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记者王启慧)“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在维也纳联合国进行了“中文的乡土”演讲。 于丹教授发表“中文的乡土”演讲,深度解析汉字文化(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家中一定要养牲畜”、“把孩子当作龙一样宠,宠着宠着就宠坏了”、“家中的利刃代表着威严与秩序”……于丹通过图片,揭秘汉字图形的起源故事。 此次,于丹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汉字之美”发起人。该活动通过全球征集的方式遴选出优秀汉字创意设计作品,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传承和转化的可能性,通过设计艺术的延伸,深入挖掘汉字的美学展现和文化内涵的方法。 “汉字字形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设计美感,能够为中国文化的推广和国际交流提供创新的载体,活动有助于启发国际民众接触汉字、了解汉字、爱上中国文化”。从现场各国参与者的热情反应来看,也印证了于丹的判断。她希望,以汉字与设计的语言讲述东方之美,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和汉字创新设计的强大魅力。据了解,在此之前,活动已经多次借助联合国平台讲述汉字和中国文化。 现场正在进行“拼字游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据记者了解,“汉字之美”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青年设计师参与,收到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参赛作品近四千件。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