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 杨必源:我写竹枝词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19-10-24

 我写竹枝词

 杨必源

  一直以来,我就不怎么喜欢古体诗词,总认为它们太刻板,枯燥而无味,甭说写了,就是看也不太愿意看。然最近在县志上翻看了一些冠以《铅山竹枝词》的诗作,感觉不错,不仅朗朗上口,诗义也明了风趣,许是年龄大了的原故,竟然爱上它,还试着写了一些。其中有一首题名为《老年学写诗》的竹枝词:“年近花甲学写诗,不觉爱上竹枝词。寻词觅句平仄韵,日也想来夜也思。”即表露了我的这一心境。

    从有关资料得知,所谓竹枝词,其实是一种诗体。它是由古代巴蜀一带的民歌演变而来,唐代以前就有,只不过唐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受其启发仿效作了《竹枝九篇》,才使之流传开来。其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最为有名了。之后的李白、白居易,以及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等等著名的诗人亦写了不少竹枝词,竹枝词逐成为文人的一种诗体。当然,要说对竹枝词发展贡献最大的应属元代诗人杨维祯了,他写了许多杭州西湖的竹枝词,编成“西湖竹枝词”后,得到广大诗人的唱和,竹枝词由此也开始冠以地名。《铅山竹枝词》,就是这众多地方竹枝词中的一个。

    相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古体诗,竹枝词要易懂好学的多,原因是它在诗的格律上有所放宽,虽也要押韵,但平仄不要求很到位。再就是它比较口语化,方言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故,这就使得稍有些文化基础的人都可以学写。由于不受严格规范的格律约束,竹枝词这种诗可以写得更为明快清新。如我写的《拉纸槽》竹枝词:“拉槽来到门石村,黛瓦青山碧水流。‘崽俚’外出打工去,装车尽是‘老倌头’。”里面就使用了我们铅山地方的俚语,将当前乡下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家里农活重事全由老年人来干的现象,非常形象化地展示给了读者,看过的人都说有些意思。还有一首《小狗恶作剧》的竹枝词:“早起忽听老李叫,好端鞋子一只掉。原来小狗叼了去,引得众人哈哈笑。”词句活泼风趣,发至网上,亦获得网友们的许多好评。

    除了易懂好学的特点外,竹枝词还长于纪事和能够针贬时弊。这些都符合我的写作意愿,于是,便有目的的写了一些这方面的竹枝词。如我近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史纸的抢救工作,通过深入了解,深知此事意义非凡,虽然艰辛,却功德无量,就用竹枝词来记录连史纸恢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像“春收条竹露山间,入夏漂塘煌锅煎。‘措手七二’始得纸,辉光妍妙寿千年。”(《咏连史纸》)短短二十八个字,将一张洁白如玉、永不退色的连史纸,从收竹条到制成成品纸需要经过繁杂的七十二道工序告诉读者,说明它多么地来自不易!像“人上县城我下乡,山花烂漫月影长。迎曦信步犬为伴,向晚枕书梦里香。”《住山村有感》“小学旧舍作纸坊,门破窗无鼠乱钻。尔等前来纸厂建,是为‘连史’重放光。”(《筹建纸坊》)等,记载下我在山里筹建纸坊的艰辛。倘若多少年后再翻看到它们,我想,那时的我一定会为今天的举动激动无比,感慨万千。

    如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竹枝词亦可以抒发自己对家乡故土和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有道是,怀旧是现代人难以割舍的一种情结。我年龄虽还不是很老,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和故乡河口从前的景象,都会时不时地在头脑里回荡,勾勒起我莫名的伤感。于是,我便用竹枝词把它们写了下来。如《古街老屋》:“老屋伫立古街边,门破墙缺风残年。天井透阳斜照壁,轻柔摇晃时光延。”如《夏夜的浮桥》:“浮桥月下清辉幽,横卧江中逆水游。最忆儿时桥上嬉,开心往事情悠悠。”诗写得不是很好,但我想人们看了都会有同感的,如能从中获得些许心灵的慰籍,于叹息声中展露出哪怕一丝丝的笑容,我的心也就满意足了。

    由于竹枝词源于民间,自古以来就被人用来揭露、鞭挞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于幽默中存讽刺,于诙谐中隐美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这方面的竹枝词我也尝试着写了一些,意在劝人行善、遵纪守法。自认为写得好的有《世象竹枝词——麻将》,一共八首,这里选其中两首。一为“麻将本无好坏分,适时玩把宜身心。倘若痴迷昼夜打,又破财来又伤身。”二是“偏僻小街无几人,也闻阵阵搓麻声。东家麻机西手洗,美好时光顷刻蒸。”诗阐述了痴迷麻将的危害,除了破财伤身外,它还浪费了大量美好宝贵的光阴,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远离麻将。

    我认为,诗,当然也包括竹枝词,她的家园应在风景如画的田园山水间,应在牧童横笛的老牛背上,应在袅袅升起的农舍炊烟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这一首首或秀美、或清丽的田园山水诗,无不使人陶醉,令人神往。恰好近期我呆在山里,面对满目的青山绿水和淳朴的农夫山民,不无感慨地写下许多抒发情感之作。写景的有:“日照浆源起彩虹,遥看天柱耸云峰。无边景致深秋里,绿树层林点点红。”(《深秋山景》)、“十里浆源图画中,峰峦叠翠绿葱茏,清风送爽甘泉冽,映日山花格外红。”(《夏日浆源》);写人的有:“老汉清泉慢煮茶,边喝边聊话桑麻。感恩政策农民富,眼笑眉开乐无涯。”(《富民好政策》)、“乡翁高寿六十八,又养鸡来又放鸭。山垅溪沟任尔走,小康路上小财发。”(《放鸭翁》)等。限于水平,这些竹枝词写得都很拙劣,但心中那种回归自然、反朴归真的愉悦心情还是跃然纸上,自我感觉还可以。

    有人说我写的竹枝词是打油诗。怎么说呢?是也不是。说它是,是它确实有打油诗的味道,词句白话顺口,不咬文嚼字,不生僻晦涩;说它不是,是它基本符合古体诗的格律,不仅押韵,也注意了平仄。当前诗歌仍在走着下坡路,古体诗更是如此,读诗、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进行改革。依我看,实行古体诗改革,大力提倡和推广竹枝词应该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和途径,因为竹枝词更加贴近生活,亲近自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我写的竹枝词大多是反映铅山的事物和风情,于是我把它们冠以《铅山竹枝词》了,有的投之报刊还得到了采用。这里,我把一年多来所写的一百余首竹枝词结集成了一个小册子,因是诗坛新人,且与山乡翠竹有着不解之缘,故名《新篁留韵》。其意实为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友参与竹枝词的创作,我们一同来高唱大唱竹枝词,歌颂铅山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歌颂铅山秀美的山川大地和人民群众芝麻开花的幸福生活。

    承蒙县诗词学会主席吕美南老师关爱,为小册子写了序言,在此向他表示真诚的感谢!

                                                                      杨必源

                                                                  二00九年十月一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