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没有钢筋水泥, 为何明代城墙屹立六百年不倒? 看看砖下边是啥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0-23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们慢慢聚居在一起形成了部落,再后来形成了国家,一些打的聚居点变成了城市。国与国之间会有互相攻伐,为了保护城市,人们修建起了高大的城墙。今儿就来说说古代的城墙。

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城墙有西安城墙、平遥城墙、开封城墙、南京城墙,其中原始长度和现存长度最长的就要数南京明城墙了。南京明城墙从朱元璋建都南京开始修建,到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还有25.1公里长。那么,在那个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南京明城墙是如何屹立六百年不倒的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夯土、二是古代“混凝土”。何为夯土呢?简单的说就是把土夯实。南京明城墙中间全部是夯土,外部包裹砖石,夯土的强度甚至比砖石还要强。这种结构使得明城墙极其坚固,甚至当年日军侵华打到南京城下,都得用重炮才能轰开。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古代大户人家修房子。在结工钱的那天,将约定的工钱换为铜板,往墙缝里塞,塞进去多少,剩下的就是实际支付的工钱,因此工人们在筑墙时无不尽心尽力。试想,古代大户人家尚且如此,更遑论城墙修建时的严谨了。况且,朱元璋是古代整治贪腐的第一硬手,想来不会有谁敢在他的手下耍花活儿。如果说夯土加砖石的结构让城墙坚固性大大提高,那么接下来的古代“混凝土”,就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了。古人没发明出水泥,但他们也研发出了自己的超强粘合剂,那就是糯米砂浆。他们将糯米熬成糊糊,和上标准砂浆,就制成了超级黏合剂。研究显示,加入了糯米的石灰砂浆,比传统石灰砂浆的物理特性更稳定,机械强度更大,兼容性更强。据了解,万里长城千余年不倒,就是得益于此。

砖缝中白色物质为糯米砂浆根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糯米砂浆就已经比较成熟,明朝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对糯米砂浆的原料、配比、性能等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关于南京明城墙,明朝的祝允明写了部《野记》。其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

每段之上刻有建造者名姓,三年内损毁追责糯米城墙不光南京有,荆州也有。荆州的那段更高级,是两层糯米砂浆夹着夯土层。据考住专家研究,荆州城墙是全国糯米城墙中最坚固的。说来说去,古代城墙坚固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两点,一者有夯土糯米砂浆这样的黑科技,二者有朱元璋这样强力的监工。糯米砂浆技术南北朝就已经成熟,可从古到今留存下来的城墙遗址,也就那么几座,想来这和施工方认真与否是有很大关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