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尹金辉的散文《双抢》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尹金辉,1956年2出生于大冶茗山,初中毕业在家务农,其间进城做过外包工,当过生产队长。1978年3月入读黄石财贸学校,毕业供职于黄石市房产局。从小热爱阅读,然沦贱艰虞,无甚建树。退休后聊以阅读、抒写丰富和拓宽徂生。

双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非常重视,把农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当时的国策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在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活动。农村大力开展垦荒耕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坡地为梯田,强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稻子普遍都是栽种早稻和晚稻两季,农民一年四季忙忙碌碌,尤其是“双抢”(抢着早稻收割和抢着晚稻插秧)期间更是镇日镇夜,披星戴月忙个不停。每次反刍“双抢”,心头、眼底和身子都有一种说不出尽的累。  

七月中下旬的农村,弥望的是遍野的金黄色,盈盈欲坠的稻穗散发出一种诱人清香,使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田野充满成熟的沁人心脾的气息,微风吹来,金灿灿的稻穗低了头,弯了腰,漾起了此起彼伏的无限金波,摇曳多姿,显出了一种交响的情韵来。这个时候的社员们看到浮光燿金的田野,男子喜溢眉梢,女子笑面如花,都充满着盈车嘉穗的喜悦。  

一  

所谓“双抢”,一是抢着早稻收割;二是抢着晚稻插秧。二者都用“抢”字,可见时间之紧迫。要在短短的二十天内,平均每个劳动力要完成四五亩早稻的收割,稻田的犁、耙、打草滚、插秧以打谷(稻子的脱粒)和送上交公粮、余粮等等,足见任务之繁重。生产安排必须根据稻子成熟的先后、数量、人力、耕牛、农具等等作统筹周密部署,并随考虑天气多变的因素留足余地。到七月十号前后一两天,有少量的早熟稻子可以收割了,其它的稻子也随后陆续可以收割,值此“双抢”战役的帷幕已拉开。  

“不插八一秧”是当时官方的硬性规定。时间只有二十来天,这就要求早稻收割的活计必须全部提前几天完成,只有稻子腾出了稻田,才能进入后续耕作,如撒入生石灰,以促使田里禾茬和杂草沤烂,有充裕的时间对稻田进行犁、耙和打草滚等翻耕整理等等,使稻田具备插秧的条件,才能如期完成插秧。  

二  

一天的傍午,烈日吐火般,天气预报的气温是三十九度多,太阳像是发了威,发白的阳光直射大地每一个角落。在田里插秧的年轻人背被残暴无情的太阳烤炙,面受田里火烫热气熏蒸,个个汗流浃背。他们似乎都有特异功能,好像残毒的太阳,火烫的热气都无法侵入身子,仍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你追我赶,争分夺秒地插秧。他们插秧的右手一上一下,快如闪电,手带的水珠连成了线。插着,追赶着,谁都不愿意自己被关进“笼子”(意思是左右两边的都赶到了前头,自己落后而夹在中间),谁都又想把别人关进“笼子”。额头的汗水珠连下滴,都顾不上用毛巾擦一下,仍全神贯注于插秧之中。  

割稻子的妇女们,相对插秧稍为要轻松一点,但稻田的蚂蟥特别多,一不留神就爬到上脚上扯都扯不掉,须用镰刀刮才刮掉,当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割稻子时,它冷不防爬到你脚上把血吸得鼓鼓的才发现。但妇女们毫不畏惧,挥动镰刀,六七个人齐头并进。镰刀闪闪发亮,传出很有节奏的节拍式的“夫希!夫希!”的声音,每个人身后的稻茬上铺出了一长排平放整齐的稻子宛如金黄色的长龙。从割稻人的脸色,从镰刀的光芒可以看出,残暴的太阳烧炙,火烫的热气熏蒸丝毫没有影响妇女们拼博热情和冲天干劲。她们割完了这一丘又去割另一丘。  

