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红灯要硬闯 2019-10-24

引子

公元前201年,陈县,韩信提着钟离眛的人头前去朝见刘邦。刘邦示意武士将韩信抓捕。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愤怒地吼道。

“有人告你谋反!”刘邦冷冷地说道。

韩信便被戴上镣铐,带回洛阳,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生怨恨与日俱增,日久,竟萌生造反之念。陈豨恰好前来辞行,韩信便和盘托出,他日陈豨若反,必在京城配合起事。

公元前196年,陈豨果然起事,韩信按照之前约定计划控制后宫,可惜被人告密。在吕后和萧何的合谋下,最后落得个身死族亡。

临斩前,韩信仰天长叹:“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韩信何出此言?纵观韩信的一生,其实大概有3次可以造反的时机。

01 垓下之役前

那时,韩信歼灭了龙且的20万楚军,天下的形势顿时变得微妙起来。韩信、刘邦、项羽皆各怀心思。

事情还得从韩信说起,韩信已经扫平北方战场,再往南走便是项羽的地盘了。这时,韩信觉得时机成熟,便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请求,要求代理齐王。可别小瞧了这点,其实,这也就是韩信的人生目标了。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韩信的这一个请求其实并不过分,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土地吗?然而,却激起了千层浪,且看各方态度如何?

1)刘邦的态度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刘邦接到信后,气得那是暴跳如雷,嘴上依然是爆粗:“我在这里受苦,日夜期盼着他早日来解救我于水火之中,他居然成日想着自立为王!”幸亏陈平和张良及时将其稳住,才没有铸成大错。而刘邦的聪明就在于此,张良他们稍作提示,便立刻心领神会。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刘邦的态度虽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但这只是缓兵之计啊!张良、陈平他们很清楚,没有韩信,单靠刘邦手下那帮汉军,想要摆平项羽,可谓是难如登天。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要稳住韩信,而且边上的彭越也在看着呢!

为何要派张良前往齐地册封韩信呢?

① 众所周知,张良就是刘邦的亲信,由他出面,那么足可以显示刘邦的诚意。

② 另外,刘邦的使者此次前去齐地,表面上是去册封,实际上是要稳住韩信,让他甘心继续为刘邦效命。

③ 而张良是汉军里出了名的智多星,几次解救刘邦于危难之中,凭啥?就凭着他能读懂人心的本领。张良虽然不精于行军打仗,但是要说服韩信还是绰绰有余,他能不知道韩信的想法?

所以,韩信最后放弃了项羽的建议,实际上张良功不可没。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2)项羽的态度

① 拦截失败

自从项羽的精锐之师龙且败在韩信的手下,项羽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也许之前魏王、赵王的倒下,他还不以为然,但是龙且的惨败,他不可能再无动于衷。

其实,项羽也挺重视韩信,要不然也不会派三分之二的军队去拦截韩信。项羽本以为龙且重创韩信后,刘邦这边就可以开始倒计时了。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韩信一出手便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

② 提出三分天下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於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此时的项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走到了悬崖边,而韩信就是那个能把他推下去的人。于是,他第一次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派使者前去游说韩信,希望韩信能和自己以及刘邦三人共享天下。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话说,如果没有这件事情,项羽从头到尾不过是个有勇无谋之辈。当然,这也许是其为形势所逼,才能采纳谋士的建议吧!事实上,项羽这个想法对于他和韩信而言的确是上策。他们都有着刘邦不可战胜的武力,如果刘邦做了皇帝,刘邦岂能容得下他们?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只可惜,韩信拒绝了这次合作。究其原因,是项羽过去对那些将领们做得太绝,韩信完全不信任他。韩信的拒绝让项羽陷入了绝望,不然,单凭四面楚歌,怎么能征服从来不曾服过输的项羽呢?怎么能一次失败,就心甘情愿地自刎呢?韩信便是项羽这一生难以逾越的障碍,有他在,项羽即便东山再起,他日照样无法战胜韩信以及他身后的刘邦。

