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滕王亭子》读记 (小河西)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时杜甫居阆中。滕王:指李世民弟李元婴。详参前篇《杜甫五律<滕王亭子>读记》。杜甫作此诗时,或已得到严武回蜀主政的消息。 滕王亭子(杜甫) 在玉台观内。王调露年中任阆州刺史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君王:有时是对诸王的尊称。《还都口号》(南朝宋-鲍照):“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指临川王刘义庆)。 台榭:《尚书-泰誓上》:“宫室台榭。”孔颖达疏:“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西京杂志》第4卷(东晋-葛洪):“楼阁台榭,转相连注,山池玩好,穷尽雕丽。” 巴山:滕王亭在阆中城北玉台山半腰,玉台山属大巴山脉。 丹梯:红色台阶;喻寻仙访道之路或仕进之路。《蜀中广记》卷25:“丹梯书院,在南龛山。因其山重叠耸秀,犹若丹梯然而名”。《游敬亭山》(齐-谢朓):“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修竹:梁园修竹。《太平御览》卷159中引《图经》云:“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梁王菟园赋》(汉-枚乘):“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岑参):“君不见梁孝王修竹园,颓墙隐辚势仍存。” 仙家犬吠:典“鸡犬升天”。《论衡-道虚》(汉-王充):“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论衡校释》:“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后人用以喻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发迹。 锦石:有美丽花纹的石头。《湘中记》(晋-罗含):“衡山有锦石,斐然成文。”《捣衣》(北魏-温子升):“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伤心:非常。《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班:通“斑”。杂色斑点或斑纹。 出牧:出任州长官。《哭吴兴柳恽》(梁-何逊):“入朝耿长剑,出牧盛层麾。”《赠宣城赵太守悦》(李白):“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滕王李元婴于高宗调露元年(679),始任隆州(阆州)刺史。 【大意】滕王亭子头枕巴山,丹梯虽高还是可以登攀。春日里黄莺在高高的竹林里啼叫,道观里有犬吠叫在白云间。清澈的江水里彩色石头非常漂亮,满眼花蕊含苞欲放花朵十分浓艳。直到如今大家还在赞扬滕王“出牧”此郡,来这里游玩的人流连忘返。 【诗意串述】本诗首联写滕王亭位置。突出其高。滕王亭高枕巴山,上亭需要攀万丈丹梯。(“尚可攀”写出作者此时心情。)次联写滕王亭所见。黄莺在修竹中啼。家犬在道观里吠。(暗用两典。“梁园修竹”使人想到集聚人才的梁孝王。“鸡犬升天”使人想到淮南王。杜甫或在说严武来了,自己或可入梁园了,可以鸡犬升天了。)三联还是滕王亭所见。江中锦石漂亮,满眼嫩蕊浓花。(心情好了,所见景色无处不美。)末联收结。人们至今还在夸滕王出牧此州,来此地游览的人无不流连忘返。(滕王在历史上口碑并不好。史书上说他“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八十多年前建亭子肯定是民脂民膏,绝非德政。但杜甫说的是“人道于今”,也即八十多年后来这里游览的人,由于滕王出牧此地,修了个亭子特别漂亮,让人流连忘返。就像今天我们说秦始皇修了长城隋炀帝修了大运河,并不涉及对秦始皇隋炀帝的总体评价。)本诗是一首快诗。杜甫得到严武再次镇蜀消息,或认为机会又来了。杜甫相信万丈丹梯虽高,但“尚可攀”。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