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时代教育的方式好还是法制的威严?

 金华303 2019-10-23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没有围墙(讲究点的用砍下来的野山枣树作篱笆把自家宅基地围起来)。我家有门洞却没有大门。村子里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更是泥泞难走。虽说当时各方面条件很差,但是,村子里从来没发生过盗窃案件。当时真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敢肯定,那时候家家户户缺吃少穿,恨不得能在路上捡个红薯呀,捡点粮食呀,捡个瓜果什么的,好填饱肚子。不怕大家笑话,有一次,我父亲从煤矿上拉煤回来(当时用架子车人拉)走半道上捡了五个小圆纱红灯笼(儿时正月十五打的灯笼),回来后让我和哥哥去邻村会上卖,一个一毛。一个妇女给了我们两毛把灯笼全拿走了,她说回家取三毛送来给我们。等了老半天,没见妇女回来。当时年龄小,没想到被骗。快到中午肚子饿了,我们就用卖灯笼的两毛钱买了十个水煎包吃完回家了。

八三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追捕二王案件。小村子里人心惶惶,有的人家开始想办法安装大门。大门用木板合成,往做好的门轴里一装就好,晚上门一关,门栓一插,睡觉踏实多了。我家依然穷,院墙是用乱七八糟的树枝、干枯的野枣树围起来的。农民有了自留地以后,生活开始好了。但是,一些游手好闲的懒汉手脚开始不干净了,村子里丢东西的事件开始抬头。到了八七年,洛阳黄河大桥(我家离洛阳黄河大桥三十多里)发生了警匪枪击事件(具体情况可查阅百度),由于当时武警战士判断失误,造成包括犯罪分子在内的十多人伤亡。一时间附近村庄村民惊慌失措。我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趁夜装的大门。也就是从那以后,村子里家家户户有了围墙,有了大门。有的干脆直接把土坯房扒掉盖了红砖房。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人人向往的“乌托邦”。并不是什么时代的教育和法制的威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家家户户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可让贼偷的东西。晚上大门敞开,家里没一件值钱东西,贼去偷西北风呀!那时候走到路上还真想捡点有用的东西,可是路上除了落叶什么也没有。不象现在,你放一个胡萝卜在路边也有人捡走不给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