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 | “虽然我不懂,但是我不想告诉你”

 历史探奇 2019-10-23

不懂装懂

蜀国军师诸葛亮用计气死魏国大将曹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统领大军向祁山奔来,诸葛亮派兵布好八卦阵,司马懿不懂破阵之法,却硬着头皮派张虎、戴陵攻阵,结果全部战败被俘。蜀将关兴与姜维三面夹击,司马懿大败而归。因为司马懿不懂装懂,结果误导他人,最终损人害己。这就是成语不懂装懂”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不懂装懂的人,追其根源,有很多是在幼儿时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而造成的。

这种不好的习惯,在幼儿园经常上演。课上,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有的孩子就争着抢着说“我知道!我明白!”可是让孩子发言时,他却不知所言。

还有的孩子,从不愿公开承认自己有不懂的问题。比如,在做手工的时候,老师问问孩子会了吗?很多孩子会大声说“会了”,但是还需要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为什么孩子更喜欢“不懂装懂”呢?简单来说,有2种常见的原因。

原因1:虚荣心作怪

对单纯的孩子来说,虚荣心有各种充满“童趣”的表现,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要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表扬,于是选择信口开河、夸大其词。

在承认“我不会”之前,孩子的内心其实早就经历了万般挣扎。比如,否定现实中的“真我”想象出一个万能的“假我”,从而让其他小朋友对自己刮目相看,至于真实的结果,孩子也会有诸多为自己辩解的借口。

原因2:习得性无助

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甚至经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情绪化地给孩子贴负“不行”或“笨”标签,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开始逐渐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孩子经过多次的失败、被惩罚、被打击后,会慢慢形成一种消极心理,产生深深的无助感和失尊感,从而放弃努力,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不再向老师和家长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种心理状态也让孩子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知道原因后,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不懂装懂”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好习惯呢?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谁,学会客观看待自己。

生活中,即使孩子有了进步,或者某些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现,也不能当做孩子享受特殊待遇的条件。

我们要理智地表扬,把孩子放在客观的位置上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每次的鼓励必须要有理有据,让孩子明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才获得了表扬,如果不努力就得不到这些表扬。

这样才能让孩子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自己想象的虚幻世界里,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得不到真实的夸奖。如果被拆穿的话,还会丧失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给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孩子安全感。

人们常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无声的老师,所以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连脑也需要不断更新,更何况是我们自己呢?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请教他人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好学、乐学的好品质。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都不要挖苦孩子,不要把孩子和人对比,而是要肯定孩子的求知精神,和孩子一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弄懂“不的问题”

另外,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也可以听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呀!”别人提问不丢人,只要把不会不懂的弄懂弄会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