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唯一比肩诸葛亮的谋士,曹操都想过要托孤,郭嘉究竟有多厉害

 数字人生6688 2019-10-23

海风清新

马蹄过,烽烟几处,旌旗啸卷,群雄逐鹿。东汉末年,硝烟弥漫着九州大地,江山兴衰早已成了一场豪赌,将相王侯各主浮沉,以江山为琴兵甲为谱,于谈笑之中翻覆风云。太多绝世之人如星辰陨落般划过那个时代,仓促的经过时间,只来得及抹下一瞬璀璨。

其中,有一人青衫孤影,踏月而来。明明身子羸弱,却挟剑掠风,以他不及四十的一生在三国史上留下似昙华夜香般弥见罕忘的幽香。

赢官渡,别许都,十语论尽天下。郭嘉的一生,洒脱不绵,不妄目自大,亦不虚谦假逊,短短十几年所历风景之精彩远超太多庸人的乏长一生。

郭嘉画像

弃袁投曹

建宁三年,在颍川阳翟的一户人家,一个东汉末年,皇权衰微,阉党作乱,皇权统治分崩离析,正是风云际会之时。

男婴在父母的期盼中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郭嘉,生长在乱世的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然而,在他弱冠之年,恰逢天下将乱,各路军阀恃强自立,群雄割据,局势错综复杂。于是他隐姓埋名,隐居颍川,写诗、种菜,趁着月色拜会三两好友,十分逍遥。

就在郭嘉逍遥自在之际,汉末中原大地却因为董卓的擅权而变得混乱不堪。距离东汉京城洛阳不远的颍川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初平元年,袁绍与关东地区各路地方割据势力组成联军对抗董卓,颍川成了联军的主要基地之一,后来颍川郡太守李旻在战斗中被俘并惨遭杀害,颍川也受到了董卓疯狂的抢掠和杀戮。直到董卓强行将东汉朝廷的都城西迁至长安之后,颍川地区的形势才稍有好转。

经过这场浩劫之后,蛰伏于阳翟的郭嘉终于按捺不住一颗建功立业的雄心,毅然离开故土,加入到汉末的乱局之中。初平二年,郭嘉北上冀州,投奔到了刚刚夺取冀州地区控制权的汉末世家大族子弟、当时公认的群雄领袖——袁绍的帐下。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郭嘉发现袁绍此人尽管声名显赫,却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绝非自己可以终身效命的对象。于是他毅然离开了当时最有政治影响力的袁绍集团。

三国演义人物谱——袁绍

离开袁绍之后,郭嘉并没有急匆匆地改换门庭去投靠其他的割据势力,而是悄无声息地回到了颍川老家,默默注视着局势的变化。或许此时的他心中已经存有了一份甘为闲云野鹤、云游四方的隐逸之情。不过,汉末复杂的形势注定了“少有远量”的他不会一直被埋没。

数年之后,郭嘉心目中理想的“成霸王之业”的人就在他面前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中原霸主、曹魏帝国的创建者——曹操。经过数年的努力,曹操集团已经成为了汉末中原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割据势力。

曹操像

当时曹操的得力谋士的戏志才不幸病故,荀彧便向曹操推荐了年仅27岁的郭嘉。经过一番交谈,曹操意识到郭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一个能够辅佐自己实现大业的重要谋士,而郭嘉也把曹操看做自己的真命天子。才土择主,英主择才,从此郭嘉在兖州开始了他的谋士生活。

从以后来的历史轨迹来看,郭嘉的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袁绍最后的失败与郭嘉所指出的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性格弱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郭嘉与曹操的组合,对于曹操集团未来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算无遗策

郭嘉投靠曹操之时,正值新兴的曹操集团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曹操集团不仅已经击溃盘踞陈留多年的张邈集团从而夺取了兖州作为第一块根据地,同时通过迎接汉献帝而取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在中原地区成为了仅次于袁绍集团的第二大政治、军事集团。

当时曹操帐下谋臣似雨,猛将如云,郭嘉“后来居上”,很快成为曹操身边最信任的谋士。在曹操帐下,他如鱼得水,跟从曹操南征吕布,北伐袁绍,西战张绣,东取刘备,其才学、智谋甚至个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曹操手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

郭嘉

随着曹操集团在中原地区的迅猛发展,对中原地区原本的霸主——袁绍集团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双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决战一触即发

但就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袁绍集团无疑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曹操集团内部很多人对于这场决战感到非常忧虑,就连曹操本人也显得信心不足。

就在曹操集团上下弥漫着一股忧虑、彷徨甚至是低沉的情绪之时,郭嘉却坚定地认为:一旦与袁绍集团进行战略决战,曹操集团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为此,郭嘉还专门向曹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从政治、军事、道义、个人品行等10个方面,对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便是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虽然其中难免有些对曹操的过誉之词,但总体上非常符合这两大集团的实际情况,以一个优秀谋士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给了曹操极大的鼓舞。

