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 最早知道霜降的“霜”,还是读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于是,清冷,就是我对这个节气的印象。 事实上也是如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 晴朗的夜晚,没有云层的保温作用,地面温度骤然降到0摄氏度以下,靠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树叶、小草或泥土上,形成霜花。 “霜”的出现,是对天地人间、自然人生化作一声生命的提醒,已然来到了最后的秋天。 〔 豺乃祭兽 〕豺狼捕到小兽后,并不立即撕咬吞食,而是将猎物铺在地上,摆成一排,像祭祀一样感谢上天。古人认为,即便是凶残的猛兽,也懂得感激报答天地的养育之恩。 〔 草木黄落 〕 一叶知秋,“无边落木萧萧下”是这一候的景象。 〔 蛰虫咸俯 〕 咸是“都”的意思,蛰虫都蛰伏起来,低头不再吃东西,准备“闭关“,进入冬眠。 万物应候而荣、顺势而凋。 草木、虫蛇都开始懂得蛰伏了,我们人也要跟着调整适应,准备“猫冬”,减少户外活动,静养才能积蓄能量,人只有懂得收敛了才可以补进精。 霜降,入冬前的一个重要关闸 可以开始进补啦 民间常说“冬补不如补霜降”,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深秋过后,人的阳气不断收敛,天地之间热气悄然进入地面。以大树为例,整个夏季的枝叶繁华至寒露开始向根部收敛,叶子开始变黄,而根部阳气越来越足。 “脾为湿土,得温则运”,脾胃就不像夏天那么虚,消化能力大大增强,人的胃口会变好,所以适宜温柔地进补啦。 所以霜降是入冬前的一个重要的养生关闸,万物也正式进入到秋收冬藏的快车道啦,利用进补的机会,为入冬御寒作准备,转化成生命的精华,藏到身体的最深处。 化痰消食, 为冬令进补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于秋冬进补来说,补得进去,消化得了,是最要注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仍然要注意一个原则:化痰消食。 排骨莲藕汤是我们再常见不过的家庭汤,但是加了一点陈皮、赤小豆,健脾利湿、化痰消食的功效大大增强了噢,脾胃强健亦可为冬令进补打下牢固的基础。 🍮 ·陈皮莲藕煲排骨· 【原料】排骨350g、莲藕250g、赤小豆50g、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排骨斩断,洗净焯水;莲藕去皮切块; 2.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莲藕是这段时节,最适合秋冬养生吃的食物。 它的适应范围很广,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炒、炖汤。莲藕食疗具有养胃滋阴、益气养血、润燥养肺之功效,是秋冬进补的百搭佳品,也几乎是唯一一个寒性热性疾病都可以吃的食物噢。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 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莲藕: 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捣罨冻疮,亦可入馔。果中灵品,久食休粮。以肥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随息居饮食谱》 - 1 - 莲藕熟吃:滋阴养胃、健脾益气 莲藕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特别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表现为面色无华、体质弱弱的人。 一般用七孔莲藕煲汤,才会达到这种绵密拉丝的口感哦,在嘴里是一秒化开的绵密感才是表现出色的藕。 秋季的藕最补人,有句话说“女子不可三日无藕”,一方面养心生血, 另一方面,它又能开胃舒郁,女性容易肝郁,这应该也是我喜欢吃藕的原因吧。 -2- 莲藕生吃:五汁饮,清热除烦 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生津解渴,散瘀清热,凉血,止呕,所以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 中医里面有个很好的方子叫五汁饮,专门抢救阴液枯竭、热病伤阴的人。 我们之前在10月6号的杏林早报介绍过,五汁饮它里面配了五种药材和食材,有荸荠、藕、梨,以及鲜芦根、麦冬。 做法:生梨200克、荸荠500克、鲜藕500克、鲜苇根100克(干品减半)、鲜麦冬50克(干品减半)。 将梨去皮核,荸荠去皮,苇根洗净,麦冬切碎,莲藕去皮、节,然后用清洁纱布绞取汁液和匀。 一般情况下直接饮用,如果不喜凉者可隔水炖温服,如果苇根及麦冬是干品则宜另炖,然后放凉和服。 打成汁过后,有清热除烦、有利尿作用,特别好消化吸收,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 注:由于本药膳性质偏凉,略有滑肠的的功效,故平素脾胃虚寒容易出现腹泻的人群慎用。 -3- 咳嗽初期,不分寒热,可用梨藕汁 但在咳嗽初期,尤其还伴有感冒症状,往往很难分辨到底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这时可以试试梨藕汁哦! 做法:生梨连皮切丁,莲藕去皮切小丁打成汁。梨子多加一点口感会好一些,因为生藕是凉性的,以清热、凉血、生津、化痰为主要功能。 一杯奶白色的梨藕汁,清热解燥,喝下去喉咙就会舒服很多。 注意:莲藕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藕。 霜降,各地习俗
霜降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也是柿子的最佳食用期,此时柿子个大、皮薄、汁甜,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 家里有柿子树的,可以爬上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新鲜香甜的柿子下来吃。 清代学者王世雄都将它称之为“果中盛品”,有生津润肺、清热去燥的功效。 提醒:贫血患者、糖尿病人、患慢性胃炎的人不宜吃;普通人每天吃中等大小柿子一个即可。
在广东高明一带,霜降时节有“送芋鬼”的习俗。 人们会用瓦片或土块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放柴点燃,等到瓦片烧红后,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熟芋头或红薯,叫做“打芋煲”。 最后将瓦片或土块丢到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 风落木归山 昆虫皆闭关 在这个季节 万物都变得沉寂、平和 你会怎样迎接这样一个“补透透”的霜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