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漫话古人的坐相

 老刘tdrhg 2019-10-23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之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坐如钟”。古人对坐相颇有讲究,因为它是中华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相的:“坐以经立之容,胻(héng,足胫,指小腿)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通“恭”)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挺直了坐下,小腿不要伸得一长一短,脚掌不要着地。两眼平视,称为“经坐”;头微低,目光注视对面尊者的膝盖,叫“恭坐”;低头,目光不超出身边数尺远,则为“肃坐”;头完全低下来,甚至连手肘都下垂,则叫“卑坐”。

古代的“坐”与今天的“坐”明显不同,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墨子·非儒下》:“孔丘与其门弟子闲坐。”《礼记·曲礼上》记载:“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就是说,闲坐的时候,尽量把身体靠后一点,表示谦恭的样子;吃饭时,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座席。

“经坐”又称“危坐”,两腿并,膝着地,而后臀部贴着脚后跟,挺直腰板,目光平视。这是古人一种标准的坐姿。《汉书·王嘉传》:“使者危坐府门上。”苏轼《前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跪”与“坐”不同,两膝着地,腰和大腿伸直。《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长跪”,指挺直上身而跪,表恭敬。《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跽”就是臀部离开双足,以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这里的“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这里的“跽”表示敬意。

“箕踞”,《说文解字注》:“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这是一种最不雅的坐姿,它代表着轻视、傲慢、鄙视,甚至仇视。《史记·高祖本纪》:“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说的是郦生(食其)见刘邦,刘邦却踞坐洗脚,傲慢无礼。《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傲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写荆轲刺秦王未遂,“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表现了荆轲对秦王的蔑视。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有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据西汉韩婴所撰的《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看见妻子在家里叉开双腿坐着,觉得有失体统,要把妻子赶回娘家。

古人对坐姿固然讲究,但时间一长,非常难受。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是少数民族使用的椅子等坐具传入中原,当时人称为“胡坐”,很快为汉民族所采用,专家称之为“垂足坐”,这就是今天常见的坐姿。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