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小熊告诉您-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何而来?

 上海卡迪夫公学 2019-10-24

   如今,人人都可以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但是很多观点看似有道理,却经不起推敲。这些观点的背后是逻辑思考力的缺乏。现今社会,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接下来东方小熊告诉您逻辑思维为什么重要?


     我们通常认为逻辑维能力会直接影响数学成绩,或者理科成绩。实际上,文科类的科目,语文、历史、地理中,文字表达的流畅、地理经纬的变化、历史纪元的转换、哲学思考的严密……这一切都无不需要逻辑思维的支撑。

    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和辩证的分析、解读,对脑海中存储的信息进行筛选甄别,能够合理有逻辑地在脑海中整理出答案,并且组织好语言,归纳总结到纸面上或者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些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撑。


当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也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电影《教父》这部,里面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对事物的逻辑思考和分析,来判断和预测可能的结果和发展路径,从而快速的想到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成为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人。

我们的教育系统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如此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并没有这样一门课。传统教育方式重知识轻思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大量的知识存储到学生的脑海中。


注重知识记忆而不是思考的课堂氛围,对于擅长记忆的孩子,又特别愿意配合老师的孩子,学业初期可能更有优势。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知识其实是可以唾手可得。你可以回想一下上学时代所学的那些知识,究竟有多少是你现在还记得的,有多少是现在还用得上的呢?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如果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即便是死记硬背,其实也无法达到好的记忆效果,所有的知识就像一串串冗长的信息,我们的记忆必定负担繁重。

    怎样才能更好的记忆?最完美的记忆方法是把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码记忆。这种编码记忆的方式就是逻辑思维,它可以弥补记忆力的不足。

   所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逻辑思考力。美国物理学家兰姆说: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也就是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会真正被吸收,继而才能保证高效输出。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就好比一棵树的成长发育过程。逻辑思维就像大树的根基,知识就像书的养料。只有大树的根基坚固又深入,才能获得更充分的养料,才能源源不断的顺着根基和树干传输,最终成长得枝繁叶茂。如果根基不深,或者发生了断裂,那么养料也无法顺利到达。

知识并非不重要。只重视知识,忽视思维,才是问题之所在。

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如何培养?

如何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逻辑思考力,并且更好的帮助他们发展这种能力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认清思维发展的三阶段: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1、0-3岁 动作思维阶段

    不到三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允许孩子的动作探索

    在孩子1-2岁期间,父母都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孩子经常会故意把吃饭的勺子扔到地上,然后他会伸头观察会发生什么:勺子可能翻滚几下;会发出响声;父母可能会呵斥和生气。

   他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然后变得异常兴奋,不断的往地上扔勺子验证之前的推论。然后他的逻辑思想也在不断发展中:原来扔勺子这样的动作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呀。

    孩子通过这种探索和发现的动作,来探寻因果逻辑的奥秘。天然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探险”:打开这个开关会怎么样?这个水倒出来是什么效果?我去捏一捏妈妈的口红是怎样的触感?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孩子的逻辑思考的积累就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甚至调皮捣蛋的行为中建立起来了。他们虽然不会表达,但是已经明白这其中的联系。

  “我最好别碰热水,它会烫到我。”再到大一些开始明白“我不穿衣服,可能会打喷嚏,可能会感冒,妈妈就可能带我去医院。”这样更复杂一些的逻辑推理。

    所以,在儿童早期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我探索和发现,其实是帮协助他们发展逻辑和思考能力的第一步。

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由探索,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

    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思维方式也会从运动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就是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结果。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0-3岁的孩子更多的是模仿成人的表达方式。在我女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跟她讲话的时会注意有逻辑的表达。

    比如:“你想吃这块饼干是吗?我们先把包装纸撕开,你听有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我们把手伸进去,把饼干袋里面的饼干掏出来,然后放进嘴巴里,是不是有饼干渣掉到了地上?最后,我们吃完是不是要一起打扫一下。”

这种对话方式听起来啰嗦又细碎,但是可以很好的引导婴儿期孩子观察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逻辑。

  “首先……然后……最后……”“因为……所以……”“如果……就会……”这样的连接词,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有逻辑的表达。

    后来等她一岁多开始讲话的时候,我发现她也可以很顺畅有条理的表达。偶尔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的时候,我会再用更有逻辑的语言重复梳理一遍,问她: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这种对话的逻辑性并不只是针对0-3岁的幼儿,对于大点的孩子同样也是适用的,比如和大孩子探讨时事问题、探讨对学校某一项规章制度的看法。有逻辑的对话过程,其实就是在训练有逻辑的思考过程。

02、3-6岁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三到六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能够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开始对事物有认知能力,但是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这一阶段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依赖感官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总结其普遍特点。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各种玩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03、6岁以后才进入抽象思维阶段

孩子在经历了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积累和铺垫之后,到了6岁左右进入抽象思维阶段。

   6岁左右正是要上小学的年纪,要开始接触书面语言、数字、符号,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无形的、抽象的。很多孩子不适应小学的学习也是因为思维仍然处在形象化思维阶段,没有很好的过渡到符号化语言的抽象思维。

    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把具象的东西和抽象的符号连接起来。比如,出门我会给女儿解释各种指示牌的意义,指示左拐右拐的牌子,指示禁止通行的牌子,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拉近抽象的符号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还可以做一些数字和个数的一一对应的练习。把符号语言的数字和实际生活中的个数对应起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