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足文本解读 发展核心素养

 wlr6688 2019-10-24

新课改背景下,通过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同时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其次要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次,发挥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丰富学生对文本和世界的审美感受,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最后,实现语文教育向文化的转换,激发学生对中国及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更为丰厚的人文素养

一、由言入文,建构言语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主动发现、建构知识体系。处于核心素养概念中最基础地位的言语构建和运用,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建构学生的文字运用系统,丰富其情感、精神世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点拨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主动品味言语,体悟文字表达的丰富含义,自觉建构自己言语品读表达的知识体系,同时以言语为桥梁,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品味与涵咏,叩开作者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大门,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立足文本解读 发展核心素养

二、设置爆破点,点燃思维火花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它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由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只有识记,没有思维跃动的课堂是缺少养分的课堂。阅读课堂必须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效点拨,启发学生存疑之时于文本中寻踪觅迹,最终合理推断,获得结论。教师必须在深挖教学文本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思维特点,不失时机地设定爆破点,用针对性强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对文本的言与文、情与理的关系展开主动而深入的探索,解读文本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足文本解读 发展核心素养

三、唤醒诗性智慧,搭建审美台阶

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原始人类 “最初的智慧”,它是由已有的感知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过程,诗性智慧便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形象思维审美能力。因此,重视个性体验,激发阅读想象,唤醒学生身上质朴原始的诗性智慧,使文本解读成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更好地促进阅读审美活动的推进。阅读教学的点拨过程就是以形象感知启发学生理性认知的过程,就是以诗性智慧促动理性思考的过程。发掘多个视角解读文本,可以物度物,亦可以己度物,点拨学生与文本、作者、自己进行多角度对话,使之读有所触,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立足文本解读 发展核心素养

四、深挖矛盾点,薪传文化精神

所谓矛盾点,必须要有对立的表象,表象是容易了解的,但产生对立和冲突的原因是海面下的冰山,需要潜入水底,综合各方因素深层探索才能使之浮出水面。因此,对立和冲突既是推动求知的触点,也是推进探究的动力。

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萨皮尔的理论体系中,文化应当是“代表一个民族文明的典型模式”。高中阅读教学应当通过语言涵咏,形象审美,以激发学生对文本文化内涵的探究;而挖掘文本的矛盾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矛盾处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传承,以文本中典范的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格境界。

文/查 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