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春华与秋实

 三清书屋 2019-10-24
散文:春华与秋实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春与秋,铺成大地的颜色

春华

春光融融之际,背靠石椅,触目是青山绿水,侧耳是群鸟争鸣,还有沁人的花香,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儿。春来了,生物大多走出自己的‘房子’,走到一片空旷的原野上,伸伸懒腰,轻轻地呼吸,微微地张望;一个冬日的蛰伏,万物都懒洋洋的,就连大地都染上了一层慵懒的色彩;时间在指尖不停的打着转儿,终于,在经历过一个个白昼与黑夜之后,季节开始变换,春还是到了。

其实,冬日里的散漫,不只有无聊,却也有几分滋味,一年的劳累,终于安心、自在的歇一歇,若不是为了生计,人们的生活大多就像冬日里的青蛙,闭目养神,完全入了神,活脱脱的一个悟禅者。

人们总说充实好,若是悠闲,总是不妥,其实不然,悠闲自有悠闲之美,就像混沌初始,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清寂之色,什么也没有,最简单,最真实。春风缓缓的来了,空气里,洋溢着生的气息,许多生物经过一冬的积蓄,从黑暗中走出,迸发生机;我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远处的山丘,近处的稻田,开始染上绿装,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虫子,正在小道上缓缓的爬行,细长的触须一晃一晃的,抓住空气中的水汽,美美的喝上一壶。

散文:春华与秋实

天上的鸟儿也开始多了,瓦蓝的天空是鸟儿们的舞台,它们可以在上面自由表演,不必在乎演技的好坏,也没有去评价,它们给自己表演,给大地表演;鸟儿是游走在天空的游侠,从一处到另一处,飞过去,飞回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它们在空中飞着,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没有任何约束,把天空剪成一片一片,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倩影;可以想象,若是没了鸟儿,空中只剩下云彩,天壁总是显得有些冷漠,就像一块没有播过种的田地,白白浪费了大好的空间。有时候,空中也会飘过一两架飞机,它们有着巨大的身躯,巨大的羽翼,可它们只是呆板的飞着,还夹带着吓人的噪声,有人喜欢看飞机从天空划过的身影,可我觉得,它们的演技把鸟儿差远了,身段刻板,毫无生意,还会怕飞飞翔的鸟儿,缺了自由与灵气;当天际擦过一架飞机的时候,我不必仰望,它不是空中的鸟儿。

走在田野,会越发喜欢田野,春来时,田野里一片绿色,杂草长得比庄稼快,泥鳅和鳝鱼像纽带一般游动着,黄牛拖着犁铧,老农扶着犁耙,妇人撒播着肥料,孩子逗着小狗、小猫······在山路上行走,藤蔓绊脚,稍有不慎,便会摔跤,与泥水来个亲密接触,满是尴尬;我熟悉脚下的这片土地,它是生命的源泉,任何一粒带有生命的种子撒在地上,不长出绿色的枝叶来,那就是可耻的浪费;而作为一个不与犁耙打交道,不与泥巴与肥料打交道的人,我望着这片厚实的土地,只得敬仰,只得静静的等待,等待一些新的生命从泥土中蹦出。

半山腰上,绿里染红,桃花已经盛开,醉人的花香也引来一群群蜜蜂;每当春来时,养蜂人便挑着蜂箱来到村子里,他似乎与村子很有默契,桃树倚着蜜蜂得以丰收,而养蜂人得到了优质的蜂蜜,何乐而不为;树的主人会在养蜂人走的时候,得到一瓶蜂蜜,这是养蜂人所表达的谢意,树的主人还来不及同养蜂人说声道别,养蜂人已经挑着蜂箱,哼着小曲走了,到别处去寻找果林了;现在,果树已经很少了,再也没有养蜂人来了,可养蜂人肯定还是路上,蜂箱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他或许已经忘了这个村子,但每年花开的时候,总还会有几只蜜蜂来采蜜,或许,它们还记得来回的路,或许,它们还舍不得这里的人儿,或许,只有它们还放不下那些过往的记忆。

若干年前,村子里的房子都是敞开着大门,第一时间替它的主人迎接熟人或者生人,那时候,敞开的不只是一扇门,更是一颗明亮的心,一颗信任的心;那时候,找人是极其方便的,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前,不必考虑什么,跨门进去,喊了几声,若无人应答,则转身离去,再去别处寻找;那时候,孩子们也是很顽皮的,他们从一家追打到另一家,从这家的大门冲出,再躲到那家的屋里,两家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几步脚的功夫即可,孩子们什么也不必顾忌,自然、率真的玩耍;大门敞开也是有极大的好处,若是一家遇事,只要高呼一声,众家集出动,没有拖泥带水的;后来,太多的人搬进了城里,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纵使矮房变成了小洋房,也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这一切终究还是陌生的,总还是少了一份人情,负担太多了,大家也不敢去打开房子的门,更不敢轻易的打开心里的那道门,可心里的那道门比房子的门沉重千百倍,只是,心的主人还不知道罢了。

散文:春华与秋实

春来时,春雨依旧淅沥,春风依旧醉人,与以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花儿也还是尽情的开放,只是,乡村的那扇大门,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的敞开。