3)韩信的决定

① 蒯通的建议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面对汉、楚两营同时抛过来的橄榄枝,韩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到底是继续效命于刘邦,还是接受项羽的请求三分天下?这时,蒯通出现了。他本来应该是韩信的福星啊!他为韩信分析天下的形势,希望韩信能接受项羽的建议。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蒯通剧照

② 韩信的拒绝

韩信却认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也是,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也不过是一匹普通马。刘邦的提拔才让他有机会大显身手,名冠诸侯。为此,他既感激刘邦起用了自己,又十分怨恨项羽埋没人才。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刘邦与韩信剧照

韩信有野心,不过仅止步于齐王,他从未想过要称帝,否则,现在就是绝佳时机。

除去齐王的封号,最让韩信动心的便是得到天下的认可和尊重。对于一个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锦袍加身、荣归故里更让人心动和满足呢?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懂韩信内心深处的想法:封王、成名。

而刘邦的册封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韩信没有理由为了曾经埋没过自己的项羽,而背叛举荐自己的刘邦,从而背负一个不忠不义之恶名。所以,无论蒯通如何劝说,韩信终究不想背叛刘邦,其实他是不想败坏自己来之不易的名声。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韩信剧照

4)分析

其实,如果韩信真的想要背叛刘邦,此时就是最好的机会。

① 北方战场皆由其平定,韩信在北面的威信更大;

② 燕王臧荼归降汉朝,也是因为忌惮韩信的武力;

③ 英布造反之时,明确表明自己只惧怕韩信;

④ 韩信如果起事,彭越也可能追随;

⑤ 韩信此刻手上的兵力与刘邦相当。

如果韩信真的决定起事,那么臧荼、英布、英布忌惮韩信的实力,有可能一起反了。因为他们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目标就是为了封王,如果韩信反了,那么跟着刘邦就会充满了不确定性,谁会愿意去做赔本的买卖呢?再加上项羽,恐怕到时四面楚歌的就是刘邦了。事实上,刘邦登基后,趁着这几个人大意之时,将他们逐个击破。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英布剧照

因此,垓下决战前,韩信如果起事,刘邦的处境将变得十分艰难。

02 封为楚王后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项羽死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夺走了韩信的兵权。说起来,这也是第三次刘邦夺走韩信的军队了。虽然前面两次刘邦是为了抵抗楚军,但是最后一次的目的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刘邦赌不起啊。韩信一战就灭了项羽,刘邦打了4年都没撼动项羽半分。假如韩信动了一点心思,那么汉朝危矣。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刘邦剧照

虽然韩信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那么还有多少兵力呢?可想而知。而且即便此时韩信想要造反,那些已经回到自己封地的诸侯王,会放着自己的好日子不过,来和他一同谋反?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韩信此时若想造反,胜算微乎其微。

03 贬为淮阴侯后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刘邦设计把韩信抓回,贬为淮阴侯,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韩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刘邦打下了江山,只不过想做一个诸侯王,刘邦都容不下,心里怨恨与日俱增。这人要是心里有了什么想法,基本是很难控制得住的。

这时,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便告诫陈豨当以自己为戒,如果他日欲起事,自己将在京城配合。

从韩信的3次机会,来浅析其抉择,为何落得狡兔死良狗亨的结局?

吕后剧照

陈豨造反后,韩信便按照约定准备控制后宫。可惜刘氏江山命不该绝,韩信造反计划被人举报到吕后那里,在萧何的策划下,韩信被引诱入宫,身死族亡。

自己手上有兵时犹豫不决,两手空空之时,还指望借助别人来造反,那不简直就是痴人做梦吗?

结语:

纵观韩信这一生,前后共出现3次造反的机会。万事俱备时,他犹豫不决,随着手上的兵力越来越少,内心的怨恨反而越来越大。当其实力和造反的想法成反比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渺茫了。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韩信临死前的那一句恰好道出了,垓下决战前才是其造反最好的时机,也是唯一有胜算的机会啊。

呜呼哀哉!惜当初,韩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一步便是三分天下,向右一步便是身死族亡。

参考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留候世家》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萧相国世家》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本文由读春秋思无忌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