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苏州玉器

 苏州府 2019-10-23

        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的传奇人物陆子冈就是苏州人。他擅长玉雕,曾经雕过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细如发丝而不断。而他传下的子冈牌更是千金难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是当年唯一一个敢在玉器上落款的匠人。 

        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的玉器工艺达到了颠峰。这个时期,苏州人才荟萃,技术全面。苏州阊门、皋桥、黄鹂坊桥、吴趋坊、金门这一范围里,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全是玉作坊。当时的中国玉器可以说是唯苏帮玉,苏州的玉器雕琢代表了中国玉的最高水平。苏州玉雕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空灵、飘逸、精致。苏州雕琢的玉器以玉牌、炉瓶、人物、动物件等为特色,与扬州等地的工艺截然不同。苏州工做的东西细腻,追求工整完美,当时宫廷的器皿、首饰大多出自苏州玉匠之手。 

        说起来,苏帮玉雕的兴衰起落一直受着时代牵引。在皇家御用时代发展到顶峰的苏州工,民国时期逐渐衰退。印证了那句“盛世藏玉,乱世藏金”,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精美而脆弱的玉器不是最合时宜的收藏品。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玉器只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四旧”,一个是对外贸易中的工艺品。 

    专诸巷玉器特色 

        清代苏州的琢玉业,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集中在城西阊门里专诸巷及天库前吊桥一带,与著名的桃花坞毗邻。那里作坊林立,高手云集,琢玉的水沙声昼夜不停。在同行业间,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开料行、打眼行、光玉行等,形成规模生产。专诸巷玉行,人才辈出,曾向清朝廷输送了不少琢玉高手,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于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专诸巷玉雕,技艺精湛,清高宗乾隆皇帝赞不绝口:“专诸巷里工匠纷,争出新样无穷尽”;“专诸巷中多妙手,琢磨无事太璞剖。”乾隆皇帝还把画好样的玉料嘱托苏州织造官,令其在专诸巷精心雕琢。清代玉器许多传世佳作,出自苏州专诸巷玉工高手。从这些精美玉作中,我们能观察专诸巷玉器特色的梗概。 

        专诸巷玉匠多选用上等和阗佳材,清中叶后,翡翠制品亦大量生产。良玉是玉雕艺术的物质基础。专诸巷玉器,玉质晶莹润泽,娇嫩细腻,犹如小儿肌肤。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必须对玉料反复琢磨,精细抛光,不露碾琢痕迹,剔除坚硬皱涩的外皮才能达到 

       和田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900-5800年前的崧泽文化。苏州的玉石雕刻也是由来已久。从宋朝起,苏州成为了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到了明清时期,苏州玉匠琢制的玉器成为了皇宫御用玉器。如今金阊区专诸巷的周王庙就是原先的皇家玉作坊的旧址。 

        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的传奇人物陆子冈就是苏州人。他擅长玉雕,曾经雕过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细如发丝而不断。而他传下的子冈牌更是千金难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是当年唯一一个敢在玉器上落款的匠人。 
  
       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的玉器工艺达到了颠峰。这个时期,苏州人才荟萃,技术全面。苏州阊门、皋桥、黄鹂坊桥、吴趋坊、金门这一范围里,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全是玉作坊。当时的中国玉器可以说是唯苏帮玉,苏州的玉器雕琢代表了中国玉的最高水平。苏州玉雕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空灵、飘逸、精致。苏州雕琢的玉器以玉牌、炉瓶、人物、动物件等为特色,与扬州等地的工艺截然不同。苏州工做的东西细腻,追求工整完美,当时宫廷的器皿、首饰大多出自苏州玉匠之手。

编辑:毛怡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