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冬不拉拉 2019-10-24

提示:路遥去世后,有人曾经对他和前妻林达的爱情,说过这样一句话:路途遥远,山高林密,到达不易,先离而逝。这16个字非常在理也很是耐人寻味……另外,也有人说,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和他离婚,主要是因为他身上有3坏习惯……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今天,很多朋友除了关心他的作品,还在关注着他的前妻林达以及他的女儿路远(后改名路茗茗),都想知道她们和路遥的经历以及她们现在的生存状况。现在,我们就将自己搜集和整理到的一些内容呈现给大家。

邢仪,画家,1969年延安插队。1972年西安美术学院上学。1975年回到延川文化馆做群众美术工作。1978年《体育世界》杂志社美术编辑。在陕北劳动工作前后十年走遍山山峁峁,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用手中的画笔对插队生活作了真实描绘。是路遥和林达的好友,也曾为路遥的母亲画过像,《当代》2015年第3期刊发过她的一篇文章《那个陕北青年——路遥》,对当时的一些情形有过详细的记述。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延川县大胆使用北京知青,林达被选到县委宣传部通讯组,我则到了县文化馆。路遥在县委大院与林达相识,不久路遥又开始和林达谈恋爱了”,“ 印象中初恋时的路遥对林达的指示言听计从”。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路遥的家人对林达是非常满意的,林达第一次来到路遥家,邢仪是这么记述的:“路遥大(养父)沉默寡言,满脸慈爱,蹲在灶台后拉风箱。路遥妈看着儿子和准儿媳,看着准儿媳的北京同学,喜不自禁。她在灶台前和后窑掌不停地忙乎,然后从灶下给我们传递食物……那温馨的场景至今令我回味、令我感慨。”林达的家人对于路遥的态度,邢仪也有涉及:作为侨委干部,林达的母亲比较开通,对于林达与路遥的恋爱,她无奈地说:“女儿爱上了,我有什么办法呢?”然后林达的妈妈要召见这位陕北女婿。

邢仪还说,1973年几经挫折后路遥考上了延大中文系,而林达没有参加考试,在路遥上学的几年里,她节省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资助路遥的学业。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看到所有的相关文章里,几乎是无一例外地提到这样一个事实: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多经济来源是靠林达资助的,就连路遥在学校里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达给路遥准备的。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1978年1月25日,路遥与林达经过六年时间的恋爱,终于结婚了。“他们的婚礼是县城文化圈的一件大事,轰动了上百人来送礼。”邢仪说,“路遥穿着件略显宽大的蓝布制服,新理的头发,有些土气,但精神焕发。可能是过于紧张,林达的脸色苍白,林达与路遥站在众人面前显得挺不自在,他们两人分别都向外拧着身子。”

尽管“向外拧着身子”,但婚后的林达扮演的当然是一个贤妻的角色:1979年,与林达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路茗茗后,路遥才思喷涌,1980年路遥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并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后,路遥在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时,长期离开西安到外地采风和创作,林达则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摩擦与裂痕也是在这间产生的,黛影儿《路遥之死——不幸的婚姻是人生的毒药》将路遥在这期间的表现归结为以下3点: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1.路遥昼夜颠倒的作息方式,与正常家庭生活格格不入。他的工作时间是下午到凌晨三四点,还经常为了写作深入偏远地区一呆就是大半年。这就在时间、空间甚至生理上拉开了与妻子的距离。这样的作息方式不仅让繁重的家务全部落入妻子肩头,也让自己长期吃不到一口热饭,饮食起居的异常为路遥之死埋下了祸根。

2. 路遥的工资收入不高,稿费也不高。辛苦的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而他却将每月的收入全部购买了烟草,维持一家人的开支长期只能依赖妻子一人。

