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鱼雁 最近看到两则新闻,让我深感孩子现在“学习焦虑”愈发严重与低龄化。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应当是我们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让我们先看两则新闻: 你还在忽视孩子的“学习焦虑”吗?上个月,人民网发布了一条新闻:孩子离家出走,只因为暑假作业没写完,害怕被妈妈骂。 9月1日,福建石狮,一个小学生留下书信出走:“我去探险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们过年的时候在大伯伯家见……”读来令人哭笑不得。 人民网 后来警方在一商场找到了小男孩,他正在补暑假作业。 原来,是他的作业没写完,害怕被妈妈骂,才谎称——去探险。 所幸孩子并无大碍,安全回家。 可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现在的孩子的“学习焦虑”真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 班级的排名、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批评、作业的沉重……每一项都给这些孩子从小就背上了压力。 如果没有得到适时缓解,很有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和伤害。 别让孩子为了竞争,忘了如何去生存前段时间,一对母子分别15年终于相认,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看了视频后却颇感心酸。 2019年10月2日,在广东中山街头。 一名黑色衣服的女子拉着一名戴帽子男子的手臂,一遍遍哭喊着:“是你吗?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另一位中年女子也赶过来,几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原来,这名男子是一名辍学大学生,他自小乖巧,中学一直是学霸。考上广东的高校后,有几门专业课成绩较差。 大四时几门功课考试不及格,逐渐失去了自信,觉得“与其回家丢人,不如出去”。 于是离家出走,流浪街头,15年来,从未与家人联系。 家人早已报警,母亲更是为了找他,远离家乡,来到广州,一边打工,一边不断寻找他的下落。 无数次失望,无数的泪水伴随她在异地他乡…… 许多网友指责这位孩子太不懂事、心理素质太差,指责他不考虑家里人有多难过。 可我想我们也要看到,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理想就不敢回家,一定是因为害怕辜负了父母的期待、害怕备受指责,也认为自己如果学习不好,便等于一事无成。 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从小生活在学业的强压下,被灌输着只有学习好才能成功,只有成功才有未来。 正如《小欢喜》中宋倩说的那句:“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 但只接受成功的死磕,受伤的还不止是孩子,而是毁掉整个家庭。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说过,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事,只有这三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不要只知道如何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去和别的娃竞争,而忘了如何去生存。 在心理专家的排名中,把身体好和心理素质好放在学习能力之前。 卢伯克J说过:“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长期生活在充满焦虑的环境中,家长对工作的焦虑又传导到孩子对学习的压力上,最后的结果往往两败俱伤。 所以,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是我们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究竟该如何做?在这里教你几招。 1.想让孩子不焦虑,首先你得做一位不传递焦虑的家长听过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卡斯丁早上着急上班洗漱,将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就顺手放在了餐桌上。 儿子拿面包时,一不小心将手表碰到了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把儿子揍了一顿,并和妻子大吵一架。 卡斯丁去公司忘了拿公文包,又马上转回家。 结果家中没人,他只好打妻子的电话要钥匙。 妻子急忙往家赶,撞翻了路边一个水果摊。 这个故事最后的结果是:卡斯丁手表摔坏加上迟到了15分钟;妻子被扣了当月的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重要比赛极不顺利被淘汰。 这真是十分糟糕的一天,因为一个人的手表摔坏,就连带着另外两个人也毁了一个月的好心情。 你看,情绪的可传染性,真的比你我想象的还要强。 请你想一想,如果卡斯丁在发现手表摔坏时,不是训斥孩子,而是安慰儿子: “不要紧,拿去修修就好了。” 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心灵治疗大师许添盛说过:“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拥有‘老灵魂’:他们聪明而敏感,能够迅速察觉父母的情绪;他们能够吸收家庭能量场里的负能量,并把它转成身体的疾病。”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你最大敌人,不是家庭条件,而是情绪管理。 