建安五年,曹操排除所有质疑,坚定不移地与袁绍集团展开官渡之战。当时曹操与袁绍在中原地区已成对峙之势,这时远在江东地区的孙策集团打算趁着曹军主力北移之际对许昌展开奇袭,这让全力备战袁绍的曹操十分恐慌

危急时刻,郭嘉再一次站出来献上计策。他对曹操说,孙策刚刚兼并了江东地区,在此期间诛杀了大量当地的英雄豪杰,导致江东地区的政局非常动荡,并且孙策为人轻佻,缺乏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假如有刺客暗中埋伏进行刺杀,仅需一人就可以将他解决。

刺客

后来,事态的发展与郭嘉的预测不谋而合。孙策还没有渡过长江就被刺客谋杀,死于非命

发生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最终以曹操集团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集团的势力愈发走向衰落。在这场长达七年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战争中,郭嘉成为曹操集团的主要谋士并在战争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肃清袁绍

建安七年九月,曹操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向袁绍残余势力占据的重镇黎阳发动进攻,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苦战,终于占据黎阳,打开了通往袁绍残余势力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邺城的门户。

建安八年四月,曹军向邺城发动猛攻。镇守邺城的袁绍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殊死抵抗,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曹军伤亡很大,但将士们士气不减,很多将领提出不惜重大伤亡也要拿下邺城的建议,但郭嘉却公开表示反对

郭嘉认为:袁绍生前没有确定继承者,为争夺权势,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矛盾已经空前激烈。如今大军围攻邺城,袁谭和袁尚为了自保,不得不暂时放下分歧共同对敌。如果放缓或暂停进攻,袁谭和袁尚这兄弟俩之间的矛盾就会随之凸显出来。趁两人之间内讧再起、相互削弱之时,大军再突然发动进攻,这样就可以一举将其歼灭。

袁谭

曹操听后立即派遣大军退至西平县,作出一副即将南下进攻荆州的假象,袁谭和袁尚对此深信不疑,很快便爆发冲突。不久之后,袁谭被袁尚打败,逃至平原县,并派谋士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眼见时机已到,随即派兵佯装援助袁谭并顺势拿下邺城。后来郭嘉又随同曹操一起在南皮地区击败袁谭并平定了冀州地区。

袁绍残余势力在被击败之后,只能仓皇向边远的乌丸控制区逃窜。面对这一现象,曹操提出了北征乌丸的战略构想。乌丸地处边境,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道路曲折,无论大军移动还是粮草供应都困难重重,而且还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因此,当曹操提出北征乌丸的战略构想时,立即遭到手下大多数人的反对但郭嘉却坚定支持曹操的战略构想,他认为但乌丸地理位置偏远,如果发动奇袭,一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荆州的刘表不过是一个清谈客,不会听从刘备的话发兵进攻许昌。

刘表

郭嘉的意见更加坚定了曹操远征乌丸的决心。建安十二年三月,曹操从邺城出发,开始了北征乌丸的艰难征程,而刘表果然按兵不动。当大军到达易县之后,郭嘉又建议曹操让将士们轻装前进,加快行军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军发动进攻。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立即命令大军日夜兼程,轻装前进,秘密从卢龙塞出兵,直取乌丸单于的老巢。乌丸人果然措手不及,仓促间甚至顾不上任何战术,只能盲目进行防御,结果被曹军杀得大败,乌丸单于蹋顿及几个出名的乌丸头领均死于乱战之中,袁尚等人只得再次仓皇逃走。

北征乌丸的胜利,对于曹操集团而言意义非常重大。这次战争是曹操统一北方战争进程中的重要一战,既消灭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力量,同时又战胜了乌丸,消除了他们百年以来对于北方地区的侵扰。

身后千古

郭嘉之于曹操,犹如诸葛亮之于刘备,他竭尽全力辅佐曹操,而曹操对郭嘉亦是信任有加。他曾经对左右说:“惟奉孝为能知孤意。”可见他对郭嘉的赏识。他对郭嘉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甚至动过“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托孤念头。但是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却因郭嘉的病逝而落空。

建安十二年的北征,是曹操千秋大业的又一起点,却成了郭嘉生命的终点。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长达二百里的地段都干旱无水。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在从柳城凯旋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这个算无遗策的传奇谋士从此消失在后汉时代。郭嘉病逝后,曹操无限哀伤。直到赤壁之战失败,他还会想起已然病逝的郭嘉,认为如果郭嘉在世,自己就不会遭受如此惨痛的失败。

郭嘉死后,曹操亲自作表,说他“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过郭嘉一人而已。而且“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的追赏亦无人能及。

郭嘉

云山万里,浮生如沙,曾经扶觞凭栏,袖手策计天下的人如今也只余了史书的寥寥数语,所有的功名利禄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深掩于过去,薤露之音尤酣,那段虎啸生风的岁月却再难觅功过。

分享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