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星一领奖,网友就发笑

 bbbo 2019-10-24
一个本来没啥名气的奖出名了。
#美国建筑大师奖#。
获奖者,中国女演员江一燕。

场面极度尴尬。
今年又一个明星人设翻车群嘲惨案。
咦,为什么说“又”?
因为在今年初,就有博士学霸人设的翟天临遭到网友从高考分数到论文查重的360°无死角挖坟。
大家盯死了一个破绽——
你连头都没秃知网都不知道,也好意思说是博士?

而江一燕,同样也触到了大众的同一根神经——
建筑大师奖?
你?

有意思。

你说这届明星咋那么爱跨界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前天(10月21日),一篇关于江一燕获美国建筑大师奖的新闻,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

本,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但随着通稿不断下场,娱乐大V的转发,话题不断被炒热。

Sir看了一小段,心里就产生了大大的疑惑。
什么“业内至高无上的荣誉”,什么“亲自设计”……

一个外行,一次设计,就拿了行业最高奖。
你让那些正经院校培养、天天苦逼画图的设计师情何以堪?
不查不要紧。
一查好家伙。
奖,是有这么个奖。
APM,全称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创立于2016年,一次能颁出200多个奖。
该让人怎么形容好呢?

(谁?是谁在那说野鸡的?快住嘴!)
作品,也的确是有个作品。
在AMP官网的获奖名单中,能看到一个叫“LJ VILLA”豪宅,设计团队署名中有江一燕,还是排在第一位。

但再仔细看看这栋“LJ别墅”,怎么看着眼熟?
对。
就是江一燕自己的家嘛。
在一个视频中她曾经介绍过,这栋房子装修历经6年,换了5任设计师。
从罗马尼亚、中国等前几位设计师,到最后的德国设计师,最后呈现出来的。
是江一燕和这位设计师一起的想法。


完整的视频戳它

看到这已经彻底明白了。
闹了半天,原来设计师是那个叫“Thore Garbers”的德国人,而江一燕是他的甲方。
网友表示这位甲方爸爸的需求也是过于清奇了:
原来现在的甲方爸爸不仅要不停改方案,拖设计费
还要开始代替设计师领奖了



秀优越没有错。
错在江一燕秀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她发微博晒的是房子——
“你看我的家,装修6年,国际获奖设计师作品,壕吧!”
那未尝不OK。
可她偏偏要晒的是才华——
“你看我的设计作品,创作6年,获得国际大奖,牛吧!”
对不起。
您再壕,拍一副毕加索的画,也不能说那画就是你自己画的呀。

其实,如果江一燕面对质疑找个台阶下,说自己只是提提指导意见,具体设计画图交给设计师来完成,这事儿也就过去了,毕竟哪个领导植树不是只铲镜头前第一铲土呢。
可偏偏,她不,还很刚——
“五六年的时间我专注参与一个建筑。”
“我去巴塞罗那是学习参观安东尼奥·高迪的建筑。”
“……毕竟我长得确实比较像颁奖嘉宾。”(???)

更勇气可嘉的是,她毫不惧怕拉长战线——

“建筑设计算什么,我还有去山区支教、拿摄影奖办影展呢!”
我的天。
也没人提这茬啊,您怎么就自己送人头上来了?
好,那接着来。
跨界获奖这事,对江一燕来说并不陌生。
2015年,她就捧走了《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华赛区的“华夏典藏奖”。

是不是和今天“美国建筑大奖”一样,听上去好高大上一奖。
《国家地理》啊。
获奖作品都是酱婶儿的——

好奇心驱使下。
Sir点开了BBC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随手截的图。
啊不。
江一燕的摄影作品。

Sir不得不承认,拍得很成功,大象是大象斑马是斑马的。
然后发现在新闻稿里,奖项前还有几个修饰词——
#中华赛区#、#华夏典藏奖#、#名人专区#。
啥意思?
说白了就相当于国家体育馆里踢的一场明星友谊赛呗。
同批获奖的还有李光洁和周笔畅。

专不专业咱不必纠结。
明星想跨界,奖项要曝光,那大家就互通有无一下咯,无可厚非。
摄影本是一项爱好,重在参与就好。
但通稿标题写成这样是不是就过分了——

“全能才女”?
哦。
抱歉Sir不该忽略了江一燕的这项才艺——
写作。
还是双语写作
豆瓣书友Spheniscidae分享了ta翻到江一燕《我是爬行者小江》某页的一小段:
十二月,得知我的visa(签证)是一年有效,便立即决定前往Australia(澳大利亚)。
从选择城市到book(预定)学校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各个领域的作品是够多了。
但要说江一燕真正的作品呢?
2008年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之后,Sir想不起其他。



说到底。
明星跨界是原罪吗?
例子一抓一大把。
周润发一张巩俐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照,被拍卖300多万。

体育界一位“种子选手”——梁朝伟。
去年香港举行的春季帆船比赛中获得亚军。

韩寒面前都会被比下去。
他的跨界,从作家到赛车运动员到导演。

然而,却没怎么见他们被嘲讽。
是他们跨界后,成绩有比来本专业还要突出吗?
当然不是。
关键在于——

你可以业余,但别玩弄专业。
你可以附庸风雅,但别把所有人都当成傻子。
跨界“毁”掉专业底线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除了不知知网翟博士。
今年4月21日晚,韩雪主演的音乐剧《白夜行》在宁波演出,因感冒后无法演唱,她个人演唱部分全程只用录音代替。
更让人迷惑的是,主办方和韩雪,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行业规矩的破坏,和对于消费者的不负责。
韩雪还在微博表示,“这是一次特别的演出”。

假唱还唱出自我感动了?
难道常识不是让B角顶上吗?
什么行业底线。
什么诚实创作。

比不上“全能女神”的一件华美长袍。

和江一燕的翻车一样。

为什么会招致那么多不满和鄙夷?

道理简单。

那是我们对于明星“一通百通”、畅行无阻的强大法则的拒不配合。

你的钱,买来一栋天价壕宅。

可以买来大师名作。

也可以来通稿、热搜、资源、咖位……

但。

你想买到发自内心的赞赏?

不,你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