3. 路遥对农村的亲戚们“爱心泛滥”,让家庭承受了不少额外的负担,林达对此颇有怨言。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这3点应该都是成立的,第1点,路遥写作起来常常是“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时十几天甚至几个月都不出门,这在他本人的一些文章里也有体现。客观地说,这不但影响到了家庭生活也拖垮了、累坏了自己的身体。第2点也是对的,路遥抽烟档次很高,他自己和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在当时挣的稿费还不够他买烟。第3点“爱心泛滥”这个说法也应该是成立的,但多少有些问题,因为本来就不富裕,又如何“爱心泛滥”?有这样一则被熟知的故事,我们不妨将他摘录过来: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将消息告诉在延安富县采访的弟弟王天乐时,电话两端的兄弟,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百感交集。接着路遥说他钱不够,说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要弟弟为他想法筹借一笔钱去北京用以领奖买书等事用,无奈之下王天乐去找时任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听了天乐的话惊呆了冯文德,他说:我的天啊!一个获茅盾文学奖的人,居然没有路费?于是,他出门去找了五千块钱给王天乐。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离开西安去北京领奖那天,王天乐从延安赶到西安火车站将怀揣的5000元钱直接送到路遥手中,对路遥说:你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人民币怎么都好说,如果你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去那里是要外汇的,我可搞不到!而路遥当时沉默了片刻,只说了一句:X他X的文学!便头也不回的进了火车站。

路遥与林达离婚的事发生在这之后,王天乐曾回忆说,1992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协议离婚的,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达,她不知提出过多少次要离婚了。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当作家可能献出生命,但当作家的夫人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无法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在这一点上我不恨林达,也不恨路遥。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王天乐把这件事看得很透,但难免不会有些伤感:他(路遥)把离婚一事的工作交给了我,实际上路遥只把这件事当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达是开通的,她不要任何东西,准备一个人到北京成家立业。因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乡也一直是她的梦想。就在准备很简单的了结这桩悲剧之时,路遥住进了医院。我知道,他这次进去肯定是出不来了……这个时候林达实际上已离开西安,到北京组合新的家庭去了……

这就是说,路遥病重至逝世前,林达并没有在他的身边。对此,有一些人感到不平,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能带有倾向性,林达当然也有着自己的苦衷。路遥病逝后,她携女儿在挽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显然,她是有话要说,但已经是不知对谁去说或者是无从说起了,抑或是没有必要说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谁想说就能说得了的。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路遥去世的当年,即1992年,林达把自己和女儿路茗茗户口迁到北京,之后,人们就很少得到林达的消息了。到是路茗茗偶然露面,2002年,她作为路遥的爱女,受邀到延安大学参加路遥雕像的揭幕仪式;2003年,她致函某出版社,称其全权处理路遥作品著作权事宜……现在,她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

我们要说的是,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尽管它后来可能变得很公众,但在写作之初,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帮助到作者本人的。就像路遥的创作在后来被变成了一种公众的阅读,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本人一定是孤立无助的,甚至连最亲的亲人也都不会帮助到他什么。今天,面对路遥的离去、面对路遥留下来的作品,人们真的无需指责和抱怨什么,包括林达当时的离开,因为写作包括让作品流传下来,应该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这正是写作残酷和孤独的一面——没有人理解你,也没有人帮到你,你就是你,你只有你自己,不可能带上别人,或者,带上别人也没什么用处,你就是一个殉道者。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这个时候,一起再来看那句“路途遥远,山高林密,到达不易,先离而逝”就很有意思了——路始终在那里,而装扮它的林并不一定始终都要伴随着它,因为路到过的地方的林并不是一定能达,而路所有的境界也不一定是林都具备的。所以,到头来,路还是路,林还是林。根本就没有必要指望路变成林或者林变成路,林站在哪里都是风景,但路只能孤独地通往远方才能成为路,才能成就自己和那些走路的人。所以,路只能感谢林曾经的伴陪,而林也只能在曾经的伴陪里更美。这就是生活,很现实,对于路遥和林达而言,似乎无关写作,但一切却分明是被写作点亮的。

路遥去世前,妻子林达为啥提出离婚?有人用16字的总结,非常在理

“来你也哭哭来平凡世界,去你也哭哭去辉煌人生。”文末,忽然想到当年路遥去世时,在悼念他的文章里曾经有过这么一副对联,而关于路遥的一切也仿佛在这里应该打住了。朋友们如果还想了解路遥和前妻林达以及女儿路远的事情,那就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相关文字“路遥 林达 路茗茗(或路远)”,然后就会看一系列的内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