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水对水产养殖的意义1、增加水中溶氧,水中的藻类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中显著增加溶氧。 2、稳定水质,可以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3、降低残饵与鱼虾粪便的积累,水中的藻类生长可以利用这些物质。 4、减少病害菌的发生,当有益微生物和藻类占据生态位,病菌和有害藻类受到抑制。 5、直接、间接作为鱼的生物饵料(白鲢等),减少饲料投入 二、池塘中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素1、温度 不同藻类对温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过低的温度,新陈代谢比较慢,起不来,过高的温度也不利于藻类的生长。 最适合温度:25℃-40℃。 影响因素:季节。 2、光照(光线) 藻类的生长是需要阳光的:光强度强——光合作用强——藻类生长旺盛。 影响因素:地理因素(天气、季节、地点区域)、水环境因素(水的深度、浊度等)。 藻类对光强度喜好有强弱之分,不同藻类水中分层排布。 3、PH(H+/OH-) 藻类的生长需要一个合适的酸碱度才能够正常生长。 最适PH:6-8。 水体偏酸或偏碱,都会引起一些营养物质的沉淀、吸附、使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速度降低甚至停止,水体生产力低下。 另一方面水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止。 4、营养盐 N -无机氮(NH4+-N、NO3--N、NO2-N)(形成氨基酸-N、碱基-N→蛋白质、核酸。 P-磷酸盐(形成磷脂→细胞膜、核苷酸→核酸、维生素)其他元素-K、Ca、Cl、Na、S、Fe2+、Mg2+、Si、微量元素(酶的组分、细胞壁成分)。 N、P是需求量最大、主要的限制性营养盐、尤其是P。 5、氮磷比 适当的氮磷比是5-12:1,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限制了水体生产力。 6、池塘有毒物质 直接毒害:重金属(如硫酸铜)、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石灰乳、漂白粉、氯气、臭氧)。 机理:酶中毒、细胞膜穿孔。 间接毒害:有机物。 机理:滋生细菌→光线障碍、生物竞争。 7、水体中硬度和碱度 硬度:主要是指钙镁含量,总硬底小于10mg每升时,即使施了很多 肥,不论是生物肥,还是无机肥,就是肥不起来。 碱度:养殖初期的肥水养藻阶段,以提高天然生产力为主要目标,适当补充和提高碱度可以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需要,从而提高天然生产力;在养殖后期,池塘有机物较多,需要丰富的有益菌进行分解,足够量的碱度可以中和底质中多余的有机酸,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起到调节pH值和增强水质肥力的作用,进而提高辅助生产力。可以说对碱度的有效调控是实现“低产养藻,高产养菌”的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基本措施之一。 8、盐浓度 影响细胞内外水的进出: 太高 质壁分离 淡水藻不能存在于海水中; 太低 细胞胀破 海水藻不能存在于淡水中 。 |
|
来自: 沈静ri1hwhyhv1 > 《小龙虾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