡
   从杭州出发,驱车三、四个小时便到。见一弄堂叫苏家弄,一弄到底,穿过幽雅的过街走廊就是古镇。扑进西塘,已是傍晚时分,开始的一段走廊还比较宽阔,因为还未进入商铺密集区。夕阳的余晖安详地落在河边的柳树下,游客稀稀疏疏,行走在青石的街道上倒也轻松自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突然想起了郑愁予诗中的那个女子,又是青石的街道向晚,千百年后的今天她是否依然还在绣楼闺阁中,痴痴地等候着情郎的归来?“我答答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禁笑自己的痴,回过神来继续往前走。越往前走人就越多,商铺鳞次栉比、货架琳琅满目。不多会儿,在游人还没有觉察的时候,夜色已经笼罩了整座古镇。早有闻听,来西塘若不看西塘的夜景,实为憾事。

   西塘的美,美在诗意的夜。华灯初上,沿河两边红彤彤的灯笼已经挂起,映红了古河,也映红了游人的脸。夜游西塘,最让人心醉的莫过于河上风光。过了永宁桥,向西走进烟雨长廊,石路一下子逼仄了,大约只有一米多宽。游人摩肩接踵,窄的地方只能容两三个人并行,人多的时候甚至只能迈着小步、侧着身子往人缝里挤。无怪乎明代大诗人周鼎在诗中写道:“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 走在狭长的过道里,吸引我的是那两边略显斑驳的墙,在那一盏宫廷方灯的微光中,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游子的心声,写满了对西塘,对客栈的爱与温馨。“丽江有爱,西塘有情!”“为了你,古镇在这里等了千年!”“古镇千年,风光万里!”字字句句都述说着对西塘的痴迷和爱恋!我在想,走的时候,我会留下什么样的字迹。

   沿着西塘古色怡人的西街漫步而行,感受到了不同于文明都市的别样滋味,恍若走进一个世外桃源的梦里水乡。夜色中河水的两岸渐次亮起盏盏灯笼,轻轻点燃了西塘人家的点点温馨,仿佛暗夜里无声的浅笑,擭引住了游客四处探看的目光。轻风荡过,月色无痕,只在鼻息间轻嗅到了几丝幽悠的香气;隔水眺望,古屋旧舍那翘首探空的飞檐、雕刻精巧的花窗,在灯笼光晕的映射下忽明忽暗,透露出几分凝重的颜色,小镇愈加显得古朴而静谧了。远远望去,河边泊着两艘画船,不知道在这里停靠多久,船上灯火通明,这就是水上酒家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古色古香的画船之中,推杯换盏,举杯畅饮,悠闲地享受着美味的西塘小吃,不时地传来几声低吟浅唱,似乎在追溯那份逝去的远古的情怀。

   我在河中寻找着夜泊西塘的那一排灯笼,在水上看对岸的风景别样的美。乌篷船载着西塘的梦穿过环秀桥,回望那个美丽的环,将月色拥抱,与夜色共舞的倩影在水中随波摇摆,三五只河灯与船身插过,留下一段美好的心情。船老大把我们送到了靠近夜泊西塘的岸边,我们穿过小巷,没入夜色中去寻找那个梦里西塘。哦,这就是我梦中的西塘,一个远离尘世原生态的神往!

   西塘的晨•梦里春晓
   一夜无眠,半梦半醒中听到雄鸡报晓,便匆匆爬将起来。踏着微微晨露、浴着缕缕晨风,再次走进了古镇。西塘的美,美在淳朴的生活。早春的西塘晓市,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印象。商铺古旧的门窗次第开了,发出吱呀的响声,早起的老伯正手拿扫帚慢悠悠地扫地,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句,只不过这里是天天“缘客扫”、日日“为君开”了。磨得发光的河埠头上,勤劳的大婶正在浣洗衣裳,河边上有人在生煤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靠着一根木柱子喝着稀饭。这一切,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枕河而居的乡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平淡而朴实的生活,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劳碌奔波的人不由得生出一种由衷的羡慕来。

