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三年级现象(4) 超前教育危害开始显现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0-24

家长总觉得孩子早早学会认字、数数、英文字母说得溜,唐诗宋词背得熟,就是万丈高楼打好了地基,然后等着孩子茁壮成长。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超前教育'到了小学三年级,恶果才会逐步显现。

1

小涛刚进入小学时,口算、拼音很熟练,写字能力也很强,整天玩得不亦乐乎,但成绩总在班里名列前茅。到了三年级,家长突然发现,小涛从一二年级的优秀生变成成绩'滑坡生',学习信心逐渐丧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其实,许多家长都有同样的疑惑。

一些孩子在幼儿阶段接受超前教育,导致一、二年级时对课程没有兴趣,产生厌学或应付的心态。家长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一上台阶,于是就暴露出孩子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家长不注意发现并解决孩子遇到的学习困难,孩子就会出现'大滑坡'现象。这就是常让家长和老师担心的'三年级现象'。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就开始学习口算、拼音、识字等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的内容,有的幼儿园从入园开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学习拼音和加减法。

其实,这些学习量对于一个零基础的孩子而言,小学后只需要一个多月至三个月的正常教学就可以掌握。于是,孩子在幼儿园最需要培养的生活习惯、游戏交流、道德培养、思维探索等养成教育被超前教育所抢夺,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童真和快乐。

我们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规范的幼儿园。因为这些幼儿园保育过程更为规范,更配合孩子的发展需要,更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的锻炼,让孩子们从玩乐中接触生活,并提高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

 2

小学是大众化的教育,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孩子提前学了相关知识,就给你的孩子吃偏饭,也不会因为你的孩子懂的多就让你的孩子向前奔跑。教师必须完成一二年级的正常教育教学任务。

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基本都是靠记忆力背诵,经过超前教育的孩子都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日常学习。 这就会给家长和孩子造成一个假象,小学学习不是很难,很容易导致家长和孩子出现学习松懈和管教缺失问题。

经过超前教育的孩子注意力也没有零起点的孩子高。小学之前拼音、识字、100以内的加减法就都学会了,一二年级的作业他们三下五除二就划完了。所以容易养成了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毛病。

另外,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孩子,接收到的是死记硬背这种消极的脑力劳动,因此,'超前教育'打下的基础往往是'坏基础', 在一二年级相对简单的学习中或许能有些优势,但重复机械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逐步失去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很容易在后期学习上不用功,起反作用。

在一、二年级时,规范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比超前教育的孩子在口算、拼音、识字基础等方面相对落后,但学习的过程要比超前教育的孩子来得充实,每天都会有一些进步,追赶的过程有超越,想学习的动力也会更足。

到了三年级,所有的孩子都有了知识基础,大家聚集在同一个起点重新出发,这时候,规范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往往会后发制人,超越其他的孩子。

孩子识字早、识字多,口算速度快并不能表示孩子聪明程度。教育是长跑赛,羸在起跑线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这种美好的愿望尤如肥皂泡,随时都有可能被残酷的现实戳破。

幼儿园到一二年级教育重点不是学习知识,而是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养成的坏毛病,以后要用很多年去克服。

3

超前教育不可取,但早期教育很有必要。为了让孩子不要走入'三年级魔咒',我们强烈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养成教育。

早期教育从时间上讲,是指对0-6岁,也就是上小学以前的孩子的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教育。以下几项能力的培养更值得家长重视。

1、生活习惯

中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大师认为,真正的幼儿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应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可以依据孩子年龄采用相应的方法培养好习惯,例如1岁前培养孩子的规律作息,1-3岁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研究证明,规律作息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非常强。

2、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在孩子记忆、情绪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作用。引导孩子发展语言能力,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讲绘本,既可以培养孩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还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词汇量;

二是引导孩子多表达自我,孩子需要什么,有什么想法,都鼓励他自己表达出来,而不是家长代劳。

3、运动发育

运动能力的发展,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运动分为精细动作和大运动:

精细动作:折纸、绘画、橡皮泥、剪纸、积木等游戏,不但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极大的促进孩子的手眼脑协调能力。

大运动:球类、游泳、爬山、骑车等大运动都非常有益,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长高,还可以锻炼体能。大运动发展良好的孩子,自信心和抗挫能力也更强。

4、社会和情绪能力发展

如果不能用恰当的方法表达情绪,一定会影响社会交往,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锻炼社交技能,在孩子三岁前给足安全感,更要注重培养孩子面对不同情绪时的正确表达。这些教育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及能力基础,一旦错过很难补偿。

因此,对于学龄前孩子,家长的关注重点不应该在知识的储备上,而是应该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潜移默化掌握学习的能力。

至于孩子该在幼儿园学会什么?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的一段话作为答复:

'我人生最主要的东西都是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以,让孩子们的童年在大自然里奔跑,在大海里跳跃,在沙坑里翻爬,在草地上滚打。

家长要做的只是寓教于乐,在孩子开心玩的过程中抓住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机。给孩子多讲几个故事,远比送孩子去补习班背诵古诗重要得多;陪孩子到户外数数树上的小鸟,远比强迫孩子死记硬背100以内的数字强。

 4

如果你对孩子实施了辛苦的'超前教育',我们建议家长朋友迅速调整思路,把精神迅速从学习成绩转换到'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上来。

一要抓学习态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最重要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学习态度端正的人,往往学什么都能学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牢。

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是认真努力的还是敷衍应付的。在上学初始就树立的学习态度,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孩子随便学学就会,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

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少,学起来比较简单。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课余时间用在兴趣培养、发展智力、课外阅读上。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绝不能随便学学。

二要抓学习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差距已经悄悄拉开了。

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此时盯紧一些,把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好,以后会越来越轻松。如果家长此时稍有偷懒,将来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

所以此时家长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

三要抓问题解决

很多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原因大致是做事情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目马马虎虎......随着年级的增长,课本难度、作业量也会不断加深,如果孩子在完成作业上还拖拖拉拉,作业写到半夜,就会影响他的睡眠,从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下课也不会好好复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哪来的好成绩。

因此,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随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正养成的坏习惯。不能把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也不能把小毛病变成坏习惯。

总之, '三年级现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长能够及时改正教育方式,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模式,并且常常陪伴孩子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