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语文丨坐有坐相,“坐跪跽踞”都是啥样?

 宝妞 2022-08-26 发布于河南

编辑说

古人常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良好的礼仪举止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古今亦然。不同的是,古人坐姿中的“礼”文化比今天更丰富多样,这点在古诗文中常有体现。

在南充开放大学教授王旗看来,古人把坐姿分为“坐、跪、跽、踞”四种,每种姿势都有相应的范式要求和特定含义。一起来看——


中国是礼仪之邦,但凡坐立行走、举手投足,都有不少讲究。就“坐”来说,古人把坐姿分为“坐、跪、跽、踞(箕踞)”等,每一种姿势都有相应的范式要求,表示着特定的含义。

01

唐朝以前的“坐”,是指把两个膝盖跪在地上而将臀部压在脚后跟和小腿上的姿势。《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墨子·非儒下》:“孔某与其门弟子闲坐。”《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不显,坐以待旦。”《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史记·项羽本纪》:“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这些句子里的“坐”,都是指其本义。
唐以后,随着与少数民族的人文交流增多,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出现了椅子和凳子,于是“坐”姿才和现在的一样。此外,“席”(用竹子制作)、“床”和“几”都可以当坐具。“床”在古代既作卧具也作坐具。
《说文解字注》是这样解释的:“床,安身之几,坐也。”《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礼记·内则》:“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些句子里,“床”都是指人就座的什物。“几”是长条形的木器,分量轻,也不高,类似于现在的茶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隐”是凭靠的意思。
根据《礼记·曲礼上》《管子·弟子职》《新书·容经》等文献的记载,坐姿有好几种。如“经坐”,神态端庄自然,肘、臂、腿、足平放两边不偏斜,眼睛平视前方,不抖动大腿(即《弟子规》所谓“勿摇髀”)或跷二郎腿。“恭坐”,头稍稍低下,以免与尊长对视。“危坐”,身体挺直,臀部轻压在脚后跟上。例如《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猎缨整理好衣襟,挺直身子,端端正正地坐着。《后汉书·郭林宗传》:“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茅容和一群同伴到树下避雨时,仍衣衫端庄、神情恭敬地坐着。

02

席地而坐时,直起腰来,使屁股不压在脚后跟和小腿上,这种坐姿就是“跪”。由于挺直了腰,身材显长了,有时又叫“长跪”。《战国策·燕策三》:“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
《战国策·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这些句子里的“跪”和“长跪”,是表示谢罪、恭敬与顺从的坐姿。

03

“跽”和“长跪”相似,是两膝着地(席)、上身挺直以随时起身的姿势。如《战国策·秦策三》:“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
《史记·项羽本纪》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刘邦的手下樊哙听闻项庄可能要在鸿门宴上加害刘邦,“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吓得“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跽”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项羽此时此刻高度警惕,意欲快速起身、拔剑自卫。

04

“踞”指的是臀部着地,两足前伸,两腿八字张开,膝盖微曲的坐姿。这种坐姿好像簸箕一样,所以又叫“箕踞”。面向他人张开双腿开裆而坐是极不雅观、极不得体的坐姿。《礼记》第一篇《曲礼》便说:“坐毋箕。”《战国策·燕策三》记述荆轲被秦王连刺八剑伤残倒地后,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踞”二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荆轲对秦王的不屑。
《史记·田叔列传》:“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甚恭,高祖箕踞骂之。”待客甚为恭敬的赵王张敖与不拘礼节的汉高祖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箕踞”一词形象地刻画了刘邦泼皮无赖的形象。《史记·游侠列传》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郭)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踞)视之。(郭)解遣人问其名姓。”那个“箕倨(踞)”着瞅郭解的人差点招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一个人独处时“踞”一“踞”本也无妨。这在古人笔下有不少记载。如《庄子·天运》:“老聃方将倨(踞)堂而应。”唐代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科头”指摘下帽子。这些句子里的“踞”或“箕踞”其实都是当事人自我放松和悠闲自适的表现,并无“不雅”“不恭”之嫌。

(秦箕踞姿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例外的是,孟子的妻子曾经因为独自在家里“踞”了一会儿而差点被孟子以有失检点、有伤风化给休掉了。故事见西汉韩婴所撰《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多亏了孟母替儿媳妇辩白,不然孟子真有可能因为妻子的“踞”而休妻。
其实,古人对“坐”姿之所以那样讲究,原因就在于坐姿代表着“礼”,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礼仪内涵。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7月20文章《坐姿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