   晨蔼把天空打扮的白里透红,橘红的云朵伴着一缕缕的袅袅炊烟逐渐淡了开去。晨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薄雾氤氲在粉墙黛瓦之间,朦朦胧胧。昨晚还看不分明的小镇,这时候却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宽阔的河道静如白练,两岸俨然的房屋以及点缀其间的一抹竹影、几株芭蕉全都倒映在水中,一座座忽隐忽显的石桥横跨两岸把小镇连为一体,半圆形或矩形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隐隐绰绰。河多,桥自然就多。河水将古镇分割成碎片,桥又将碎片连缀起来。小小的古镇竞有几十座桥,而每一座桥就是一本古老的书。卧龙桥就是一部小说了,桥建于清代,初为木桥,雨后水急桥滑,有行人不慎落水溺死。桥边一位竹篾匠见状大为悲痛,遂投寺为僧,誓以铁链穿肩,募集修桥银两,奔走十余年修成这座全镇最高的石拱桥。而环秀桥则如一道优雅的古诗,写于明代。高高的桥身犹如一道白色的长虹卧于水上,半圆的桥孔与水中的倒影合二为一,合成一个碧玉圆环?”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 “上下影接波底月,往来人渡水中天”,走在桥上,人便融入诗情画意中了。还有因宋代福源宫道人立桥望仙而得名的望仙桥,明代建桥时有鸟飞来呈祥瑞之兆而得名的来凤桥┄┄令人禁不住赞叹:高墙深巷廊下店,家家临水处处桥。

   此时,小桥下几叶扁舟鱼贯而出,几位渔民正驾船捕鱼虾,不时传来几声吴越渔歌,却隐隐约约、时断时续。几十只游船密密匝匝地泊在岸边,其中一两只已经轻轻划破水面,向前驶来。周鼎在诗中这样描绘西塘晓市:“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此言非虚。西塘的早市已经开始,早点摊上的馄饨、米酒、小笼包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我慕名找到了环秀桥下的陆氏馄饨,美美吃上一碗馄饨两根油条,满口都是余香。心中却一直在念叨:同样的早餐,在城市里怎么就找不到这样的生活气息呢?此时才领悟到西塘官网上的那句“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西塘廊棚•梦里长卷
   吃罢早餐行走在千米廊棚,恍惚之间仿佛进入了梦里去过千百回的地方,悠长悠长,如一幅铺展开来的古色古香的长卷画。烟雨长廊,临河而建,与河岸对面的枕水人家遥相对望。沿河望去,一个个石砌的河埠头就像一架架古琴,在河的两侧次第排开,弹奏出一江清若说河埠如琴,而廊棚则如一支长长的洞箫了。为了遮风避雨挡太阳,河边的人家将门前那条小小的石板路也盖上了顶棚,一根根圆木柱支撑着向河边倾斜的屋顶,倘若有雨,雨水便会顺着斜斜的屋顶落到河里,俗称“一落水”。长长的廊棚沿着长长的河岸蜿蜒向前,成了西塘一道道独特风景。意想中的“卧听雨打廊棚之声,品赏烟雨江南之景”不时闪过,那可是戴望舒先生曾经踟蹰徘徊过的雨巷?然而昔人已去,更没有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过后,青石的街道留下跫音的余响。




   因廊宽且平实,故长廊临河一边大部分无栏杆遮拦,斜斜的棚顶挡住了整条长廊的风吹日晒,但也暗淡了半条小河的旖旎风光。倒是那些廊下河埠,任凭风吹雨打,依然闪烁着勤劳与简朴的美。西塘的河埠不但是人们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家长李短。即便是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习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省。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西塘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深巷里弄,更在于这长卷铺开般的廊棚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和灵气。西塘与其它古镇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搭建,总长近千米,有着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晒不到的好处,而且还是看戏的最佳位置。每当春节期间,薛宅“水上舞台”将会上演江南传统的一些戏曲节目,内容精彩纷呈,在长廊边隔河而观更有一番浓浓的乡味,让人留恋往返。此前一直不明白,吴越人家为何要在河边建起如此长长的廊棚,来到西塘才明白其中的典故。

