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的南边,有一个号称上党南界的南宋乡,因为南宋乡辖区有一座拱券阁楼式建筑,券洞上有一块砖雕的匾额“上党南界”,字体遒劲有力。 上党南界这片广大地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前沿阵地。四周的乡村都与长平之战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本期胡哥走访的古村赵村,就是当时赵国屯兵之地,后来有少数戍卒留下来居住,形成了村落的雏形,他们以赵为姓,所以起名为赵村。 藏在路边的古民宅四合院 村庄发展到北宋时,有外地迁来的冯、秦两户人家,他们后来发展,有的经商、有的做官,最后成了村中的大户。 上党区南宋乡赵村西临207国道和太长高速,东边是新修的旅游公路,南北有山,山上植被丰富,季节性河流八谏水由西向东从村南流过,整个村庄就分布在这条狭长而平坦的河谷中。 赵村不仅是古代长平之战的前沿阵地,还是明清时期官道及商道上的重要节点。 古官道往东7公里就是著名的铁货交易中心荫城镇,往西连接太原到洛阳的古官道。 受益于此,赵村自古手工业发达,除了熟知的日用铁货产销两旺之外,酿酒、酿醋、编织等作坊较多,村民多富庶,遗存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宅四合楼院。 古商道 这些民居四合院占地面积大、用料讲究、坚固高大,呈现出潞商富有奢华的一面。 如今,这些古民宅和保存下来的庙宇建筑散布村庄各处,犹如一处处遗珍,默默记录着村庄的发展历史,见证着村庄的兴荣历程。 刚开始进入村庄,只见一条宽阔的大路将村庄分成南北两片。道路两边都是齐刷刷的民居,一栋栋矗立着,精神十足,粗看之下,楞没感受到一点古村落常见的古朴气氛。那些古民居四合院在哪里呢? 随行的村干部说,别急,你看那不是吗?顺着手指方向看去,果然,一栋标着“长治县不可移动文物”标志牌的四合楼院出现在眼前。
仔细观察,终于明白了刚才为啥疑惑——这里的民居会“隐身”。它们和近几十年盖的房屋差别并不大,都是一样的砖瓦房屋,一样的高大结实,墙面也喷涂了白灰,所以粗看之下,很容易忽略过去。 那些常见的破旧不堪的房屋,甚至是土坯房,在这里几乎没有,这里都是高大的砖瓦楼房。能和现代建筑区别的就是青灰色的屋瓦,略显土色的青砖以及房檐下的砖雕了。 这说明啥?第一说明赵村的古人们有实力。赵村目前保留下来的近40座古代院落,因为建筑质量好,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损坏;第二说明赵村人对老房子爱护有加。 赵村曾经的商铺 这些古民居基本属于赵村冯、秦、赵三大姓所有。在赵村有一句俗话:冯家官大、秦家财大、赵家霸道。 冯家祖上当官,冯家大院东西并列四座豪宅,院院相连,每院都是四进院,最后一排主房均是三层楼。 每一处房屋细节部位均有三雕装饰。现在的东西主街将冯家大院穿通了,所以,四进院的辉煌看不到了,只留下单体的院落让人想念了。 立体彩绘墀头砖雕 秦家是做买卖的,在河南、山东都开有店铺,是潞商的一员。传说,秦家从长治到洛阳,每过六十里就有自家的一间店铺,所以送货从不住旁人店。 这个故事和长治市潞州区的申家有点类似,都是证明其财力雄厚的。 秦家曾经有书房、花园、祠堂等建筑,但都不存,剩下的部分房屋倒还是保存较好。 赵家行伍出身,财力并不雄厚,所以,留下来成规模的古民居较少,现存两处古院落。 压窗石雕刻 这些留存下来的古民居除了高大结实、保存完好以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追求不遗余力,具体体现就是建筑构件雕饰精美,传统的木雕、砖雕、石雕遍及各个古民居院落。数量多、品种全、图案丰富、工艺精湛。 以压窗石和门墩石雕花为例。赵村古民居压窗石门墩石雕花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图案之丰富令人惊叹。 门墩石雕刻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满池荷花含苞待放,看到一片竹林婆娑摇曳,看到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的各种画法摆法,看到牡丹戏凤凰,看到狮子滚绣球,看到母子鹿衔灵芝,看到柿叶柿子和如意(事事如意),狮子配如意(事事如意),看到喜鹊登枝(喜上眉梢),有谷穗蕉叶插瓶(谦虚有文采),甚至还有向日葵、盆盆罐罐等,猜不出具体寓意的图案。 门墩石雕刻 这些饱含各种吉祥寓意的图案,完全不拘泥于常规构图,体现了工匠们十足的创意和想象力,图案鲜活灵动,雕工精湛,既展示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和审美,又旁证了屋主人的富有和审美情趣。 |
|
来自: 茶香飘万里 > 《山西建筑(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