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肝理气常用香附,与这4组药物搭配,效果更妙

 华华YHBH0207 2019-10-24

香附,亦名香附子(米),辛微苦平,入肝、胃经,具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能,有“气中血药”之称。

虽然它有自己的功用,但临床应用时,我们经常把它和其他药物配在一起,组成对药应用,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以施今墨先生的对药经验为纲,搜集了其他名医大家的对药运用经验,其中关于香附的对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香附 苏梗

[功用]

二药相伍,重在理气,兼能活血,行气解郁,消胀止痛。主治气郁不舒,胸脘胀满,纳食不振,恶心食少;妊娠恶阻,胸膈胀闷,恶心呕吐等。

[说明]

香附,亦名香附子(米),辛微苦平,入肝、胃经。具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能,有“气中血药”之称。李时珍曾概曰:“乃是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

得参、术则补气,得归、芐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䓖、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一般而言,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而致胸膈胀满作痛,纳食不振者,以及妇人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而有“妇科痛经要药”之誉。与苏梗相用,属相使之用,增强理气宽中,温中止痛,和胃安胎之效。如万全《保命歌括》正气天香散,即用二药与乌药、陈皮、干姜制方治妇人一切诸气作痛,或上冲心痛,或攻筑胁肋,腹中结块,发则刺痛,经水因之不调,或眩晕呕吐,往来寒热,无问胎前产后,一切气痛皆治。用量两药各6~10g。

香附 台乌药

[功用]

二药相配,理气止痛,温中散寒,行中下二焦。主治中下二焦气滞寒凝,心腹胀满疼痛,以及寒疝腹痛;或急慢性肠炎,痢疾所致之腹胀作痛、里急后重等。

[说明]

乌药辛温,入肝、胃、肾、膀胱经,长于行气温中,散寒止痛,多用于中下焦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寒疝腹痛、睾丸坠胀以及肾阳不足之遗尿、便数者。与香附为伍,属相须之用。《韩氏医通》青囊丸,即二药组方,治一切气痛。《局方》以之加甘草,又名小乌沉汤,治气逆便血不止。《保命歌括》正气天香散,亦有此二药为伍,治一切气痛。用量香附10~15g,乌药6~9g。

香附 高良姜

[功用]

二药相伍,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肝郁胃寒,气滞寒凝,所致胃脘疼痛,胁腹胀满,喜暖喜按等症(包括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说明]

高良姜辛热,入脾、胃经,功专温中散寒,止痛开胃,主要用于胃寒作痛,呕吐,泄泻,以及胸胁胀痛,胸痹心痛等。与香附相配,属相使之用,温散行气并举,而达温中止痛之效。《良方集腋》良附丸,即以二药为方,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之胁痛、腹痛、胃脘痛及胸闷不舒者。明·孙一奎又称此配伍为立应散,治寒痛、气痛、腹痛皆效。用量两药各6~10g。

香附 五灵脂

[功用]

二药相用,一气一血,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主治气滞血瘀所致胸胁、胃脘疼痛,或周身血气刺痛,妇人痛经,月经不调等。

[说明]五灵脂甘温,入肝经,以醋炒或酒炒入药,具活血止痛的作用,炒炭又具止血之能,主要用于血瘀疼痛诸症以及妇人崩漏下血,少腹作痛等症,《本草求真》谓“血分行气必需之药”。与香附为伍,属相使之用,始见《赤水玄珠》治气郁瘀血疼痛者。施师临证还常加二丑研细末,米醋泛丸,称五香脱敏散,治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用量香附6~10g,五灵脂5~10g。

所谓“用药如用兵”,不同药物配伍可产生不同的作用,若用得好,效果甚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