   据传,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家三开间的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叫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请来木匠,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

   随着薄雾的渐渐散去,游客渐渐多了起来。鱼翁开始收拾鱼网整备回家,船头的两只鸬鹚高昂着头左顾右盼,似乎在等待行人的赞美。行走在长廊里和廊桥上的行人频频回头张望着,只见那桥上看风景的人咔嚓咔嚓不停地按动快门,而长廊里的人又在看看着桥上的这般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的这句诗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不禁赞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与珍惜,同时也感叹这梦中才有的良晨美景,终将离我越来越远。

   西塘的水•梦里美酒
   西塘的水,美在它婉约与刚柔的水性。曾经读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诗意的文字确实感动了我很久,以为是对江南秉性描写的一种极致。直到亲临西塘,身同感受之后,令我对古镇的水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喟叹,也解开了我心头一直以来的疑惑,端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西塘的风物与人情,孕育着她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一弯石桥,连接两岸人家,一道碧水,倒映无限风光。碧水蓝天的西塘,自古又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倾倒迷醉。

   西塘的水道几乎是直的,一条主要的河道贯穿西塘的南北,另一条则在西街附近和这条南北向的河道交叉成丁字形一直延伸到西边,西街就在这交叉点的西南角上。东边南北分别各有一条向东的河道与南北向的河道交叉。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水,如血脉滋养着西塘人家。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墙,木栅花窗,构成一幅幅江南水乡特有的经典画面,清润秀美,如诗如梦,此情此景,只怕是惟有在吴冠中的画中才能见着的了。也正是这几弯清清凌凌的河水,让风姿绰约的袖珍小镇,在她的滋润下肆意繁衍,生生不息。水也便成了西塘人生命里必不可少的元素。

   西塘的水滋养了小镇女子的灵性和慧性,在西塘女子的身上,天然的带着江南文化的雅韵,轻柔曼妙、婉约风情,却又返朴归真。听听那温软缠绵的吴侬软语,就不难看出西塘之水的婉约秉性了。几片随风飘零的落红,点缀在她洁净的肌肤之上,便可衬托出她无限的春光,深情含蓄、细腻温婉、迷离而带些许的忧伤。西塘的水是妩媚的,更是刚烈的,她阻挡过毒蛇,也侵蚀过乡里。传唱至今的田歌《五姑娘》,那小河流水般的节奏,悠扬悦耳,娓娓动听,简直把观众带到了青翠碧绿的水乡田野上。而传说中那五姑娘与徐阿天纯真的爱情和悲惨的遭遇,又赢得了多少观众的同情和感叹。

   西塘之水哺育了如水的古镇。西塘之美,美在水性与灵气的融合,美在刚与柔的统一。西塘的水,宛如一坛陈年的美酒,日久弥香,让人品不尽她如诗的似水流年……

   结尾•梦中永远的水乡
   又到夕阳近黄昏,最后一站到了醉园,偶尔探头一瞥,厅堂正中一幅回文的楹联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园中画醉客,客醉画中园”。西塘的魅力,岂是我辈拙劣的文字所能描绘的?古镇以她特有的文化气质、如画的风光吸引着来客、陶醉着来客,让人醉入梦乡、梦回千年,不愿醒来。

   一天一夜的寻梦,背包里装满了属于西塘的记忆,也装满了属于这里的快乐,我梦里的西塘,那个与时空交错的地方,在美丽的黄昏,我满怀着快乐和梦想离开。走过那条深巷,我只悄悄地在一个细小的角落写了四个字“风随沙走”,那是我的网名,但我心中还有一句没写:西塘,你永远是我梦中的水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