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样的题目是好题目;这个题目问得很好。为什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谈大家对某类诗词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学到东西,又可以展示自己的见解,供他人评论和参考。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这类题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其次,咏雪诗词属于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歌;咏物诗歌,一般都是托物言志,即通过吟咏某种事物来体现一种人文思想。其中,所咏之'物'往往与作者的“志”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要么完全融合,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代表,要么在某一部分上具有共通性。具体而言: (1)、咏物诗歌中的“物”可以是世界中的任何东西,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中的等等;此外,这个“物”会因为时代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古代的文人都到爱花,但是在唐代,诗人多喜欢吟咏牡丹。而到了宋代,诗人多喜欢吟咏梅花。 (2)、咏物诗中的“志”具体指什么呢?即:作者的人生态度,某种美好的愿望,关于生活的某种哲理,作者的生活情趣,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品行等等。这些“志”与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生存环境”、“价值用途”等等。 (3)、咏物诗歌有那些分类? a、描摹情态类 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 章《咏柳》; b、托物言志类 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是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情感。例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清代郑板桥的《竹石》; c、咏物抒怀类 这一类咏物诗歌与托物言志类的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例如李商隐《柳》,白居易的《惜牡丹花》等; d、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讽刺。例如晚唐诗人曹邺的《官仓鼠》就是讽刺那些 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的; e、托物言理类 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宋代,这种类型的咏物诗歌最多。 再次,咏雪诗词的分类;根据咏物诗歌的分类,咏雪诗词基本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专门咏雪,对“雪”的情态进行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例如唐代骆宾王的《咏雪》、唐代韩愈的《雪》、唐代祖咏的《咏雪》,宋代词人孙道绚的《清平乐 雪》,北宋词人黄裳的《永遇乐 玩雪》,大词人苏轼的《减字木兰花 雪词》等; (2)、借吟咏雪中之物,例如梅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的,一般和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稳定的情感有关;这一类诗词尤其多,例如唐代张谓的《早梅》,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宋代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近代; (3)、借咏雪来抒发某种特定的或者暂时的情感和志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唐代罗隐的《雪》,南朝梁吴均的《咏雪》等; (4)、有记叙某件事情以抒发某种情感,其背景是发生在雪天的,例如白居易的《问六十九》;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才女薛涛的《送卢员外 》,唐代孟郊的《夷门雪赠主人》 等; (5)、借咏雪来表达一种人生哲理的;例如:清代女诗人骆绮兰的《对雪》“登楼对雪懒吟诗,闲倚栏杆有所思;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就是表达了一种岁月易老,时光易逝的人生无奈; 再次、古代咏雪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1)、在具体描写上,运用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对雪,雪中景色,雪中物象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高度概括;例如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将梅花和雪拟人化,并将它们进行对比,把梅和雪的关系写得相当透彻,写出了梅雪各有长,各有所短,十分坦率直白,生趣盎然。 (2)、在咏雪时,有动有静、有虚有实、动静相应,虚实结合;例如宋代杨万里的《雪后晚晴》“最爱东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是描写雪后静景的,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南朝梁范云的《效古诗》“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风断阴山村树,雾失交河城”是描写下雪时的动景,把大雪纷飞时的景象描摹地极有气势。 (3)、整体构思上,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咏雪或雪中之物;例如唐代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雪景或者雪中之物,而是通过“窗户明”“折竹声”来测面写雪;“窗户明”说明此时雪已经停了,俄而且雪积地很厚,外面肯定是一片雪白的世界。“折竹声”说明夜里的雪下地很大,很猛烈,把竹林里的很多竹子都给折断了。 再次、如何鉴赏咏雪诗词?(1)、注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例如雪,雪景,雪中之物等特点的把握和刻画是否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意象,它的特征几乎人尽皆知。那么,诗人在咏雪的时候,如何即写出“雪”的 特点,又能不拘泥于“雪”的特点本身,写出诗人眼中与众不同的“雪”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了。 例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其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写出了“雪”的颜色,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特点,又采用新奇而大胆的比喻,写出了雪后景色的雅致和美丽。在诗人眼中,雪后的大地没有一丝冷冽,反而像春天盛开的梨花一样,生机盎然。同时,这恰恰也显示出了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胸襟,豪放雄奇,让人印象深刻。 (2)、结合咏雪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时代特征、文学思潮等,努力揣摩诗句中作者“咏雪”是为了表达和寄托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众所周知,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兴趣爱好、文学素养、性格特点、品性高低、对事物观察的角度深浅不同,因此虽然都是“咏雪”,但对“雪”的感受是不同的,表达出的情感和志向自然也是不同的。 例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寥寥20字,就将诗人无比孤独和苦闷的心情写了出来,同时也表现诗人随处困境依然不改志向,傲视万物的独立精神世界,意境开阔,浑然天成。 (3)、分析咏雪诗词的写作技巧; 咏雪诗词的写作属于文学创作,因此欣赏咏雪诗词其实就是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如此,就需要分析作者在诗词创作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例如:修辞 ,句式,意蕴,用词,作者风格),表现手法(例如: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衬托对比、伏笔、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和构思方法等。 最后、没有所谓“最美”咏雪诗词,只有“各领风骚”;(1)“咏雪诗词”是咏物诗歌中的一个常见题材,从古至今,数量众多。要在其中评出哪首最美,很容易有失偏驳,不够公允。这就像问人们“古代四大美人中,你认为谁最美”一样,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统一的答案。只能说,从哪个角度来评判,某一首咏雪诗词的独特魅力是什么?例如: 同样都是“下雪”,李商隐笔下的“雪花”“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是轻柔舒缓,潇潇洒洒的,与李商隐的性格气质是相符合的;而岑参笔下的“雪花”“北风卷进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极具气势,瑰丽雄壮,与边塞的氛围十分契合的; 同为写雪后静态美的,唐代元稹的《南秦雪》“千峰笋石千珠玉,万树松萝万朵云”描写更加具体,通过比喻手法,把雪后银装素裹的静态美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雪后晚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则是从视觉角度,把雪后初晴,旭日升起时红白相间的景象生动地描摹了出来; 同为借“雪”抒怀,唐代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是借咏雪来表达自己对底层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而唐代白居易的《村雪夜坐》“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则是表达一种浓浓的孤独凄清之感。 (2)、此外,咏雪诗词哪首是最美的最好的,也跟欣赏者的兴趣爱好,学识修养,文化水平,性格情趣等等有关。例如:性格外向开朗的读者,自然喜欢那些境界开阔,大气昂扬的咏雪诗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性格内向敏感的读者,自然就喜欢温柔多情,情致唯美的咏雪诗词,如李商隐的《对雪二首》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