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赛访谈

 杏坛好歌 2019-10-23

 人物简介:雍和,上海著名摄影家,现任上海报业集团图片中心图片总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主任。

Q:您是第一次参加华赛评选,觉得整体投稿作品质量怎么样?

A:作品整体还不错,但一定会有遗憾,会遗漏一些好的作品。大家都有共识的照片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照片你只看了画面,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在第一轮投票不能看文字的情况下,是无法理解的。

对于新闻照片来说,照片和文字是不可分割的。但在第一轮评选中每张照片都认真看文字,是不太现实的。首先要画面过关,才能进入下一轮,再看文字。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会错过一些好作品。

Q:您对来自中国摄影人的作品有何评价?

A:我只能说拍中国题材的摄影师,好的作品还不够。我平时也接触一些国外的新闻摄影师、纪实摄影师,他们都认为当下的中国是纪实摄影人的宝地。因为社会在剧烈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生的事物,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比如,因为城镇化的关系,大量的东西消失,包括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起了很大变化。有些地方,特别是欧洲,一个城市的面貌可能100年不变,比如巴黎。而像上海,5年、

10年就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人的举止行为、生活方式。所以对新闻摄影来说,当下中国是最好的地方。我觉得现在还有缺憾,很多题材的照片都没有出现,或者你接触到了那个题材,但拍得不够好。比如像这次参赛的失独老人,话题好,但照片还不够好。而另外一些热点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类别的原因,很多好的题材都没有涉及到,比如网购、贫富差距的问题。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很多老百姓生活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两极分化的问题,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一类的照片。当下中国可以拍摄的好题材还是很多的,比如失独、劳教、计划生育、食品安全、污染。因为很多问题是只有在特定时期才会出现,往前30年、往后30年都没有。而像知识产权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人太重视,但我相信以后会有人关注。

Q:像您一直在记录上海,那么您当下记录的上海和几十年前有什么不同?

A:我举个例子吧。近五六年,我一直在拍摄动拆迁,但同样是拍摄这一个题材,几年前和现在在拍摄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早前一点的话,我对于物象的表面,摄影方面考虑的比较多,会注意拍摄容易出画面、有冲突、有戏剧化的场面,让照片有视觉冲击力。你在看评选时也能看出,视觉冲击力是第一步,没有好的画面,再好的内容也会被淘汰。但上升一个层次,我觉得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不是视觉冲击力,而是情感。不止是摄影,所有事情都是这样,能真正打动你的一定不是视觉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动拆迁这个题材,我会更关注这个事情给普通人,特别是底层的老百姓带来的影响。这些人到底是多了20平方,还是失去几间房?我会更关注人物的命运。

每个人每个阶段追求的东西不同,想法也会不同。像我现在可能不太会去参加一个摄影比赛,我觉得自己应该多花时间去记录,这些照片不一定参赛或发表。当然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追求过,通过这样的比赛可以接触一些摄影家,并且打通一些渠道,特别是通过比赛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年轻摄影人应该多思考,为什么人家获奖了,你没有获奖,问题出在哪里,摄影师应该多去反思和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