一个懂得管理自己情绪的人,也不会把坏情绪与焦虑感,传递给身边的人。 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吸收负能量,把家长的坏情绪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让坏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更带来焦虑的恶性循环。 2.恒河猴实验:用爱与肯定,代替吼叫与指责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曾进行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将初生的小猴和两个玩偶妈妈放在一起,一个是提供奶水的钢丝猴妈妈,一个是提供温暖的绒布猴妈妈。 恒河猴实验 刚开始,小猴一直围着钢丝猴妈妈,只是因为可以吃奶,满足自己的饥饿。 可是慢慢地,小猴越来越多地依偎在绒布猴妈妈身旁,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去找钢丝猴妈妈。 当小猴受到实验蜘蛛的威胁时,它更是极其迅速地窜到了绒布猴妈妈身上,紧紧地抓住妈妈。 你看,连恒河猴都渴望温暖的怀抱,更何况我们情感丰富的人类呢? 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如何让他成为精英,靠的并不是吼叫与指责的严苛,而是爱与关怀。 我们人这一辈子,不可能只有一种所谓的“成功”活法。 家更不是一个只提供学习动力的鞭策之处,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作为家长,不论个人贫富,都请努力让家里多些温馨多点爱,把家营造成一个让人留恋的场所,这样的孩子往往能知恩、端正、勇敢、自信。 常说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也是这个道理。 在电影《我是山姆》中,电影中的父亲山姆只有七岁智力,可女儿依旧成长得聪明、漂亮、懂事。 《我是山姆》剧照 当福利院要求收回山姆抚养权时,他努力为自己证明着他有能力抚养女儿。 在一次次打官司的过程中,对方律师一再声明智障父亲没办法发给女儿好的教育,不能给她优秀的成长条件。 可最终,爱战胜了一切。 因为父母之爱,本身就应当是纯粹的爱与关怀,当孩子感恩你的爱时,他也将被灌输感恩的力量。 这力量会推动他进步,并且是坦然而自信的前进。 这份力量,远比焦虑带来的动力要强大。 3.对孩子容错,比催促更加有利于学习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饿猫开笼取食。 把一只饿猫放到笼子里,笼子里有一个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猫踩到脚踏板,门笼就会开启,猫即可逃出笼子,并能得到笼子外的鱼。 试验开始了。刚开始,饿猫进入笼子中时,只是漫无目的地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笼子,吃到了鱼。 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在笼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笼中即能打开笼门。 实验表明,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 这个实验也叫作“试误说”,就是在告诉我们,孩子要掌握一门技能也需要反复多次的尝试与巩固,最后他才能非常熟练的掌握。 而他熟练掌握的前提,便是家长的宽容与容错,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一步登天。 有一句话说:“这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就是抓住对方的过错进行指责,而不给别人宽容和机会。” 对孩子多容错,会让孩子更清晰地反思自己的错误,而非变得焦虑不安、战战兢兢,最后往往胆小怕事,对新鲜事物不敢尝试。 4.鼓励孩子发现天赋,不为学习成功论而死磕要定规矩让他明白正义,但也要在孩子真正的热爱上,给予肯定与自由。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皓文就做了一个表率。 《银河补习班》 父亲最在意的并不是儿子马飞的成绩,所以别的孩子在家赶作业的时候,马飞在家用电脑画火箭。 马皓文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影响了马飞的一生。 在得知儿子喜欢飞机的时候,马皓文公开对抗教导主任,在考试前夕请假半个月,徒步去外地看展。 也是那时,马飞确认了真正的热爱,在学习上也有了驱动,长大也成为了一名宇航员。原来的被放弃的差生,最后,成为了那个博喻学校最优秀的孩子。 余光中在《写给未来的孩子》中写道: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想起柳传志的故事。 他不仅是联想集团的缔造者,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 他的一儿一女皆毕业于名校,在柳青的哥哥柳林46岁婚礼上,作为父亲的柳传志朗读了一封写给儿子的婚礼致辞。 在这封信里,幽默、愉悦的家庭氛围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培养孩子起步的摇篮。 正如柳传志在信中所说:只要是一个正直的人,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面对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好孩子。 这话使人振聋发聩,对于今天期盼孩子成功而无比焦虑家长们来说,值得深思。 缓解孩子的“学业焦虑”,从自己不焦虑孩子的人生开始,从这四点做起。 愿你我共勉。 作者简介:鱼雁,十点读书邀约作者,用文字让生活更有力量,欢迎关注鱼雁日记。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