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耗羡,到底是怎么回事?

 疯癫史鉴 2019-10-2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早年吃了很多苦,非常痛恨贪官污吏。执掌天下之后,实施了很多打击贪官污吏的政策。按照明朝的规定,普通百姓有权力直接捉拿贪官污吏,并且移交给有关部门进行惩处。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明朝后期的官员极其腐败,皇帝远在深宫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彻底灭亡。

清军入关执掌天下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给官员发放的俸禄,也跟明朝的时候一样微薄。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清朝的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只有180两。而九品官员一年只有30两左右。如果只依靠朝廷发放的俸禄,官员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连照顾家一家老小都有些拮据。虽然说有的官员可以做到廉洁奉公,克制自己的贪婪,兢兢业业的在岗位上工作。但是更多的官员,却只想着升官发财,过上更好的生活。

清朝官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官员想要升职的话,除了要作出一定的功绩,还得跟各个部门打点一番,让朝廷知道自己的功劳。不然的话,只能在基层默默无闻,甚至被其他人直接顶替自己的职务。清朝初期,官员们除了普通的贪污腐败之外,一般都通过征收耗羡,来获取额外的财富。那么,清朝的耗羡,到底是怎么回事?所谓“耗羡”其实是“火耗”和“羡余”的简称,这两种敛财方式,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朝廷的默认。

其中,火耗是指碎银子在熔炼时成整块时的额外消耗。因为熔铸工艺的不断改良,朝廷进行熔炼的时候基本没有太多损耗。官员们只是以此为借口,提高征收的数量,然后从中抽取多余的部分,供自己日常花销,并且跟上级送礼打点关系。康熙皇帝曾说过:“如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称好官”。也就是说,朝廷虽然允许了火耗的存在,但却制定了相对合理的征收范围。

可惜,各地官员为了维持自己的花销,经常大规模的征收火耗。甚至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山区,官员们征收的火耗,甚至比标准的税收多了好几倍。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地方官员胡乱征收火耗,以免影响到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地位。不过从结果来看,清朝下达严令根本没有彻底执行下去,火耗乱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羡余”是指征收的粮食,在存放的时候,会出现麻雀偷吃的情况,所以需要跟老百姓征收更多粮食,其存在原理和火耗基本一样。

雍正继承大统后,为了弥补康熙年间造成的亏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彻查。同时,也采纳了官员们的建议,废除了官员们征收火耗的权力。不过,雍正并没有完全断绝官员们的财路,他另外实施了一种高薪养廉的策略,大幅度提升官员们的收入,鼓励他们奉公守法。以二品的总督为例,其正常的俸禄一年只有不到二百两,可他的养廉银加起来却能达到一万五千两,增长幅度非常大。

可惜,人的欲望无穷无尽,雍正这种高薪养廉的方式,不仅没能彻底改变清朝官员的腐败,反而养出了一大批更加猖獗的贪官污吏。他们表面上做出一副廉洁奉公的模样,可实际上贪腐得比之前更加严重。道光时期,官员们的腐败,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把皇帝当成了摇钱树。道光皇帝吃个鸡蛋,都得花很多银子,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太宗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