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生态而美丽!郧阳这个独具特色的村子,你去过吗?

 清沁自在 2019-10-23

  这是一个峰清峦秀、溪水潺潺的世外桃源,这是一幅自然纯净、不染纤尘的山水画卷。

  走进清凉寺回族村,一个独具特色的回民新村呈现在眼前:村标门楼蔚为壮观,古朴民居白墙黛瓦,通村公路畅通无阻,休闲凉亭精致雅观,牛羊雕塑栩栩如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清凉寺回族村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源于一个“红色引擎”。近年来,清凉寺村围绕“绿色固本兴村富民”的目标,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党建强、环境美、村民富的目标,让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了模样。

  清凉寺回族村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中部,距城区9公里,是郧阳区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近年来,清凉寺回族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理念,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建设、村庄环境建设、文化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民族和睦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村寨目标,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授予“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村”荣誉称号。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近年来,清凉寺回族村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统揽,因地制宜实施清凉寺回族村环境治理工程,区、镇、村先后投入1650多万元,着实改善了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实施,投入1300万元,在石漠化区域栽植柏树3000亩。对通村公路沿线和居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和靓化,建设沼气池二个,投放垃圾桶108个、垃圾集装转运箱12个。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村民

  在我们这儿没修路之前,说实话,办事儿很难,自从修路之后,盖房子也容易了,还有外面来旅游啊,观光的,说实话,真是不错!

  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是关键。在推进清凉寺回族村民居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区、镇、村组和农户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体联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后劲得以夯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

  以前是秃子山,沙子河,山上不长草,不长树,现在我们这儿绿茵茵的山,清亮亮的水,又吃上自来水了,一眼望去清爽的很,空气也好。

村民

  我们这个面貌都改变的多,真是像一个新农村一样。

  居住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变美了,如何让老百姓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又成了村支部一班人思考的难题。

  思路清,则产业兴。盛夏时节,800多亩的板栗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颗颗饱满带刺的板栗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看着满山遍野的板栗即将成熟,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山顶板栗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牛羊满圈,地面大棚林立”的富民生态产业思路,充分发挥清凉寺回族村城边、江边、国道边和回族清真餐饮资源优势,该村先后筹措投入资金670多万元,大力发展富民特色产业,建设高标准桃园120亩,盛果期亩均产值可达7000元;50亩大棚韭菜基地生机勃勃,亩均年产值达2万元;品改板栗园800亩,3年后效益将翻番;350平方米的韭菜交易市场,已建成投入运营,为产、销双方搭建了便利的平台。

  坚持特色养殖创新发展,把山场生态植被效益、农户畜牧经济效益、村庄环境卫生扭到一起抓,高标准建设标准化牛羊集中养殖小区6个,种植牧草280亩,变以往的牛羊放养为圈养,目前全村1500头(只)牛羊基本实现了圈养目标。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回民清真餐饮产业优势,将自己圈养的牛羊肉端上餐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清凉寺回族村已发展纯正清真菜系农家乐5家,可同时接待游客400人。

  坚持便民惠民利民新举措,大力改善文化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清凉寺回族村先后投入178万元,修建了村级村卫生室,改造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健身广场、文化长廊一应俱全,太阳能路灯、“中国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牌匾随处可见,清真寺文化元素、观光厅、大理石雕塑新颖别致……配套齐全的文化设施让村民共享到了发展改革成果。

  醉美清凉寺,美在山水间,美在留得住乡愁;勤劳善良的回族人民用朴实的双手描绘出了清凉寺因生态而美丽、群众因生态而富裕的优美画卷,山在跟前,水在面前,幸福就在眼前,清凉寺回族村,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理想家园。

来源 / 郧阳网

责编 / 齐丽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