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赏析

 拓学苑 2019-10-24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

唐代李商隐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唐文宗继位后,李宗闵利用宦官门路当上了宰相,同时把牛僧孺也举荐提拔到宰相位置上来。这时他二人联手报复,对李德裕合力进行打击。唐文宗自己没有主见,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儿用牛僧孺,两派势力像走马灯似的轮流转换,把朝政搞得十分混乱。直到公元846年唐宣宗即位后,四十多年的朋党之争才得以收场。

李商隐因文才突出,19岁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李商隐有许多不加掩饰的政治诗,闪现出犀利的政治锋芒,诗面蕴藉即充满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亦为特定的身世感慨而发。李商隐这首诗,对朋党相争及其祸害作了真切揭露。

    “甘露之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宦官乱政事件。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文宗为了打击宦官的势力,重用李训、郑注,并设计以观看金吾卫衙中石榴树上所降甘露为由,准备将宦官一举围而杀之。结果计划失败,反被宦官以此为借口,大开杀戒,“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自此宦官气焰旺盛,文宗受制于家奴。当时朝廷上下大都不敢直言政局,李商隐却在此时写了《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和《哭虔州杨侍郎》,指出李训、郑注虽已被诛灭,但深受李训、郑注迫害的萧侍郎、杨虞卿的冤屈却没有能伸张,讥讽文宗懦弱无能。“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指出再度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仍使天下不得宁日的愤恨,显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郎将弛刑五十人” 元 胡三省 注:“弛刑者,弛刑徒也。《说文》‘弓解曰弛’,此谓解其罪而输作者。”

    杨虞卿,字师皋。进士,为校书郎,擢监察御史。李宗闵很器重他,历官弘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长),太和9年7月1日,贬虔州(赣州)司马,死于赣州任上。这首诗是李商隐听说杨虞卿死于赣州的消息后写的。

   帝令虞卿奉使西北边,犒赏戍卒,迁侍御史,再转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长庆四年八月,改吏部员外郎。

    太和二年,南曹令史李干等六人,伪出告身签符,卖凿空伪官,令赴任者六十五人,取受钱一万六千七百三十贯。虞卿按得伪状,捕干等移御史台鞫劾。干称六人共率钱二千贯,与虞卿厅典温亮,求不发举伪滥事迹。乃诏给事中严休复、中书舍人高钺、左丞韦景休充三司推案,而温亮逃窜。干等既伏诛,虞卿以检下无术,停见任。

    及李宗闵、牛僧孺辅政,起为左司郎中。五年六月,拜谏议大夫,充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六年,转给事中。七年,宗闵罢相,李德裕知政事,出为常州刺史。

    虞卿性柔佞,能阿附权幸以为奸利。每岁铨曹贡部,为举选人驰走取科第,占员阙,无不得其所欲;升沉取舍,出其唇吻。而李宗闵待之如骨肉,以能朋比唱和,故时号党魁。八年,宗闵复入相,寻召为工部侍郎。九年四月,拜京兆尹。其年六月,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街肆汹汹。上闻之不悦,郑注颇不自安。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朋党,乃奏曰:“臣昨穷问其由,此语出于京兆尹从人,因此扇于都下。”上怒,即令收虞卿下狱。虞卿弟汉公并男知进等八人自系,挝鼓诉冤,诏虞卿归私第。翌日,贬虔州(赣州)司马,再贬虔州司户,卒于贬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