这个时代的脚步有些快了,有些人无法跟上它的步伐,有些地方也跟不上它的速度,有些东西已经消失,有些东西还没有消失,人置身其中,总不免有些彷徨,可谁又能讲出这其中的缘由呢?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消失的已经消失,我们可以怀念;而那些没有消失的东西,若是美丽的,我们必须好好珍藏。

秋实

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每个地方的秋天,都有所不同,而乡村的秋,总该别有一番韵味;仰望山头,树叶开始染黄,绿中有黄,黄中有绿,就像一幅水彩画,颇具神韵;秋风掠过山峦,山野闪动着秋风吹过的暗影,左右摇摆,活似舞女婀娜的身姿,轻柔、撩人。

秋风继续吹着,天气也就慢慢的凉爽,树叶也开始有秩序地离开树枝,一片一片的,在空中飘荡着,那些原本肩并肩,身子紧挨的叶片,在风中飞舞着,等到云淡风轻,它们悄然落地,可它们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伙伴,只能任风雨的吹打,最后,化作春泥滋育山林。

散文:春华与秋实

稻子已经进仓,瑟瑟的秋风从农夫粗糙的手指间擦过,在日落昏黄之际,留下一缕金黄的彩带;偶尔也会有稻穗被农夫遗忘在黄昏里,秋天的阳光,已经无法温暖它们的心房,它们想着那些被农夫放进仓库的兄弟,它们羡慕那些在仓库安了家的兄弟,它们也想被蒸成香喷喷的白米饭,然后被摆放在餐桌上走一遭,看尽世间的繁华;可它们不知道,它们也是幸福的,它们可以让饥饿的鸟儿、田鼠饱餐一顿,虽然帮助的对象不同,但也同样使一些生命得到延续;当这些被人遗憾的稻穗沉入昏暗的泥土时,秋天就已经结束了,那时候,大地一片清寂之气,没有了鲜艳的色彩,没有迷人的香气,没有和煦的阳光,有的只是素洁的空气,大雁南飞,鸿声凄婉,看似冷酷,可这就是它们的本色,就像卸了妆的戏子,一盆清水,洗尽铅华,走在人群之中,也是一个普通人。社会的舞台总在不停的上演着不同的节目,一个人在舞台上呆久了,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渐渐的忘了生活的本质,不能做回真实的自己,当舞台落幕了,曾经的一切也就土崩瓦解了。

黑夜里,一家人坐在严实的屋子里,烤着炉火,内心分外的踏实;那些谷仓里的稻子是全家人的希望,它们才是农人心中不灭的炉火,它们是农人从春日里播种,夏季追肥、除虫,秋日里收割才得到的,一年的时光是那么的漫长,辛劳的日子是那么的多,这样的一段时光,就像秦时的明月,到了现在,依然朗照着,虽然悠长,却有着醉人的月光;农人会望着高大的仓库而憨笑着,因为只有仓库里是满满的,农人的心里才有底,才放心;我曾经看到一些农人坐在门前黯然伤神,为其原因,只道是年份不好,谷物没有好的收成;农人在门前拍打着犁耙,口中小声的念着:“开春好,夏天早;立秋好,稻子捞;”可以想象,若是没有一个好的收成,那么这一年的希望就落空了;农人的眉间只有在丰收之际才会展开。那一夜,我看到一个农人坐在院子里,小心的擦拭着自己的犁耙,就像给自己擦洗身子似的,他与它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听不清,或许,他与它们正在商量来年怎样干活,怎样才能让长长的稻穗上挂满饱满的稻子·····

回到老家,一个人躺在床上,夜深人静之际,往往会推开窗户,四周一片漆黑,没有一点光明,黑暗与寂静包裹这一片土地,我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静夜里‘砰砰的’跳动着,仿佛就像从琴键上传来的乐曲一样,一个拍子接着另一个拍子,消失在黑夜里;打开台灯,打开几本破旧的书籍,没有了书名,没有作者的名字,也没有内容简介,我只得捧着它们,细心的读着,就像在异地遇到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记录,没有快乐的记忆,也没有痛苦的回忆,使我在阅读时,充满新奇;有人说,气候影响创作,春天里的文字,是鲜活、艳丽的,夏天里的文字是浮躁的,秋天里的文字是饱满、朴实的,冬日里的文字的冷涩的;而我,更喜欢秋日里的文字,饱满而又朴实,其实,我们的文字也应该由朴实来组建,这样,我们的文字才会有韵味、嚼头,才会有深意。

散文:春华与秋实

我们生命之中,总会有几盏灯不能亮到秋日,或是源于宿命,它们的寿命止于夏末;回想那些春日里的花朵,虽然美丽迷人,却只是一个季节而已,下个季节,它们又去了哪里,不知道,去追问,不知过徒添几分悲伤罢了;我们都是在时间的道路上行走,我们的身边,走过许多快乐的人儿,也走过许多伤心的人儿,每当人我们经历人生的进行曲时,那些伤感的曲子也同时响起·····于是,一个走在秋日下的人,慢慢的懂得,那些所谓的鲜艳、繁华,再也与自己的笔调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