男子扯秧,是坐着秧马凳上的活,看似轻松,其实弯腰低头,双手左右开弓,一人扯一厢,争先恐后,时间一长就出现腰酸背痛。其劳动强度不低于插秧和割稻子。它技术很强。技术没到家的人扯的秧根部不齐会导致两个严重问题:一是秧插到泥里会容易成“冤头鸡”(指秧被弯曲而造成根上部身段也入了泥)或使部分插入泥太深而影响生长,以致“返青”慢而减产;二是影响插秧者的速度。妇女扯的秧多数不整齐,就算是有扯得整齐的但速度也太慢。男同志个个技术娴熟,扯秧既整齐速度又快。劳力的这样调配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把大家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  

三  

在双抢的二十来天里,熬夜干活是常态,不熬夜干活不例外。大队支书在动员大会上说:“八一之前不分日夜”,的确如此,在我的记忆里几乎夜夜都干活。月亮光照好时候就割稻子;月亮光照不好或没有月亮时就扯秧或打谷。扯秧不要光亮可以,有时候也在田埂上放一盏马灯。即使没有灯亮,凭着经验摸黑扯没有什么影响。打谷是禾场上,周遭安装上五六个大电灯泡,照得如同白昼,这个活必须有光亮才行。它是要将稻穗均匀地铺在禾场上,由两头牛拉两个大石滚转圈在上面碾压,碾压完一遍后,用杨扠翻过面铺好再碾压一遍,使稻谷与稻草完全脱离。继而将稻草扒起来打捆码垛,稻谷仍留在禾场上让第二天太阳晒一天。晚上干完这活一般要到十一点半左右。  

一个月明星稀夜晚,月光朗照田野,全队社员有说有笑地走在去割稻子的田埂上,月光照着金黄谷子摇拽多姿,像顽皮可爱的孩子撒娇地挤着小眼,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来到一个名叫四斗丘的稻田边一字形摆开,大家挥起镰割了起来。你追我赶,齐头并进,谁也不甘落后,各人身后平放整齐的稻子好象是舒坦地躺着成群结队的孩子,顽皮可爱地挤着小眼睛。蚂蟥也凑热闹,时不时的爬到人们的脚上,时不时的传出有人拍打(拍打蚂蟥可免把脚上的皮扯掉,)声和女子尖叫声。一中年男子闻见女子尖叫时挑逗地说:“你可要注意啦,爬到你脚上的蚂蟥是公的,小心它往上爬”,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逗着闹着,你来我去,笑声不断,快乐中不知不觉的把四斗丘割完了。队长看时间还早,叫大家去把那丘小田割完再回家。  

四  

有几个中老年男子,他们很懂牛,牛也很服他们,因而犁田、耙田、打草滚的活全都交给了他们。他们知道任务紧迫,时不我待。根据耕牛的体力和耕作时间对耕牛合理使用,以保证牛在双抢期间不出“麻烦”,既合理分工又加强协作,有时你犁我耙各干各的,有时都参入犁田或耙田。犁田、耙田、打草滚的活干都干得很利索。这些活既累又技术性强,只有斫轮老手才能做好。因为这活晚上不能干,必须抓紧白天,分秒必争,稻田里驱赶牛的吆喝声此伏彼起。  

离八一还有五天的傍晚,一位老农犁完最后一丘稻田的最后一圈后,掮着犁,赶着牛,哼着楚剧,带着胜利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就意味着早稻不但收割完,稻田翻耕整理也即将完成,剩下的活是插秧、打谷、扬场了。在不影响如期完成插秧的前提下,队长安排了部分社员将禾场的谷子扬场,确保以无渣、无沙、无空瘪的好谷子在八一前上缴国家的公粮、余粮。  

“双抢”是一场紧张的战斗。社员们深知晚稻对季节的敏感性,插秧每提前一天便有利于稳产增产,每推迟一天就意味着有减产的可能。他们顶着烈日高温,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争分夺秒的干活就是为了晚稻有个好收成。  

社员们在双抢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坚忍不拔精神和为集体、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礼赞!  

[黄石文坛]尹金辉的散文《”做副业“》

[重阳节特刊]尹金辉的随笔《闲话钓鱼》

[黄石诗坛]尹金辉的诗《歌唱秋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