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三年级现象(2) 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0-24

关注三年级现象(2) 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在教育界,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理念: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寥寥数言,概括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变化发展。

​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的分化,是小学教育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又是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小学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别很小,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好学生。

到了三年级,学习成绩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跟不上的人多起来。与此相反,尖子学生更加明显,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一般说来,在小学三年级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到四五年级时极容易落为差生。

​孩子会出现哪些分化

关注三年级现象(2) 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看,“三年级效应”不只是学习成绩的突然变化,而且是整体心理发展都带来变化。

1、学习成绩的分化

​乐乐一二年级时成绩很好,可自从上了三年级后,她的成绩就开始下滑,回到家里老是说这个问题弄不懂,那个问题不明白,那些作业不会做,补习、加强训练都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乐乐的妈妈弄不明白:是不是孩子变笨了,不如以前聪明了呢?

​孩子上三年级后,不少家长的感受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一二年级时,孩子一般都能考90分以上,同学间没有太大差别,但三年级开始就会拉开差距。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学习成绩的分化。

​2、学习能力的分化

​小敏和小玲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小敏生性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爱自己动手做点小制作。小玲则生性文静,从不主动探究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所以小敏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搞这弄那,手停不住,有时还会闯祸。

​但小玲做完作业后就不知该干什么,只好看看电视。一二年级时,两人成绩不相上下,有时小玲还会更好一些。

​但上了三年级后,小玲就明显赶不上小敏了,尤其是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小敏学起来游刃有余,而小玲却觉得很难,无从下手。

小学一二年级时,孩子所学的知识非常简单,而且动手实践的内容也很少,所以看不出孩子学习能力方面的差距,但上了三年级后,小敏和小玲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了。我们把这些现象叫做“学习能力的分化”。

3、纪律的分化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比较听话,守纪律,但上三年级后,有的孩子就会出现令家长、老师意想不到的举动。如上课捣乱、逃课、打架、搞恶作剧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纪律分化”。

孩子出现分化的原因

关注三年级现象(2) 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出现三年级分化的现象是由客观环境变化和主观世界、孩子自我意识的变化造成的。

​首先,孩子的游戏由室内游戏阶段向室外与伙伴一起游戏过渡。这一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学习和兴趣带来冲击。

​其次,孩子在玩的时候觉得可以象大人一样指挥别人,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无法再象以前那样容易控制。如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就会沉默反对,如家长整天要孩子怎样怎样学习,孩子有时会以不认真学作为对待和报复家长的手段。

​具体来说,孩子出现分化现象可找出六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行为独立性增强

​一、二年级时,孩子心目中,教师和父母往往具有绝对权威,孩子会无条件地信赖他们。从三年级起,他们不再象一二年级时那样依附父母和老师,不愿别人打扰自己的学习,干预自己的活动。一部分孩子由于任性,加上时间观念不强,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又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故出现成绩下降。

​从孩子交往的情况看,三四年级的孩子结交范围扩大了,喜欢交朋友,但又无法正确、全面地判断他人的优缺点,所以在交朋友过程中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有的孩子会在他人不良影响下出现各种问题,出现纪律分化。

2、学习内容趋向复杂

​刚入学的孩子,看什么都比较表面、肤浅,还不知道什么叫动脑筋,怎样动脑筋。认真看书学习、做作业,并不等于动脑筋。孩子一二年级时成绩不错,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记忆、模仿的内容较多,孩子凭机械记忆,照搬照抄。也能得到好分数。

​但是从三年级开始,即使在那些要求记忆、模仿的学习内容里,也包含了大量需要孩子开动脑筋的因素,如孩子不注意这一点,还是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那么,随着要动脑筋的因素越来越多,以及学习内容的加深,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3、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小学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开始关注学习的结果。此外,他们的认识和兴趣范围日益扩大,开始对自然、社会的因果关系、计算规律产生兴趣,希望动手操作,喜欢养小动物,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阅读范围也开始扩大。由于学习的深入,他们的接受能力有了提高,但同时又出现明显差异,出现了学习分化。

​4、一些孩子思想松懈,对自己要求放松

​低年级孩子刚上学,对学校有新鲜感,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刚建立不久,大多想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而高年级的孩子面临毕业,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不敢轻易放松。

​唯独三四年级的学生,既熟悉了学校生活,又未有毕业压力,一些学生容易得过且过,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要求,落在其他同学后面,在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分化现象。

​5、家长和老师放松了要求

​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家长和老师都跟得比较紧,对孩子各方面管理较严格,但孩子上三年级后,家长和老师都可能会觉得孩子已适应了学校生活,便不象从前那样操心了,加上孩子自控能力不强,便容易出现分化现象。

​6、孩子的基础打得不扎实

​虽说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都差不多,但有的孩子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孩子基础比较薄弱。由于一二年级学习内容较简单,所以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别。

​可是上了三四年级后,基础不扎实的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吃力,成绩自然会明显下降,由此还会引发厌学、自信心下降、上进心不强、自卑等。

总之,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学习、纪律等方面会出现分化,而分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当老师、当父母的不注意,有些孩子将会在三年级开始与同学拉开差距。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关注三年级现象(2) 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呼唤家长更多的支持和参与。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这时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既没了低年级孩子的天真,也不如高年级孩子懂事,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孩子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孩子升上三年级以前及时了解、及时采取应对办法,尽可能把孩子引导到好的、积极向上的方面来。

​三年级可以说是孩子的一个转折点,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而孩子在这个时候还不太适应。被动的学习是不太需要思考的,老师直接灌输给孩子,孩子记住就行了,这个时候记忆力稍微好一点都没问题。

​三年级开始,课程的学习量变大了,也出现了需要孩子自己主动思考的地方。比如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就是孩子比较痛疼的问题。平时的功课中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唯独阅读理解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的回答都可以不一样。但孩子还是会认为一定有标准答案,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等着老师讲答案。在数学上面,难度也在加大,孩子们遇到难题也就直接放弃,等着老师来解答,还是处于一种依赖老师的情况。

​所以在家里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一步一步的去教他分析,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家长会问:我给我的孩子买了很多书,孩子基本上也都看了,但是还是不会写作文,这是怎么回事呀?有的孩子之所以看书,实际上是在做样子,其实并没有看进去,就是做给父母老师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希望受到表扬,或者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而已:我都这么努力了,但还是不会,我也没办法了。所以看书在其次,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克服畏难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