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是个收纳盒,《道德经》是杯水,《鬼谷子》是块磨刀石

 HNYZL 2019-10-23

《易经》是个收纳盒,《道德经》是杯水,《鬼谷子》是块磨刀石

各位热爱国学的朋友们,大家好!平常我讲得最多的国学经典是三部:《易经》《道德经》和《鬼谷子》。前两天我心血来潮,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要把这三部经典比作我们熟悉的一样东西,那它们应该是什么?我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以下答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易经》,是一个收纳盒

说到《易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包罗万象。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宇宙运行规律,小到个人的一言一行,它都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这点很像我们家里用的那种收纳盒,什么都能装。当我需要什么东西,我可以去里面找,而且一定找得到。

当然《易经》这个收纳盒,不是普通的收纳盒,它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使用规则。

《易经》是个收纳盒,《道德经》是杯水,《鬼谷子》是块磨刀石

比如八卦,就是8个格子,分别装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根据这8种现象不同的性质,可以给万事万物进行分类,便于思考和研究。

同样,64卦就是64个格子,每个格子里也放着我们需要的东西,每一卦都像是一段时空的剪影,模拟天道而变化无穷,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道德经》,是一杯水

在《道德经》里,水这个形象很重要。老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居于道。”(《道德经·八章》)这讲的是自然界的水。

但说到对个人的启发,《道德经》的道,更应该是一杯水。一杯水,看似很不起眼,但试问谁能离得开呢?

老子说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后边接着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道德经·十五章》)。

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涵义,我们可以设想有一杯水,水里有很多泥沙,非常混浊,你把这杯水放在桌子上,不去管它,慢慢的,它就会变得清澈。如果这杯水本身是清水,除水之外似乎一无所有,但是不知不觉,水里面就会产生变化,出现生机。

这一杯水,不正体现了老子倡导的顺应自然、无为无不为的处世态度吗?

《易经》是个收纳盒,《道德经》是杯水,《鬼谷子》是块磨刀石

《鬼谷子》,是一块磨刀石

《鬼谷子》是一部口才书,也是一部谋略书,它其实是把道的应用方式教给我们,教我们怎么说话,怎么读懂人心,怎么判断形势。

但是,如果今天你要把《鬼谷子》的策略直接用于商战,跟别人过招,其实并不那么得心应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鬼谷子》并不是一把刀,而只是一块磨刀石。多读《鬼谷子》,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渐渐变得清晰,语言也变得条理清楚。这就像一把刀,在磨刀石上越磨越锋利,可以让你用得顺手,让你变得更强大。但是,你不能拿磨刀石去战斗。这其中的分别,大家理解了吗?

《易经》是个收纳盒,《道德经》是杯水,《鬼谷子》是块磨刀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