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动庄严的艺术时代 | 尚变求新的南北朝人物画

 小扣柴扉jaw0j3 2019-10-23

《中国美术报》第165期 美育

南北朝隔江对峙,战争的苦闷让宗教成为人们自我慰藉的精神寄托。彼时,宗教美术融入了丰富的表现技巧,产生了“疏体”绘画风格,水墨与丹青开始出现独立的迹象,色彩方面也出现了冷暖色调的认知,“气韵生动”成为了人物画创作的最高标准。
北朝为鲜卑所创,重武轻文之风令文艺发展相对缓慢。北朝人物画成就主要体现在石窟艺术上,题材以道释为主,风格拙实、浑厚,作品多由画奴集体创作,技艺以临摹为主,缺乏艺术创造力。北齐时,南北文化相融合,画家的地位有所提高,出现了几位著名的人物画家。其中,曹仲达将西域的色彩与中原的线条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样式——曹家样,并成为北朝人物画的典范,影响深远。此时开凿的石窟造像和壁画中的佛像样式有如下特点: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褶垂纹,夸张、刚劲的线条给人以薄衣贴体的感觉,人物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营造出一种简约、清逸之美,故而得称“曹衣出水”。

【梁】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摹本)

南朝统治相对较为安定,加之文化中心南迁,人物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彼时,名家辈出,皆以绘道释人物为能事,人物画兼有历史故事、现实人物、孝子贞女等题材,技法层面出现了创新性发展。陆探微在继承“一笔书”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笔画”,线条绵韧如锥刀、骨力刚劲,佛教人物形象清瘦俊逸、棱角分明,体现了佛的智慧和道的脱俗,人称“秀骨清像”,成为这一时期盛行一时的人物式样。张僧繇的“张家样”吸收了“凹凸”画技法,善于通过晕染表现色彩的明暗,淡化了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令人物具有立体感,效果逼真,有“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的评价。张僧繇的绘画手法简洁,如同速写,人称“疏体”。笔下人物“面短而艳”,形象丰满,为雍容艳丽的隋唐人物画风格奠定了基础。
南朝系统的绘画理论将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纳入了理性轨道。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评人物画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成为此后1500余年来中国画的最高美学准则,影响深远。其中,“气韵生动”是人物画创作的灵魂,指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此后的人物画家尤为注重通过外在的生动形象传递内在的修养和精神气质,超越了表面的描摹刻画,上升为一种探索本我的理想境界,对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外,梁元帝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首次提到了艺术家的个人修养与作品格调的关系问题,并最早发现了色彩冷暖的问题,他还对墨与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提出“破墨”的理念,对后世人物画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北朝人物画总体倾向为尚变求新,理论与实践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北朝人物画多由画工创作,风格雄奇、富丽,名迹多见于石窟、少存于壁画;南朝人物画多为画家创作,风格率真、恬静,名迹多在壁画、少在卷轴。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技法日趋成熟,中外艺术的融合催生出“疏密二体”的风格,丰富和拓展了人物画的创作手法。画面构图以位置高低区分远近,以人物大小区分主宾,人物造型多样,在处理形与神的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0年《中国美术报》征订信息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0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40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