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相册 70年 70个瞬间 1949年至2019年 编者按 虹口相册:70年70个瞬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 虹口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开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重要区域之一。1949年5月27日,随着上海解放,处于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的虹口经历战火洗礼、迎来新生,在历史长河中开启了新的征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相关部门、单位编纂《虹口相册:70年70个瞬间》一书,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撷取了虹口区70年发展历程中70个在全区乃至在全市有影响的创新做法、生动事例和重要瞬间,旨在通过具体生动的影像和文字,以小见大,以图说史,共同回顾缅怀70年来虹口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动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9月9日起,上海虹口微信公众号推出《虹口相册:70年70个瞬间》党史专栏,今天奉上第二十二期,曹钰霖与人工镫骨术。 人工镫骨手术现场 1983年,曹钰霖应邀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作短期讲学。至1993年,曹钰霖教授共为患者施行人工镫骨术1600余例,手术患者听力提高率达96%以上,传导性耳聋患者的听力重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耳鼻喉科也成为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特色科室和上海市卫生系统的领先学科。 曹钰霖教授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委员、原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并当选上海市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曹钰霖教授先后9次获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多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人事部批准暂缓离退休的高级专家。1996年4月,中华医学会授予他“桃李满天下”金质奖章。2000年3月17日曹钰霖逝世,享年76岁。 吴源泰发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 1958年,虹口区中心医院(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吴源泰主任医师发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开创负压吸引人工流产的先河。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以吸宫术取代搔刮术,能有效减轻手术痛苦和创伤出血,手术时间由原来1~2小时缩短为10分钟左右。在此基础上,吴源泰主任又创制出手抽式、脚踏式、自动控制人工流产吸引机。 吴源泰和他发明的人工流产电动吸引器 1965~1980年,他还创制负压吸引法负压瓶式、自控式和人流安全阀,极大减轻了人流及术后痛苦和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手术质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该项发明荣获国家计生委和科委授予的“工业新产品二等奖”“重大成果奖” 等三项国家级科技奖,全国科学大会授予重大贡献奖。吴源泰主任曾受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生育组组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第一、二届委员等职务。 奚九一独创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 奚九一(左)为脉管病患者诊治 198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获国家卫生部乙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993年12月8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99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成为全国脉管病医疗中心。 编辑:卓 清 资料:区党史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