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创新性研究: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昵称37581541 2019-10-24

塔西地区塔里木盆地西缘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具有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特征,是我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

本书(《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方维萱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0)在深入解剖研究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床、乌拉根式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和主控因素基础上,从深部地质作用(辉绿岩-辉绿辉长岩侵位事件) 和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造山带-前陆盆地与冲断褶皱带耦合与转换角度入手,研究还原性盆地流体、盆地热卤水(含钾膏岩系) 和中新生代深源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岩成矿关系,探索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的区域构造-成矿演化规律。研发塔西中高山区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的勘查评价与找矿预测技术集成体系,开展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远景区、找矿预测和勘查靶位圈定,总结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找矿预测示范研究。

区内砂砾岩型铜矿床与砂砾岩型铅锌矿床共生分异与叠加成矿规律,盆-山耦合转换与冲断褶皱带形成的时-空结构,以及区域构造-成矿演化模型是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研究的理论创新点。含矿盆地流体(盆地低温热卤水和还原性烃类油气流体等) 大规模运移路径、盆内构造-岩相-流体多重耦合、大规模水-岩反应(低温蚀变带) 与矿质巨量沉淀-富集反应机制和时空演化结构,以及找矿预测与靶区快速优选评价是找矿的关键。

本书紧密围绕以上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 塔西砂砾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①以萨热克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花园和拜城滴水中型铜矿床等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确定主要控制因素、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建立砂砾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②对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萨热克式铜矿)、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下段Cu-Pb-Zn-Mo 含矿层(与辉绿辉长岩脉群有关的萨热克南矿带铜铅锌矿体)、古近系含铜膏盐岩(蒸发岩系) -含铜泥岩-含铜灰岩、新近系中新统安居安组(花园式铜银矿床) 进行区域铜含矿层位对比研究,总结成矿特征;

③建立了萨热克复式向斜内隐蔽构造、对冲式逆冲推覆构造和辉绿辉长岩侵入构造、秋里塔格冲断褶皱带-拜城储矿向斜-北部线性冲断褶皱带等不同构造组合、构造样式、构造配置与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之间的关系;

④研发了次级含矿盆地分析的构造岩相学-物探深部探测-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技术;

⑤以矿物地球化学填图与找矿预测新技术研发为主导,深入研究了富铜矿体的形成机制、赋存规律与找矿预测标志。

▲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找矿地质模型平面图

▌(2) 塔西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①以乌拉根、康西、托帕等典型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确定主要控制因素、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建立了砂砾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②对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灰白色砂砾岩(乌拉根式铅锌矿) 和古近系含铅锌天青石白云石角砾岩进行了研究,与区域含矿层位进行对比研究,厘定成矿时代,研究成矿规律;

③研究了乌拉根和托帕两个次级盆地的基底背斜-储矿向斜-同生断裂,以及不同构造组合、构造样式、构造配置与砂砾岩型铅锌矿床之间的关系,以矿物地球化学填图与找矿预测新技术为主导,深入研究了铅锌富矿体形成机制、赋存规律与找矿预测标志。

▌(3) 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系统、找矿预测技术集成与靶区圈定。

以萨热克巴依、乌拉根、拜城和托云等四个含铜铅锌次级盆地为重点,开展了陆内盆地形成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系统研究。

①从陆内盆地形成期的深部地质作用(碱性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群和白垩纪碱性火山岩)、盆-山耦合(造山带提供成矿物质可能性)、前陆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构造-流体-岩相多重耦合与金属大规模成矿角度,对塔西地区不同含矿层位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次级盆地中砂砾岩型铜-铜银-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序列;

②从古近纪造山期和盆-山转换期深部地质作用(古近纪辉绿岩-辉绿辉长岩侵位事件) 叠加、盆-山转换与盆地流体叠加、前陆冲断褶皱带与盆地变形样式、构造组合和构造配置关系等角度入手,研究建立了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的区域构造-成矿演化模式;

③揭示了砂砾岩型铜铅锌矿成矿系统的内部时-空结构、多重耦合特征、子系统组成,建立了区域找矿预测指标体系;

④建立了塔西地区遥感色彩异常-区域找矿预测模型,研发了次级含矿盆地的构造岩相学-物探深部探测-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技术,以及含铜铅锌次级盆地分析与找矿预测技术,在探矿验证工程基础上完善修改,最终形成了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勘查评价与找矿预测有效方法技术集成体系。

▲ 萨热克地区找矿预测靶区圈定图

本书是在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负责的“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系统、找矿预测技术集成与靶区圈定” 课题研究(201511016-1) 基础上撰写而成。课题研究成果和新创建的1 ∶ 5 万区域找矿预测和1 ∶ 1 万矿区大比例尺找矿预测两类技术系列,以及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和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项目,作为单位匹配项目进行了示范推广应用。包括新疆萨热克铜矿整装勘查区专项填图与技术应用示范项目(12120114081501) (2014 ~2016 年)、新疆萨热克铜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121201004000150017-47;1212010040000160901-67)、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萨热克地区1 ∶ 5万资源环境综合调查(DD20160001- [2017] 0418-11 和DD20160001- [2018] 0418-1)。

《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以盆山镶嵌构造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应用并进一步发展了方维萱科研团队提出的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等综合创新性研究方法,从构造-流体-岩相多重耦合与金属大规模成矿角度,对塔西地区十个不同含矿层位,萨热克巴依、乌拉根、拜城和托云等四个含铜铅锌次级盆地,萨热克和乌拉根等八个典型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进行系统研究和对比。该书将理论创新研究、找矿预测技术研发和矿产勘查实践紧密相结合,为砂砾岩型铜铅锌矿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理论指导和新技术方法的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 年9 月

本文摘编自《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方维萱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0)一书“前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构造岩相学理论、找矿预测与示范应用系列丛书)

 ISBN 978-7-03-060957-1

责任编辑:王 运 李 静

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具有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特点。本书在深入解剖研究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乌拉根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和主控因素基础上,从深部地质作用、沉积盆地-造山带-构造高原耦合与转换角度入手,研究还原性成矿流体、盆地热卤水和中新生代深源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成岩成矿关系。在构造岩相学及地球化学岩相学解剖研究基础上,创建了塔西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成矿系统。总结塔西砂砾岩型铜铅锌矿床的区域构造-成矿演化规律,对同类型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